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9 15:59
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M270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常缩写为M270 MLRS是一个设有装甲的自走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M270火箭炮是由五国联合研发、分别是英国、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它是基于旧有的综合支援火箭系统而设计的、M270火箭炮常常被称为M270机动式火箭炮。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M270系统在武器家族众多的成员中可谓是出身相当“高贵”的一员,其全身上下所有的配套系统都透着一股傲人的“贵族气息”。下面,我们就近距离的轻窥一番M270系统的真实面目。
M270系统是1976年由美国、德国和英国开始研制,其间法国和意大利先后于1979年及1982年参与了研制工作。1979年,参加研制的各国达成一致的备忘录,其中称M270系统由北约成员国共同开发,同时将该武器系统正式定名为“全般支援多管火箭炮系统”(后称“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该型火箭炮是在前苏联地面支援武器系统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据技术优势之后,美国及北约盟国为了应对而研制的一款地面支援火力打击系统,最初是由美国陆军导弹与火箭研究局承担主要开发任务,后来逐渐有北约其他国家加入进来参与其开发工作。
经过前后近七年的开发和测试,M270系统在1983年正式装备美国陆军和北约国家陆军。
M270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火控和配属管制系统,其火控系统主要由火控装置、遥控发射装置、稳定基准装置、电子装置和火控面板五大部分组成。其配属管制系统由先进的硬件系统和高效率的“软件系统”(即管制人员和配属设备)组成,M270系统采用了BCS班用计算机系统,这样,营射击指挥中心就可通过多种手段将进攻命令和打击任务直接下达到班一级火力单位,同时由于网络指挥手段的便捷和快速,使得指挥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了。为了加强M270系统的打击能力和对敌阵地确定能力,美陆军利用直升机、炮位侦察雷达、地面站、卫星定位系统形成了战场立体侦察和指挥管制体系。透过这种高技术手段,M270系统形成了战场多纵深和多平面的侦察打击能力。
M270系统由M933型运载车作为其作战载体,M933型运载车外观上象一种加长型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其车体80%为通用部件,车体满载之后最大重量为24700公斤。M933运载车爬坡度60%,涉水深1.1米,可爬越垂直1米的墙,可利用C-141B和其他大型运输机空运。运载车驾驶舱采用铝装甲结构,为乘员提供安全的弹道防护,车内安装的M13A1气体微粒过滤器装置与乘员防护面具相连接,可有效保护乘员不受到化学、生物制剂和放射性沾染物的侵害。M270系统的每个发射箱都含有六个火箭弹发射管或一个导弹舱,火箭炮发射管口径227毫米,管数12,战斗射速12发/50秒。其最大射程为子母弹32000米,布雷弹40000米,末制导反坦克子母弹45000米。其行军战斗转换时间5分钟,战斗行军转换时间2分钟,再装时间5分钟,时速64公里,最大行程480公里。该系统还装备有集体三防系统,能够有效防范核、生、化武器的打击。为了更有效的提升单位防护能力,M270系统在装甲和机动速度上都得到了加强,但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生存能力,美陆军还在战术上进行有关规定,这些将在后面做详细介绍。
在作战期间,M270系统的初始校准时间需用时约8分钟,发射火箭弹时提高17--60分钟,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时则增加7--28分钟。在发射车运动时,如果稳定基准仪呈关机状态或没有经过稳定,就会失去确定阵地位置的能力。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根据规定,可以通过使用每运行6--8公里更新一次的数据进行修正。
M270系统适用多种弹药,从火箭弹到战术导弹都可以使用。基本上,它主要使用M26火箭弹、M28火箭弹、M28A1火箭弹、M39陆军战术导弹和M74反人员反装甲子母弹等几种弹药。
这款由美国设计,有北约多个国家参与开发的多管火箭炮系统集中大量的技术优势,其研制出身之高贵、本身设备和配属装备之先进,足以使它成为武器家族的宠儿。
多管火箭炮营隶属于军编制下,通常配属给军下的野战炮兵旅。其主要任务是在支援作战中提供野战炮兵火箭弹和导弹火力,另外还承担为其他的野战炮兵部队提供加强火力的任务。而多管火箭炮连则作为师炮兵的独立发射连,一般情况下是配属给装甲和机械化步兵师,该连就是该师建制的全般支援炮兵。
多管火箭炮营由1个营部、1个营部勤务连和3个发射连组成,每个连配备9部发射车。在作战时的单位火力配备上,一个多管火箭炮营的布置范围大概是13个阵地地域,这大约相当于3个直接支援身管火炮营所需的地形。其中有9个3×3公里大小的排作战地域,3个连部阵地和一个营部与营部勤务连阵地。如果是进行分散作战,还要增加4个阵地,分别是3个连辎重队和1个营辎重队。
为了更有效的应对战场态势和进行作战,多管火箭炮营的战时编制是这样的:
