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9 22:20
龙虬镇
1949年为一沟镇。
1950年为一沟乡。
1958年改一沟公社。
1983年改一沟乡。
1995年4月改龙虬镇。
张轩乡
1956年建张轩乡。
1958年属东墩公社。
1965年析建张轩公社。
1983年改张轩乡。
1996年,龙虬镇面积42平方千米,辖红庄、民主、大树庵、横桥、一沟、光华、红丰、塔院、陈总兵庄、仇家、先锋、双庙、双沟、汤南、倪家、苏庄、汤北、佛塔、裔家、徐王、龙虬庄、红马、红塔、马垛、中心26个行政村;张轩乡面积33平方千米,辖何庄、张庄、唐墩、卞阳、张轩、郭庄、南角、朱家、余万、长金、东角、强民、友谊、赵王、渔业、白马、高家、双垛、通荡19个行政村。
1999年12月,撤销张轩乡并入龙虬镇。
2003年,辖凤凰、张轩2个社区和一沟、奥林、双庙、龙澄、佛塔、龙潭、红马、龙虬、兴南、东角、强民、兴北、张轩、白马、友谊、唐高墩、陈总兵庄、大树庵、龙腾19个行政村。
2008年,撤销龙虬庄社区,设立龙虬社区和龙虬庄村。奥林、双庙2村由经济开发区管理。
截至2018年,龙虬镇辖11个村、2个社区。
截至2020年6月,龙虬镇辖11个村、2个社区。镇人民政府驻高邮市龙虬镇龙虬路66号。
龙虬镇位于高邮城区东北缘,东邻三垛镇,南与卸甲镇隔北澄子河相望,西接高邮经济开发区,北连周山镇,总面积76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龙虬镇总人口3.44万人,其中男1.71万人、女1.73万人。
2017年,龙虬镇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4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万元,分别增长16.1%、3.4%、9%。2017年,该镇在农业上围绕产业富民,发展高效农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800多亩;促成茂红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场8家,成功申报省示范农场1家;全年农产品网上销售3.2亿元。
2018年,该镇以建设环保产业园、龙虬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特色镇区、三荡河渔业养殖区、苏中农贸城电子商务集聚区“两园三区”为重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1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万元,分别增长9.6%、38.5%、1.2%。
2018年,龙虬镇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特色苗木种植等项目,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80公顷、高标准农田333.33公顷、稻田综合种养66.67公顷,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18公顷。推进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36公顷。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注册家庭农场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典型十大案例。
工业上,加强政企对接,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工作质量,完善工业经济奖励政策,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7年,龙虬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16.3%;工业开票销售7.3亿元,同比增长34.5%;工业入库税收3730万元,同比增长5.4%;完成个体工商户100户、私营企业75户、个转企13个,分别占目标数的110%、125%和108%;新增列统规上企业6家。环保产业园区全年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个,竣工项目5个,总投资3亿元的高邮康博环境资源项目一期在2017年10月份竣工投产,2017年开票销售2000余万元;总投资3.5亿的高邮泰达垃圾发电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2018年,龙虬镇实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01亿元、开票销售12.8亿元、入库税收0.55亿元、工业技改投入1.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75.3%、47.5%、14.5%;实现外资到账350万美元。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52户、私营企业户207户、个转企13家,分别占目标数的127%、149%、100%。
2018年,龙虬镇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23.87亿元,增长3.1%。
2018年,龙虬镇全年组织招商小分队赴“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20批次,新签约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项,新开工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3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新竣工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3项、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2项。
2018年,龙虬镇实施通荡路、龙甘路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新建农村通组灰色化道路2千米,新建高杆路灯223盏,亮化通村道路10千米。
2018年,龙虬镇落实最贫困家庭“一户一策”帮扶政策。严格落实低保、五保等救助政策,共发放低保金228.6万元、五保供养金124.7万元、医疗救助金37.7万元。
2018年4月,龙虬镇新组建莲湘文艺队,新编歌舞《十九大精神照亮新征程》,获得了高邮市解放思想理论+文艺宣讲汇报展演特别奖和扬州市理论+文艺宣讲精品征集展示活动一等奖。
龙虬镇因境内龙虬庄遗址而得名。
龙虬庄遗址位于高邮市龙虬镇,是江淮东部地区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新石器遗址。自1993年起,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先后4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的居住遗址4处、灰坑34个、墓葬402座,出土了加工精美的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