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1 16:30
北京唯一一具挖掘出土的干尸,2009年8月20日首次对外展出,便引起轰动。干尸的身份为清代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不可思议的是,在留发不留头的清朝,黄拙吾为什么留着明朝发式?2009年12月9日,中国刑警学院赵成文教授表示,他已经复原了北京“龙袍干尸”面貌,并解开了与此有关的谜团。
北京唯一的干尸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的。干尸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龙袍干尸”下葬棺的棺头上所载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
干尸展出时,被放置在一个双层恒温玻璃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暗红色的皮肤肌肉组织。干尸的头发经过修整被理顺在脑后,全身骨骼非常完整。
赵成文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发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
赵成文将干尸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这是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从复原结果看,此人是一位儒雅的文官形象,死亡时间可能是深秋。
经过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的考证,终于复原了石景山干尸的身世谜团:中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历经明末清初,在清朝为官,不得已剃发易服。
不过,翻遍史书,专家们并未发现关于这位黄拙吾老先生的只字片语。
故而,有专家认为,这个“中宪大夫”的称谓,也可能是死后追赠,子孙做了大官,可能会追封祖先。
干尸外套是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穿着一套上下两截的皇帝的礼服,上衣下裳,并且陪葬还另外有一件龙袍。这显然与棺头所写身份不符。按照棺头所写:中宪大夫,相当于四品文官,官服应该绣有鸳鸯补子。但干尸外面穿的补服上绣的却是麒麟的图案,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
不可思议的是干尸头上没有留清代男性的辫子,而是盘起的发髻,这是明朝的发式。干尸的发式与清规“剃发令”不符,别说在朝为官了,即使当平民百姓随时都可招来杀身之祸。
从复原结果看,此人是一位儒雅的文官形象,死亡时间可能是深秋。
为官期间,因工作有所建树,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得到皇帝赏赐的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 晚年黄拙吾因病卧床,弥留之际,滴水不进,卧床而亡。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存明朝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赵成文是中国著名的刑事相貌专家、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古尸复原技术,他运用刑事相貌学中的颅像还原技术,根据古尸的颅骨来还原古尸生前的容貌,先后复原的长沙马王堆女尸、《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楼兰美女、清代香妃等古人的相貌,引起海内外关注。
由于龙袍干尸存在种种矛盾,造成了对这位干尸的身份无法判定。不过这名干尸既然身着一套蟒袍,陪葬一套龙袍,外着一品武官的麒麟补服。从服饰而言,就不可能是御赐龙袍这么简单。
目前对于龙袍干尸身份的猜测很多,有说是被康熙皇帝废黜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有说是隐姓埋名的明帝后人,有说是多尔衮。
说是废太子胤礽,首先是不可能的。胤礽死于雍正二年冬,弥留之际雍正已召人开始讨论他的丧仪问题,最后明旨: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葬于天津蓟县黄花山理亲王陵。这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在清东陵陵区内,是皇家陵园。所以石景山的干尸不可能是胤礽。再说胤礽为何蓄发梳髻?他跟道教从无关系,也不可能心怀明朝。
除了以上猜测,更有人猜测是康熙的皇八子胤禩,或是甚至还有人猜测这是死因成迷的顺治皇帝,说他当年并没有死也没有出家,而是被孝庄皇太后秘密囚禁,死后秘密下葬于此的。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证据,这些猜测至今也只能是猜测,并无实据支持,石景山龙袍干尸的身份,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