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4 16:35
龟山,陕西省商洛龟山公园处于商洛市新城区南面,从南大门观景台到龟山广场,从龟山广场到双乳山,共有7个亭子和两个花园走廊、约400多个台阶相继建成,72盏路灯已全部安装到位。一个长约3.5米,高2米的龟雕躺卧在龟山广场中央,很是吸引眼球,为广大市民又增添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并且处于商洛市新城区与高速路之间。
龟山绵延东西方向几公里,需要建设的走廊线路很长,而这条走廊线将成为龟山公园最为重要的风景线。规划建设好这条长廊对龟山公园很重要,希望商洛市公园建设部门能够把这条长廊,按照唐城墙的建设风格,打造商洛市 特色的城墙走廊,成为城市靓丽的一条风景线。
龟山,是商州城南一大屏障,北有涛涛丹江流淌,南有楚水、乳水环绕东去,中间夹角形成半岛,好似天降神龟横卧大地,它东伸河中汲水,西卧“文笔山”绵亘秦岭。牢牢支撑着古老而神奇的商州古城池,与城北金凤山遥相呼应,崖岸三叠,故名三台。每山颜洗雨,岚霭烘晴,三级翠浪,青苍欲滴。凭城南眺,一如石相翡翠屏,参差叠架;一如武皇青玉案,高低错设。又如云中宫阙,岛上楼台。明·抚治邹嘉生赋诗云:“三台胜概耸江洲,秀色层分近接楼。每到晴空光欲滴,更逢雨过靓偏浮。壁奎互映塔联峙,腹背交看水抱流。翠霭一屏凝帝祉,千秋万代对神州。”古誉为“三台叠翠”,收录入《商州八景》。
在龟山之阳东侧山脚,石壁有洞,洞后壁有水津出,依壁为池受水,水中位设观音神像。池外架一木板,池水下泻板底,淙淙有声,穿阈而出,飞珠溅雪,如银绳下汲,因名“水月洞”。古时洞外架空悬崖建一楼,供游人观光消憩。清·恩贡郡人李挺垣赋诗:“洞里源泉作瀑流,下招乳水载危楼。千层楚岫参差入,十里秦川隐见收。杳霭依钟敲不破,野烟掠鼎篆还留。人随胜地分今古,槛外溪光日夜浮。”这般胜景“水月洞天”融入“商州十观”,古今留传。
就在这景色秀丽,山水相映,如诗如画,洞天福地之佳境
——经千万年孕育的龟山,两千二百年前发生过一件与秦、汉两朝三代皇帝有直接关系的人文传奇故事。它就是被人们誉称为“商山四皓”的甪里先生周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四位系秦始皇时博士官,辅佐朝政,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建有丰功伟绩。只因始皇执政后期实行暴政,唯我独尊,只听顺耳之言,不闻逆耳之声,听信李斯馋言,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先焚书,后坑儒,仅在咸阳市郊一次就坑杀了对己独断专行有意见的儒生460多人,引起了极大民愤。
在“焚书坑儒”前后,四位博士官看到始皇如此暴虐,统治不会长久,于是先后逃离咸阳,遁入终南商洛深山。为逃避始皇追杀,先期四人分别隐匿于商南双峰、洛南文显、四壑、商州秦望四山。就在四老逃后第三年,秦始皇东巡死在路上,李斯、赵高设谋计杀长子扶苏,立二世胡亥即皇帝位,统治更加暴虐。陈胜起义反秦,烽火风起云涌,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经武关攻入咸阳,灭了秦王朝。
汉灭秦后,天下安定,四位博士再不恐惧坑儒之祸。经联系,同隐于商州城南风景如画的“三台山”(即龟山),这里离城较近,也便于生活,就在龟山之阳“水月洞”“借山穴,建茅舍”,安居下来,继续研讨学问,观天下形势之动静,人们誉称为“商山四皓”。刘邦建西汉初期,久闻四位贤士德高望重,博学多才,便着张良与书“四皓”,请他们进宫辅佐朝政。四皓因刘邦轻士善骂,不愿受辱而不至,便写了一封《复子房书》,交使臣带回朝廷。(以上两封书信见载于《康熙续修商志》)四皓虽未应邀出山佐汉,但在给张良的复信中提出主和谐的思想“……礼隆乐和,四海克谐”,“六律及于丝竹,和声应于金石,…..”希望西汉朝廷构建太平、和谐盛世,不再使人民受战乱之苦。
高祖晚年,欲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满朝文武百官劝阻无效。吕后请张良划策,张良说:“这件事是不能用口舌言语来争取的,但皇上曾有他罗致不到的人,天下共有四位,这四人都年纪很老了,都有‘皇上对人轻蔑侮辱’的不礼貌看法,所以躲避在深山里,坚决不作汉家的臣子。然而皇上对这四位老人却十分尊敬,你叫太子写封亲笔信,措辞要谦恭有礼,派出舒适安稳的车辆,再加上能言善道的辩士,去诚心诚意坚请他们,应该会来的。如果请来了,就待为上宾,请他们时常跟着太子去上朝,故意让皇上看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诧异而询问是谁,问明白是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位是贤者,那对稳定太子的名位,是一大帮助了”。吕后便照计行事。
据三国·嵇康著《高士传》载:“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山(即龟山)。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清·王廷伊著《康熙续修商志》、王如玖著《直隶商州总志》、罗文思著《续修商志》均载:“高车山,高后使张良以驷马高车迎四皓于此,故名。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民国二十九年陈步云所编《旧读修商县志稿》卷十九又载:“古迹——张良迎四皓处——丹江南岸高车岭。”