它由营部、连部、作战分排、射击指挥中心、情报分排、测地计划和协调分队、联络分排、通信/电子分排、无线电分排、人事与行政管理分排、营补给分排、医疗队、营部勤务连的炊事分排、营维修保养分排构成。这些作战编制制度有效的分化清楚了各自的责任和主管范围,并确定了彼此的分工,提高了整体的作战能力。
透过各种分工明确的职责划分,分管人员只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工作自然有人会去做。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互相之间的扯皮和推托现象出现,在加上各部门间紧密的沟通,则更有效的强化整体作战效能。
作为直接参与作战的连一级发射单位,它也有自己独立的编制体系和制度。按照规定,连的划分是这样的:
它由连部、连作战中心、连炊事排、连补给排、连维修保养分排、战地救护组、弹药排、发射排部、发射排和发射分排组成。
由此可见,发射连的编制是基于独立作战和分散作战的原则设定的。为了提高战场上的快速打击和高度机动能力,独立编制有效的加强了多管火箭炮营的单位作战能力。适应了未来战斗的小型化,分散化和独立化的特征,并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战场火力支援体系。
下面,我们就几个主要的编制构成进行一下详细的了解:
联络分排。该排主要由联络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联络军士和一名联络员组成。当多管火箭炮营被指定加强或执行全般支援兼加强任务的时候,该分排负责提供与被支援或被加强炮兵部队之间的联络,必要时,他们还要加入火力支援协调组执行协调工作。为了有效承担必要时的火力协调任务,该分排还配备有一部射击指挥系统。
测地计划与协调分队。该分队主要由侦察和测地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主测地员和一名汽车驾驶员。该分队是作为营战术作战中心的一部分进行工作的,职责是计划和协调营的测地工作,该分队并不承担实际的测地任务,它是作为管理中心而存在的,主要是收纳和安排各连测地分排的测地情报和测地计划。
射击指挥中心。该中心主要由营射击指挥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射击指挥计算机主操作手,一名射击指挥计算机操作手和四名射击指挥专业人员。该中心拥有所有发射连的战术控制权,同时为各连提供战术射击指挥。
测地分排。测地分排的任务是为各发射排提供准确的地形资料和所有的测地保障作战时,测地分排测地组组长要向连作战参谋提出连作战测地计划建议,然后是利用“帕兹”测地系统建立起直接与各排连接的测地控制点。
形成M270系统战斗力的主要是武器系统本身和配属的各种技术装备,对于M270系统来说,承担的多数是战场的加强和全般支援任务。这就意味着它必须具备良好的视野、强劲有效的战场打击火力和准确的战斗地域情报及快速的信息反馈,这一切都由C3系统(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部队的编制结构和M270系统本身的射程和所用的弹药解决了。
M270系统的C3系统可与其他多种的C3系统和C3I系统连接,这样就使得M270系统的C3可以同目标侦察与探测系统相连接。这些主要是炮位侦察雷达、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和“护栏”通信情报系统,多管火箭炮营、连、排各级的射击指挥系统均可以与数字信息装置、其他的射击指挥系统、身管火炮连用计算机系统、情报综合分析系统“阿法兹”、机载目标移交系统、地面站设备和指挥员战术终端进行直接连接,有效提高综合打击及战场应变能力。
在编制上,多管火箭炮营强调的自主性,这种优秀的编制结构可以使营向连或排下达战术任务。多管火箭炮发射连的装备可以脱离营的直接指挥执行独立作战任务,完成各种标准或非标准的作战行动。如果发射排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强,同样也会具备半独立的作战能力。
炮位侦察雷达各种火炮系统的通用侦察系统,炮位侦察雷达在作战时可以同时侦察9个区域,这9个区域必须是下列四种区域之一或四种区域的任一组合区域。它们是,重要的友军地域、火力呼唤地域、炮兵目标情报区和监视区。炮位雷达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它无法分辨迫击炮和身管火炮以外的武器,这样就影响了指挥官作出正确的战场判断;同时因为炮位侦察雷达采用的非保密式数字通信极容易遭到敌人的电子战攻击和干扰,所以也必须要随时准备修改预定侦察手段。因此,只有在确定了有足够弹药或发射车,同时敌人的电子战能力非常差的时候炮位侦察雷达才能发挥它最好的效果。
在多管火箭炮营的生存能力问题上,被动的规避和强化装甲并不是好的措施。因此,美陆军在战术上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如火箭炮在进行作战时,会掀起巨大的烟尘,容易被敌方的雷达和空中侦察系统发现。为此,在作战地域配置上,多管火箭炮营在阵地选择上尽量靠近己方前沿配置阵地,并与其他火力支援系统混合配置,同时一切调动均在己方机动作战旅地域内进行,这样可以充分降低敌方发现多管火箭炮营作战企图和阵地位置的能力。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安排依然不能确保不会出现意外。由于火箭炮在发射时出现的闪光非常容易使本身和附近各分队遭到敌人火力攻击,为此,在作战上非常强调“打了就不管”和快速占领及退出阵地的战术手法。
