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6 10:19
巯嘌呤,又名6-巯基嘌呤,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4N4S,主要用作抗肿瘤药,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变期。
化学式:C5H4N4S
分子量:152.177
CAS号:50-44-2
EINECS号:200-037-4
密度:1.82g/cm3
熔点:241-244°C
沸点:471°C
闪点:255.4ºC
折射率:1.828
外观:黄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在水和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2
氢键受体数量:2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8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85.2
重原子数量:10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9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适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变期。
口服给药:①绒毛膜上皮癌:成人常用量,每日6mg~6.5mg/kg,分两次口服,以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②白血病:开始,每日2.5mg/kg或80~100mg/m,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可考虑在仔细观察下,加量至每日5mg/kg;维持,每日1.5mg~2.5mg/kg或50mg~100mg/m,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1、较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2、肝脏损害:可致胆汁淤积出现黄疸。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口腔炎,但较少发生,可见于服药量过大的患者。
4、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5、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少见。
对本品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有尿酸盐肾结石、痛风及胆道疾病的患者慎用。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每周应随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1~2次,对血细胞在短期内急剧下降者,应每日观察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