又据南朝·任昉著《文章缘起》载:“说诺云:无怀氏,太山刻石记功,此碑之始。惠帝四皓碑,为与臣下立碑之……。”
据上述诸多史载:汉高后使张良以驷马高车迎四皓于此,故名高车山,亦名高车岭,即龟山也,确信无疑。
当四皓接到太子刘盈亲笔信后,仔细分析了朝廷的形势,认为刘邦违背礼制,废长立幼,乃是历来大忌,将会引起动乱,殃及的将是黎民百姓。而太子盈恭敬下士,仁孝爱民,我们要去助太子一臂之力。于是随张良进宫,辅佐太子。
汉王十二年,有一天,宫中举行宴会,摆出酒席,太子侍候在皇上身边。四位老人跟着太子,年龄都在八十以上,胡须眉毛都白了。那一身打扮,又是与众不同,惹人注意。皇帝觉得很奇怪,问道:“哪四人是谁?”四人一起向前回答,各人报上了自己的名姓,说是: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皇上很吃惊,说:“我找了诸位好几年,诸位一直在逃避我,现在诸位为什么跟我的儿子来往呢?”四人一起回答道:“陛下眺不起人,又会骂人,臣等不愿受你的辱骂,所以吓得只好躲起来。可是我们听说太子为人,既仁慈又孝顺,谦恭下士,天下人无不伸长了脖子,等待机会,愿意替太子牺牲性命,所以臣等来投奔他。”皇上说:“麻烦诸位,有始有终,好好地照应太子吧!”四人举酒向皇上祝贺致意。敬礼完毕就退了出去,皇上眼睛一直看着四人离去,一边招呼戚夫人指着四人说:“我想换他,可是那四人辅助他,羽翼已经长成了,恐怕动不得了,吕皇后真是你未来的主子了!”由于四皓出面,扭转了朝廷乾坤,刘邦打消了废立之意。唐代诗人唐彦谦评价这件事,他曾赋诗《四老庙》:“西汉储宫定不倾,可能园绮胜良平。举朝公将无全策,借请闲人羽翼成。”还有唐·司空图也在咏《四翁吟》:“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高祖驾崩后,刘盈顺利继任了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惠帝感恩为四皓封为“三公”,四皓看到汉朝江山已经稳定,便谢绝封赏,仍回归高车山,继续过着清贫的隐逸生活。惠帝在高车山为四皓建祠,并用泰山石立碑于隐所。清·郑板桥曾赋诗《四皓》:“云掩商於万仞山,汉庭一到即回还。灵芝不是凡夫采,荷得乾坤养得闲。”(四皓在此住了一段时间后,东游商洛镇、商鞅封邑和龙驹寨等地后,发现商镇对面南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又移居于此。这是后话,不再详叙)。
两千二百年来,“四皓”避秦、安汉,涉及到秦、汉两朝三代皇帝直接关系的重要历史典故,见载于百余部历史典籍、方志和其他史料。他们不贪官禄,拒腐倡廉,忧国忧民,主张和谐,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有功不居,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精神,影响着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乃至外国人。四皓这种精神,与当今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完全吻合。令人思考的是,他们原本都不是商洛人,却在扶汉定储之后不回原籍江南,而回归商颜,并且将家人迁来商洛定居,繁衍生息。他们又终老商山,墓葬隐地,商洛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他们。在两千余年的时空中,历代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商拜访、祭祀、撰文立碑、修庙建祠、赋诗绘画,颂扬他们的功德,这又是为什么?他们给商洛带来了什么?对当代与未来商洛的文化繁荣、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如何借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我曾在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旅游点上观察到,人家将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甚至传说与自然生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导游绘声绘色生动讲解,使游人听得入胜。人家借古人发财的经验,我们有古人何偿不借,况且这个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就在龟山风景区。
目前,正在打造“秦岭最美是商洛”重要文化品牌,而“四皓文化”则是商洛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中一支璀璨的奇葩,正待旭日东升,枯木逢春。今逢盛世,在开发建设“龟山风景区”时机,何不将秀美的生态资源与厚重的文化遗产,相互结合,同时开发,灵秀互补,万紫千红。当今,商洛一些对四皓精神的探索者,已形成了几部研究“四皓文化”的专著。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如何将定态变成动态,深度开发利用,使“四皓文化”发扬光大,古为今用,服务于商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商洛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