由于M270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侦察手段、配备了更多的战场信息反馈手段和具备充分单位作战能力,在综合作战能力上,以战场火力支援和加强为主的M270系统成为了北约各国支援火力方面的主力列装武器。
“雷神”的威力
M270系统最出色的战绩是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当时该系统作为“多国部队”中美英部队的主力作战火力支援系统出海湾前线。在各种新武器辈出的海湾战场上,M270系统依旧保持着自己“高贵”的品质,不断地配合前线部队打击溃退的伊拉克部队,并立下赫赫战功。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有183门M270系统参加作战,总发射量达到19600枚,用伊拉克士兵的话说就是:我们并不害怕隐型战斗机,也不害怕巡航导弹,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美国人施放的“钢雨”。而大部分的伊拉克装甲部队也是在M270系统的打击下损毁的。
面对M270系统所取得的战果,美国是没有想到的,这款为了对付前苏联地面战术武器的领先而赶工出来的武器系统居然是这样的出色。如果说“战斧”巡航导弹、F-117A隐型战斗机等精确打击和空中打击武器造成的更多是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那么作为战争之神的炮兵就是直接造成的人员上的巨大损失,尤其是这种伤亡伴生出来的心理崩溃。武器界有这样的一句话:“炮兵是战争之神。而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就是战争之神中的雷神,它的火力打击能力是绝对当得起这个称号的。如果海湾局势日趋紧张,我们也许又会看到M270系统在战场上的英姿。
M270也有一些问题,比较精密,对环境敏感,对保障体系要求很高。重量大,无法用C130这样的运输机运输,对其快速部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航天科工集团展出的一款名为SY400的“火箭炮”系统因其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发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一度掀起了激烈争辩。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这款号称是“火箭弹”的SY400究竟是导弹还是火箭炮弹。如果说它是火箭弹,SY400的弹体中不但装有惯性陀螺制导系统,而且还拥有偏转燃气舵和可动尾翼等姿态控制机构,与人们日常概念中的发射后就“无能为力”的火箭弹似乎还是有所区别;如果说它是导弹,制导装置又稍有些简陋,而且也有美国GMLRS-U制导火箭的先例在前,似乎也能说是火箭弹。
而的珠海航展上,SY400又给我们带来了它的同胞兄弟——BP-12A。乍一看去,BP-12A与SY400相比长度相若,弹径却增大了不止一倍,尾部同样设置了燃气舵和可动尾翼,但没有安装SY400上的那种小展弦比的长弦单翼,通体浑圆。从外观来看,BP-12A显然与SY400拥有相同的技术来源,完全称得上是同胞兄弟。由于现场展板资料提供的信息及其有限,笔者向现场的航天科工集团的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一些情况。据现场人员的介绍,BP-12A的射程达到280公里,比SY400的射程增加了近40%,同时也对战斗部进行了改进,可以换装多种不同的战斗部,是一款近程弹道导弹。不难发现,BP-12A的性能指标明显针对MTCR(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进行了调整以达到规避其限制的目的。由此可以判断,这款武器仍将以出口海外市场为主,不大可能在国内装备。更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一再强调SY400是火箭弹而引起争论不同,这次展出的BP-12A从一开始就被明确定性为导弹,这应该说是更为自信的一种表现。
而根据航天科工集团现场展出的模型来看,发射车由原来2侧各搭载1个四联装SY400发射箱的配置方式,被变更为一侧4联装SY400发射箱和一侧1枚BP-12A发射箱的同车共架状态。配置变更后发射车的外形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这显示其应该具备与SY400共享发射指挥和后勤补给系统,并实现共架发射的可能性。
一侧火箭弹一侧弹道导弹,这样的配置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来,美国的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MLRS)既能发射火箭弹,又能发射军战术地对地导弹(ATACMS)的性能就一直被奉为模块化和多任务能力的典范。而如今SY400和BP-12A两兄弟时隔2年的先后面世,并以共架的面貌出轮式机动地盘上,似乎也宣告着中国版HIMARS系统的的到来。他们的到来,显示我国的技术人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走完了美国走了近30年才走完的路程,并且在武器性能方面实现了全面超越。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在这两款武器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国产中国版HIMAR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