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57
龙须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 Kunth )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米。根细长,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叶状枝窄条形,镰刀状,基部近锐三棱形,上部扁平,鳞片状叶近披针形,花腋生,黄绿色;花梗很短,雄花:雌花和雄花近等大。浆果熟时红色,5-6月开花,8-9月结果。
直立草本,高可达1米。根细长,粗约2-3毫米。茎上部和分枝具纵稜,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叶状枝通常每3-4枚成簇,窄条形,镰刀状,基部近锐三棱形,上部扁平,长1-4厘米,宽0.7-1毫米;鳞片状叶近披针形,基部无刺。
花每2-4朵腋生,黄绿色;花梗很短,长约0:5-1毫米;雄花:花被长2-2.5毫米;雄蕊的花丝不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和雄花近等大。浆果直径约6毫米,熟时红色,通常有1-2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长适宜温度为12-22℃,生于海拔400-2300米的草坡或林下。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时,露在沙外的部分死亡,但藏于沙内的部分存活,因此在温度适宜时能迅速地长出藻枝,完成生活史;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018-1.022,在1.005-1.026范围内均可生长;在水表面下20-40厘米处生长良好,水深3米以内也能生存。
龙须菜具有较强的产氧和吸收N、P的能力。纯引。氮磷比对龙须菜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龙须菜在10:1的氮磷比下生长良好。光照度为0.4-3.2lx时,龙须菜对N、P的吸收速率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大,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当光照度超过上述范围时,N、P的吸收迅速下降,这种现象可能与抑制光合作用有关,还可能通过影响龙须菜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对其N、P吸收速率产生影响。当光照度达到龙须菜生长的适宜范围时,吸收的N、P比趋向于恒定(9-11月),这一比值可能是龙须菜藻体吸收利用N、P的大致比值。此外,龙须菜对N、P的吸收速率还受到温度、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水动力条件也影响龙须菜对N的吸收。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也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甚至于在热带国家委内瑞拉也有分布。
移栽地的选择:龙须菜要求土壤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有一定排水和保水能力的腐殖质土壤,不适宜生长在贫瘠、粘质或过于干旱的地方。因此应选择适宜龙须菜生长、水肥条件好的疏林地或针阔混交林下。
根茎采挖:龙须菜为多年生植物,一般年限越长,萌生的枝条越粗状。龙须菜的根茎具有分株的能力,因此可以从龙须菜生长较密集的地段采挖。采挖的时间应选择在深秋或早春,早春选择在根状茎尚未开始萌动时期进行,随采随运随挖随栽植,以利于成活。如达不到这个条件,必须现场进行遮荫。采挖时要注意根系的完整,不要撕裂根系。
栽植:栽植前要对龙须菜的根系进行修剪,要把病腐的根系剪去,过长的根系也要剪去一部分,以免栽植时出现窝根的现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采用保湿剂和生根粉进行根部处理,以促进成活。移栽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覆土、踩实,然后再覆上枯枝落叶。栽植后要一次性浇透水,水渗下后要用土将裂缝填好覆上浮土,以防止太阳照射后开裂、透风不利成活。
管理与采收:春季,待龙须菜萌发后,适当除去周围高于龙须菜的杂草,注意保留草本层,以保持土壤水分。采收时以距离根部8厘米左右处掐取嫩茎为宜。此外,还要防止人、畜的践踏和损坏。
种子采集:种子的采集时间应在10月份左右进行。
种子处理:果实阴干后,剥去果皮,从中选取红色、成熟而饱满的大粒种子进行“低温-高温-低温”这样的变温处理,对种子生根发芽可起到促进作用。
播种地选择:应选择水肥条件好的适宜龙须菜生长的低洼疏林地或针阔混交林下。
整地:在选择好的林下地块,除去枯枝落叶和石块,全面整地耙平。
药剂处理:播种前,用0.005%的赤霉素溶液浸泡6h后,即可播种。
播种:播种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即4月初和10月中下旬。经过变温处理的种子适时播种,播种密度按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进行穴播,每穴2~4粒种子。覆土后踩实,再覆上落叶,以保持水分。
田间管理:播种后,龙须菜第一年只有根在生长,第二年才形成地上部分,所以第一年在芽要出土时及时耙松表土,以利于芽的出土,注意要浅翻,以防损伤幼芽及根。当实生苗已展开2片小叶时,此时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松土不仅能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还能消灭杂草。第一年春季杂草增多的时候还要适时进行一次人工除草,有条件的可在5月中旬进行一次追肥,以N肥为主,在距离小苗基部8厘米处挖穴施肥,然后覆土。以后放弃人工管理,使其成为真正的野生龙须菜。
