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5 09:13
浑源龟城,八角八边,仿八卦龟形。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境内,也就是浑源县城。有1000余年历史。
提起龟城,《辞海》上只是说是指成都城而言。成都城按照一头巨龟爬行的足迹而建,故得“龟城”雅号。其实,就在北京与保定之间,还有一座龟城,这就是新城县县城(现为新城镇)。它依照龟的形态而建:四周城墙为龟身;南关外的奎星皋为龟头;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龟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门的南关大街及升仙桥为龟的脖颈;北门外北关大街及真武庙后的大旗杆,是龟的尾巴;北门内,大街两侧各有一眼井,是龟的睾丸;城四周,护城河环绕,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桥:东南贾家桥,西南杨家桥,东北崖家桥,西北王家桥,这是龟的四足。整个城的建筑,酷似一只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龟。这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龟城。
由于新城是座千年古城,很多古老的故事伴随着古老的建筑遗留了下来,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新城本地的人物,有的是关于新城地名的由来,有的是关于新城古建筑的神话,有的是关于地方风俗色彩的民间谚语。故事里写着新城人民的善良、朴实和正义,表达着祖辈的期盼,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后来新城的故事传说经搜集整理,于1989年12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就是《龟城故事》。
新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从唐代开始初具影响力,境内留存至今的多处古建筑足以说明新城古镇的文化积淀。这些历史人文景观加上流经境内的紫泉河、仓上河和白沟河带来的自然资源景观构成了新城镇最自豪的旅游资源。
开善寺
坐落在高碑店市老县城所在地新城镇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辽代建筑开善寺经过文物专业维修队伍历经6年修缮,如今面貌一新,重现昔日风采。
开善寺位于该市老县城旧城东北隅,俗称“大佛寺”,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建筑风格的佛寺。由于建筑历史悠久,人们对它的建筑年代说法不一,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王树楠主编《新城县志》载:“开善寺系唐朝所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碑记中记载:“寺创于宋” ;而当地群众则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专家根据其建筑结构分析,开善寺大雄宝殿是辽代建筑, 而天王殿、金刚殿等配殿则为明清遗物。
大雄宝殿的建造雄伟壮观。其中彩画、壁画、佛像巧夺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画栋飞云,巧幻不可臆度之说。佛像正中为观音,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等。据说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有佛事活动。民国年间,因改大殿为教育馆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毁掉。后彩画亦剥落,壁画用白灰涂掉。现在仅存一座大殿。今之大殿后距旧城根不过40米,再除去上城用的兵马道,其地盘显得局促,因此,旧城墙下或城外有寺内遗址的传说相当可信。
提到开善寺,还不能不说说其所在地新城镇。由于历史上的新城老城区的版图形状酷似一只巨龟,所以新城又被人们称为“龟城”。据传说,该城兴盛时期,东有香火极盛的开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宫,西有文风四溢的孔圣人大殿,北有威严耸立的真武大帝庙,与城外西北的栓龟桩——兰若佛塔遥相辉映,寺、宫、殿、塔在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群。沧桑屡变,割据无常,随着历史的风雨变迁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几乎荡然无存,唯有开善寺免遭灭顶之灾。这主要得益于主殿大雄宝殿巨大的库容量和历经千年而不漏的屋顶质量,解放后一直被作为粮仓占用,从而没有被当做“革命目标”。上世纪末,随着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开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视。1996年经过高碑店市的努力争取,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保护文物。作为目前仅存世的八大辽构之一, 从2000年11月份开始,国家采取以古修古的方法,启动了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现已累计投入资金480万元。目前,大雄宝殿修缮工程主体已完工,有关专家正就大殿梁架、斗拱、檐椽的油饰进行论证。复原新建的天王殿、金刚殿等工程也已经基本完工。修缮过后,开善寺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依稀中,我们仿佛又回到它的过去。
