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1:38
谈论日本和日本人,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绕不开的经典。然而,时过境迁,这部奠基性著作的时效性、局限性日益显著。
而《(日本人)》颠覆了对日本人的所有思维定势,运用进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最新研究,对日本和日本人进行系统分析。作者橘玲指出,以往强调的所谓“日本人的特性”,或者是人的共通本性,或者是农耕社会的行为准则。日本人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他们的世俗性价值观。从万叶时代以来,历经江户时代的封建制、明治时代的天皇制、战后的民主制,日本人始终认为快乐地度过现世就是一切。他们只认可灵验的神祇和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权威。
由此入手,《(日本人)》进而分析经历了两次“体制转型”——19世纪的明治维新和20世纪的战后改革——的现代日本社会,富有洞察力地揭示出当今日本的混乱迷失及其深层原因,并对日本该如何重新找到“国家定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日本人)》的论述精辟、犀利且引人深思,完全颠覆以往我们对日本的想象。对于任何想认识真实日本和日本人的读者而言,这本书不可或缺。
迄今为止,对日本人最深入全面的剖析!
——《读卖新闻》盛赞推荐
于国人而言,《(日本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打破《菊与刀》的神话,将《菊与刀》从“日本文化论”的祭坛上拉下来应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日本人)》的论点并非只针对《菊与刀》,或者反过来说,批驳《菊与刀》只是本书附带的一笔,并非是本书的宗旨,当然更非本书的首创,然而,在《菊与刀》影响巨大的国内,我以为对其论调的批驳是有其意义的。
其次,在日本,有关“日本人论”的话题层出不穷,但本书与学者们撰写的“日本人论”有着较大区别的是,虽然话题沉重,但笔调却很轻盈;虽然旁征博引,但叙述能够深入浅出,充分发挥了小说家的写作手法,故而读来没有丝毫的学究气。
再次,在对日本乃至国际上的社会现象的剖析方面本书有其独到的视角和判断。且不论其判断的正确性与否,仅其独特的视角就足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的思维。在汗牛充栋的“日本人论”的论著中,要想获取一个立足之地,没有独特的视角是很难做得到的。
最后,作者给“日本人”加上括号的意图得以充分地实现,换句话说,本书的结论虽不至于惊世骇俗,但也足以颠覆此前我们心目中有关“日本人论”的思维定势,其实这也是将其译介到国内的意义所在。
——周以量(著名“知日派”文化学者、本书译者)
橘玲,日本知名作家,毕业于早稻田大学。2002年出版的经济小说《洗钱》,被评为“惊天动地的合法避税小说”;2006年出版的《永远的旅行者》入围第19届山本周五郎奖;其他作品还包括《在残酷世界里生存下来的唯一方法》《在下雨的星期天思考幸福》等。
周以量
著名“知日派”文化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文学)、中日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主要著译有《富士山与日本人》《导演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周游》等。
写在前面 放入括号里的“日本人”
0 微笑的国度
1 武士道与新世纪福音战士
2 “日本人”的东方主义
3 用进化论说明“爱的荒芜”
4 “人的本性”是从进化中产生的
5 哥伦布的鸡蛋
6 东方人的头脑,西方人的头脑
7 空气与水
8 从“水”看日本论
9 全球主义是乌托邦思想
10 公元前的全球主义
11 关于“正义”的哲学
12 何谓美国主义?
13 核电站事故与暗杀皇太子事件
14 福岛的中心是空的
15 我们的失败·政治篇
16 我们的失败·经济篇
17 “大停滞”的时代
18 “桥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19 赛博空间的评价经济
20 走向自由的乌托邦
后记 传播新世纪福音的战士们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