种子采收:龙须菜种子在9月中下旬变黑成熟。将成熟的龙须菜果实采下,放入袋内并放置于适宜的容器内,在温和、蔽光的条件下存放10天-12天左右,湿果脱皮,种子显露,用清水洗净。清除不成熟的种子及杂物后,阳光下晒干,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沙培处理:将龙须菜种子拌入干净的细河沙,种子与河沙比例为1:4或1:5,河沙含水量在60%左右。在低温(0-7℃)下存放30-40天,隔2-3天翻动一次。取出后,再置于20℃左右条件下,3天-5天后种子萌发。
选地作床: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疏松肥沃的土地作为育苗田。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土壤深翻30厘米左右,使农家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做宽1.2-1.5米,高15-20厘米的育苗床,床面无硬土块,呈木梳状。
条播:横着床畦的走向开出播种沟,沟的深度为2-3厘米、宽度为6-8厘米。将种子拌入4-5倍细河沙均匀地撒入沟内,播种量以12.5千克/667平方米为宜,然后覆土,覆土的厚度为1.5-2.0厘米,踩实。覆土后加盖厚2厘米左右的稻草。
撒播:播种前将育苗床床面上浇足底水,待水分渗入土壤以后,将种子与4倍-5倍河沙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床面上,播种量以25千克/667平方米为宜。播种后,用平底铁锹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然后覆土,覆土的厚度为2.0厘米。覆土后在床面上铺厚度为2厘米左右的稻草。
选地与选种:因龙须菜不耐高温,所以需要空气湿度较大的种植环境,并且种植环境需要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另外,在龙须菜种植时,需要选取疏松与土质肥沃的轻黏质或是砂质土壤。所选龙须菜需要是绿皮的品种,这种品种分支比较快、生长较为旺盛,在绿皮品种中较好的是无刺品种,因无刺绿皮的品种长势较强,茎蔓长至15-20厘米时就有分枝,且分枝较嫩。此外,在选择龙须菜种时,需选择微黄色、个头肥壮、没有破损、芽眼微微的突起、重量约为500g、蜡质多与表皮光滑的种瓜。然后把种瓜在11月下旬放置于5-7℃条件下保存,主要方式为:使用箩筐装沙储藏,也就是在箩筐中装一层沙,放上一层种瓜,不可以出现空隙,同时在箩筐顶端覆盖一层10-15厘米厚的沙。如果种瓜数量较大,需要储藏于沙池中。在储藏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其一,不可以浇水,即便表皮起皱也不可以浇水;其二,需要采取沙来覆盖,不可以采取田园土或农家肥来覆盖;如果没有干沙,可使用煤灰来覆盖,防止种瓜出现变质。
培育种苗:龙须菜种苗繁育主要有扦插繁殖、种瓜繁殖与组织快繁三种方式,肇庆市主要采取扦插繁殖方式培育,这种种植方式应在每年11—12月将种瓜提前培育,用在切段扦插健壮秧蔓上,同时在第二年1月,由健壮植株上取一段茎蔓,所选茎蔓需要包含两三个节,将基部多于叶片摘除,再在1.8毫克/升赤霉素与13毫克/升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泡8-10分。将所培育种苗取出,置于营养土之中,同时重视保温与保湿,等萌发新芽以后,需要浇上适量的有机肥水,促进种苗生长。按照相关实践能够得出,应用这种育苗方法,种苗成活率超过85%。
起畦:畦间隔50厘米,畦高要大于50厘米,畦宽控制在80-100厘米为宜。
定植:栽培龙须菜时,需要在2月中旬定植,如果采取露地方式,可以在3月中旬定植。此外,由于龙须菜采收期较长、生长的速度较快与采摘的次数较多,其需要较大的养分,因此,在整地前,要深翻与晒白,将基肥施足,667m2需5kg腐熟的有机肥。在种植后,浇上定根水,维持土壤的湿润性。
搭棚引蔓:所搭建的大棚宽度控制在100厘米、高度控制在80厘米为宜,这样一来,便于龙须菜通风透气。当瓜蔓长至50厘米时,可通过小竹竿引蔓上架;如果藤蔓数量较多,那么引蔓上架的藤蔓数量控制在一两个即可,其他多余的藤蔓则全部剪除。
及时除草、施肥:务必将田间杂草清除干净,防止田间杂草与龙须菜争水争肥;除草时尽量采用菜叉松土或手拔方式,切忌不可对根部造成损害。施肥方式也要妥善选择,目前喷灌、浇灌、滴管均是常用的施肥方式,滴灌方式最为常用。为了避免出现龙须菜茎叶溃烂现象,务必要防止植物茎叶与肥液相互接触,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龙须菜高产栽培。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大多偏爱龙须菜的嫩梢,而嫩梢的需肥量较大,但务必要秉承“薄施”“勤施”的施肥原则,防止出现烧根现象。
根外追肥:为了实现龙须菜嫩梢快发、多发、早生,除了将肥料喷洒在龙须菜根系部位,还要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来促发新梢。叶面肥的喷洒浓度控制在1200-1500倍液,采用植保素+氨基酸类叶面肥。
采收:如果天气适宜,需要在种植龙须菜30d以后采收。例如:在3月种植的龙须菜,可以4月上旬陆续采摘植株嫩梢。由于龙须菜的采收期较长,每年4月是初产期,5-10月是盛产期,11-12月是末产期。在采摘时,需要留下一两结的基部,需要由离地面或2、3节位置节位出将其这段,按照龙须菜幼嫩程度,将基部稍老的部位切去。在采收的盛期,每隔3-4d就可以采收一次,若肥水充足,667m2可以采收2000多kg。
根状茎和根在河南常被作为中药白前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