现在,该市一方面进一步积极修缮保护开善寺,同时,还在积极挖掘其历史内涵,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为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做好铺垫。
紫泉行宫
清代记录:“紫泉行宫在新城县西南。其西北十五里有紫泉。考《水经注·巨马》篇,上乘督亢沟于于乃县东,东南流歴紫渊东。今按方位,紫泉即紫渊,其名旧矣。源出龙堂村,径钓鱼薹,绕县城而西。厥有奥区,碧流环带如练。乾隆辛未岁,建行陛于中,画舫风亭,清幽飒爽。埭旁植修竹,拳石秀峙,略彴纡回,树杪箵笭,掩薄洲渚。爰荷天章,谱为十景焉。”
解放后,紫泉行宫用于建学校,由于缺乏保护,至今地面建筑已经几乎全部被毁。
文昌宫塔
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刘敦桢所著《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中详细记录下新城的文昌宫塔。
书中描述:“十时出北关,至文昌宫。宫之西北隅,有八角密檐九层转塔一座。其下部之勾阑已毁,而基座亦经重修,惟塔身保存甚佳。南面辟圆券门,内为小室,有佛像。东、西、北三面浮雕双扇门。其他四面浮雕几何纹窗棂。再上于壁面隐出饰有悬鱼之阑额,以及斗栱、榱题之属。与涿县之普寿寺塔完全一致,似亦为辽末之构。但上部叠涩式出檐九层及塔顶,则非原物矣。”
现已毁灭。
紫泉河
紫泉河内的荷花和河岸的芦苇是新城镇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景观。
在清朝时期,正是因为紫泉河的美打动了乾隆皇帝,他才将自己南巡的行宫建这这里,此行宫也因紫泉河得名紫泉行宫。这段历史记载在清代高晋所著的《南巡盛典名胜图录》里。
淄川城在西汉之前何时建城无考。
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设般阳县(现留仙湖公园东侧就有一段汉代土筑城墙),因城南濒临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为贝丘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县,因濒临淄水而名。《括地志》云:“俗传云禹理水功毕,土石黑,数里之中,波若漆,故谓之淄水也”。
般阳县城东南方有山,叫五松山,山后有岭,叫天齐岭,岭上有一石幢,石幢下有一神龟。张唐卿《孝义天齐嬷嬷幢》记载:“《齐谐》曰:天齐渊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嬷嬷幢。石幢者,齐地遗风也,莫知起时。古人享祭神灵,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达天听。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齐嬷嬷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远古时,般河和孝河经常泛滥,而般阳县城相对低洼,经常受水灾。人们苦不堪言,就到嬷嬷幢祈求天齐嬷嬷保佑。由于龟有辟邪化灾、增添福气兼长寿和善良的灵性,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于是天齐嬷嬷便委派幢下神龟迁移到般阳城边的湖泊中居住,保佑般阳平安。此后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旧淄川县志曾经根据传说记载:县城在建设时,东南天空有祥云闪现,施工者挖掘城壕时,果然挖出一只乌龟,人称神龟,这就是般阳古城又名“龟城”的来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淄川知县杨武再修城时,按其传说,把旧城依据地形规划建设为龟型。西南为首,四门为足,预备仓为腹,按照龟纹形状设有东西、南北向街道,般水向北、向西环城入孝水,四门外护城河围城而流,东北隅为尾。又隔数十年后,知县鲁惠于正德十四年又对城池维修,挖出小乌龟数十个,这更神化了“龟城”的传说。前几年在留仙湖清淤时,又从湖里挖出了三只大龟,再一次验证“龟城”传说的真实性。
浑源龟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东北部,始建于五代后唐(公元923年至936年),明清两朝曾进行过五次大修(明四清一),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浑源龟城最大的特点不是四边城墙,而是建八边城墙,只留东西两门,由此来会意龟形。周长四里另二百二十步,(约2367米)城高一丈五尺(约5米),厚一丈,(约3.3米)护城河深七尺,(约2.3米)宽两丈.(约6.7米)东西各有一门.东门曰望恒门,西门曰平川门.两门均有瓮城围绕。万历二十九年,又辟南门,曰引翠门。
书云,一门为寨,二门为堡,三门为镇,四门才为城。但浑源龟城是在原本的北城门处只建玄武庙,当地百姓称为真武大帝庙,实为不能通行的北城门楼,为虚门。而城南也有相应的南城楼,只是明万历才辟为可通行的实门。故曰,浑源龟城原实为两虚门,两实门的四门城,只是忌玄武而不设北城门。因为玄武已为至北最北之意。不可能再有北了。
所以,浑源龟城在后来为了通行不便不得不再增城门时,也只能增南门不能增北门,到过浑源的人应该知道,该城坐在恒山北阴,南门一出城就是恒山。而北面却是一马平川。这种建制不太合乎情理,但却合乎玄武城的形建制。也就是,到浑源龟城已是天下至北。
