更新时间:2024-04-09 21:15
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是菊科蒿属植物。半灌木状草本。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垂直;根状茎粗,木质,直立或斜上长,直径0.5-2厘米。叶无柄,初时两面微有短柔毛,后两面无毛或近无毛,下部叶花期凋谢。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2.5毫米。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半灌木状草本。根粗大或略细,木质,垂直;根状茎粗,木质,直立或斜上长,直径0.5-2厘米,常有短的地下茎。茎通常多数,成丛,高40-150(-200)厘米,褐色或绿色,有纵棱,下部木质,稍弯曲,分枝多,开展,斜向上;茎、枝初时微有短柔毛,后渐脱落。叶无柄,初时两面微有短柔毛,后两面无毛或近无毛,下部叶花期凋谢;中部叶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3-7(-10)厘米,宽2-3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部叶与苞片叶略短小,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5-3厘米,宽1-2毫米。
头状花序多数,近球形、卵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2.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斜展或略下垂,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茎的分枝上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开展或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外层总苞片略狭小,卵形,背面绿色,无毛,中、内层总苞片卵圆形或长卵形,边缘宽膜质或全为膜质花序托小,凸起;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稍呈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8-14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小。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宽裂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turkestanica Krasch.):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植株高大。叶宽大,椭圆状披针形,宽3-6毫米,叶先端不分裂或间有3深裂或3浅裂。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无梗或具极短梗。分布于中国(新疆)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生长于海拔800-2 500米的干河谷、河岸阶地、草原、路旁及田边等地。新疆民间入药用于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
杭爱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changaica (Krasch. ) Ling et Y. R. Ling):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叶不分裂或侧边偶有1(-2)枚细小、狭线形的侧裂片。头状花序直径3-4毫米,近无梗,在茎上组成狭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分布于中国和蒙古;在中国分布于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北部。
青海龙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qinghaiensis Y. R. Ling)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头状花序近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3毫米,下垂,具明显梗,梗长2-5毫米,在茎上组成疏松、略狭窄的圆锥花序。分布于中国青海东部与北部;分布在海拔2500-3500米地区的荒地、路旁。
帕米尔蒿(Artemisia dracunculus L. var. pamirica (C. Winkl. ) Y. R. Ling et C. J.):与原变种区别在于该变种植株略小。茎、枝、叶初时被密绒毛,后渐稀疏。头状花序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在中国分布于青海、新疆(西部)及西藏(西部);生长于海拔3000-3400米地区的草甸草原或砾质坡地上。
中国东北、华北及新疆分布在海拔500-2500米地区,甘肃、青海分布在海拔2000-3800米地区,多生于干山坡、草原、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林缘、田边、路旁、干河谷、河岸阶地、亚高山草甸等地区,也见于盐碱滩附近,常成丛生长,局部地区成为植物群落的主要伴生种。为北温带及亚热带半荒漠与草原地区的广布种。
分布于中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俄罗斯、欧洲(东部、中部及西部)和北美洲各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
采种:龙蒿种子很小,千粒重0.0659克,每1克种子15000粒左右,顶土力弱。保护地栽培可以考虑直播,而在大田由于易随风飘浮,一般不采取直播,必须进行育苗才能保栽全苗。
苗床准备:育苗可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和小拱棚,或者在室内进行,地温10℃以上,棚温15℃以上,苗床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有条件的可采用基质或营养土进行育苗。一般畦宽1米左右,长5米,畦东西向为佳,铺10厘米厚床土,整平耙细。
播种方法:播种时间为3月初,播种前将苗床充分淋湿,为播种均匀,1克种子混1千克左右的火土灰或干泥粉,撒于畦面,播种后不再淋水和盖土。播种完毕盖好地膜、棚膜。每亩播种量50克,可获移栽苗30万株左右。
当种子不够,或者没有留种的情况下,以及为了快速繁育,采用扦插育苗是比较好的途径。若有温室等条件,则可以完全使用扦插育苗,实现周年供应。
苗床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有条件的可采用基质或营养土进行,用蛭石或珍珠岩进行扦插苗基质培育的成活率高于其他材料育苗。
在新疆龙蒿旺盛生长期,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枝条略木质化的龙蒿植株,截取5厘米且带2-3片叶的茎段,去掉下部的叶片作为插条。插条的选取对生根有显著影响,应选插穗健壮、营养物质有一定积累的半纤维化茎段。插入深度为插穗的1/3,株行距5厘米×5厘米,插后浇足水,覆上地膜(温度适合就不需要覆地膜),经常进行叶面喷湿,防止因干枯而死亡,2-3周后根就形成,并开始有萌蘖芽出现,此时开始进行炼苗。
出苗后,注意防止低温、干旱伤苗,及时拔除杂草,及时间苗,苗株行距均为3-5厘米,间出的龙蒿苗可作为苗源再次种植。移栽前1周每天上午10点揭棚,下午6点盖棚,逐步加大放风口直至全部揭开,反复炼苗。根据苗的用途来决定移苗时间,作为蔬菜则宜早移,作为工业原料等则苗长到10厘米后再移栽。
移栽:若进行设施生产,则根据龙蒿苗的用途进行移栽,密度相对大田生产要适当的密一些,一般采用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作为大田生产,在新疆需要等到4月下旬以后进行移栽定植,第一年苗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或更大,因其为宿根,在新疆可以自然越冬,一次栽植每年采摘。等到第2年,则可以每间隔1苗进行移栽扩大生产面积。
管护:每采收1茬后,要随水进行追肥,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严禁使用化学肥料,以防止土壤板结,不利新疆龙蒿的生长。及时除草。龙蒿比较耐旱,不耐涝,浇水一定要浇透,防止将地表盐分淋到根部,影响其生长。
采收:作为蔬菜上市的新疆龙蒿,等其长到10-15厘米的时候,当手折即断时采收为佳。日光温室栽培,可以实现周年供应。采收过早,产量低,香辛味淡;采收过晚,枝叶纤维化程度高,加工产品口感差。
留种:9月种子开始成熟,9月下旬种子成熟较好,发芽率高,采收方便。种子散开后,采收困难度增加。
龙蒿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醛类物质,还含少量生物碱。中国青海民间入药,治暑湿发热、虚劳等。根有辣味,新疆民间取根研末,代替辣椒作调味品。牧区作牲畜饲料。
龙蒿在法国烹饪中被认为是一种优雅的风味物,可用于肉、鱼和蛋制品。新鲜龙蒿香草也可用于风味醋,用于烹饪。龙蒿是一种好的风味剂,可用于一些蔬菜制备物、肉类、调味料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