从而也应了龟城对面的北岳恒山是山之北极之意。
在明朝大同镇72城堡里,浑源龟城是建筑格局最为独特的一座堡垒。《山西通志》这样记载浑源龟城:“地脉从东来,结为丘,形如龟。城肖其形,雉堞屈曲,宛若负书状。”浑源龟城依龟形而建,头西脚东,使龟饮城西柳河之水。街道格局曲折为蛇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玄武的方位,同时也体现了明清时的形制分布,及边塞堡垒城市的规划理念。城内原有钟鼓楼、城隍庙。现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省保文物圆觉寺砖塔,省保文物孔庙。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50余座,街道商铺基本能体现蛇街的历史原貌。
明朝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浑源州知州刘复礼将城池重修,原先的龟背壳形状保持不变,里面依旧用土夯筑,外用砖砌城墙,新修复的城墙“高4丈(13.3米),墙基宽为3.5丈(11.6米),墙顶宽为2丈(6.7米);雉堞7尺(2.3米),垛口707个;敌台17座,楼橹11座。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此地爆发大规模的反清复明战火,前来镇压的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开龟城东北角城墙,将西门楼焚毁,城陷后,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屠城,死者数万,城墙多处塌损。屠城的发动者为: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
恒山脚下的浑源龟城,经此浩劫,人口急剧减少,10多年后的清顺治16年,人口统计全州只剩下154户,3千多人了。官府把死人埋在州城外几处义坟地里,至今当地仍有称为摩天锥万人坟的地方。为了混淆历史,清王朝盖了一座庙宇为被义军杀死的知州荣尔奇塑造了一座像,并在像前用生铁铸了义军首领方三的跪像,后来,有一个名叫张勇的武举人,借酒醉为名,打摔了荣尔奇塑像,把方三生铁跪像改铸成一口大钟,说来也怪,一般的钟声音洪亮,但这口钟则声音低沉,声如哭音,这钟声仿佛是在向人们哭诉刽子手多尔衮的罪行,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于39岁暴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后新任浑源知州郎永清再度维修城池,直到上世纪中前期的战乱年代,城池仍然能够发挥其巨大的军事堡垒作用 ,至浑源解放时(公元1945年)城垣仍然基本完整,后逐年拆毁,现存部分旧城墙及最具浑源方言特点的一句“鳖子”。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安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觉寺砖塔、孔庙、城隍庙、栗公墓、明清大院。
浑源龟城的建筑格局,取意于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八卦意象,利用龟城蛇街来会意玄武图。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 ”:“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青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的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永泰城,因其形似龟,俗称龟城,位于甘肃省景泰县西南27公里,有一座400年历史的古城堡,因它的城堡似金龟,所以叫龟城。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永泰城记》记载:城身高三丈六尺周三里有奇遥一里之谱形圆瓮城四礅台十二南门大小二官道四女墙七百九十九雉城 楼四……
城的平面呈椭圆形,四面筑有半月形城,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门稍偏西,形似乌龟首。
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2米。它是一座军城,当初建有完善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别称 串木野城
筑城年代 鎌仓时代
所在地 串木野市上名
筑城者 串木野氏
主要城主 串木野氏、川上氏、山田氏、岛津氏
城郭样式 平山城
遗构 堀切、土垒、井户迹、石垒
历史 鎌仓时代由串木野氏所筑之城,到了南北朝时期此地曾发生激战,而川上氏及山田氏则先后成为龟城城主。后来岛津贞久以出水的木牟扎城和川内的碇山城为据点,将龟城攻落。到了第十六代当主贵久时,由于岛津实久的家中发生纷争,因此实久的家臣川上忠克曾将人质送到龟城。之后到了第十七代当主义久时,龟城成为义久之弟家久的领地,当家久被移封并成为佐土原藩主后,家久在此地设置地头继续统治龟城一带。
朝鲜东部龟城郡首府,在平安北道中部。居大宁江支流芳江的左岸。古城镇。高丽时代筑城,称逸州。解放后建农业机械厂和纺织厂。道内交通要地。有工业大学。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古代成都的别名之一叫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