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9 17:49
РПГ-2式火箭筒是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直接由德国铁拳-100式44mm火箭筒移植改进而成的,发射超口径空心装药破甲弹,能击毁100m以内的活动和固定的装甲目标,杀伤乘员,破坏武器装备等。它是50年代苏联班用制式反坦克武器,曾大批量生产,并出口华约、非洲以及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尽管在许多国家里该火箭筒已被РПГ-7式40mm火箭筒取代,但仍有少数国家装备这种武器,在中东以及东南亚一些非正规部队中也还使用这种武器。
苏联RPG-2式40mm火箭筒
产品名称: РПГ-2式40mm火箭筒
产品名称:РеактивныйП 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ГранатомёгРПГ-2
生产单位:
现状: 停产
用途: 对付装甲车辆
РПГ-2式40mm火箭筒采用敞开式平衡抛射原理,由发射筒、瞄准具、护板、握把以及发射、击发机构等组成。发射筒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为滑膛身管,壁厚变化范围为1.16~2.41mm,外表面经氧化处理后,涂以潘塔夫特磁漆,以防锈蚀。筒身上面有瞄准具支耳,下面有握把联接耳及击针座,左侧有背带环,筒尾有保护凸缘,以限制燃气冲击波的传播方向;左右护板用玻璃钢制成,靠护板箍定位于筒身中部,以隔绝发射时筒身热量向射手面部的传递。发射机构装在握把内,击发机构由弹回式击针组件等构成。此外,还有扳机保险组件,以保证安全。РПГ-2式操作十分简便,装弹后,打开扳机保险,压下击锤,即成待发状态;扣压扳机时,扳机上凸缘顶起阻铁,释放击锤,击锤在击锤簧作用下打击击针,击针撞击弹底火帽,点燃发射药,把破甲弹发射出去。
该火箭筒采用简易折叠式机械瞄准具,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上有3个观测用方形框槽,可瞄测50m、100m和150m处的目标。
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其战斗部的弹体、风帽、弹底盖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紫铜药型罩锥角为70°,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各占50%)质量为420g,配用弹底机械惯性发火引信。弹尾管后端部切向焊接6片弹性钢片尾翼,平时卷绕在尾管上。当弹由筒口前端装入时,尾翼箍滑落,击发后弹飞离筒口,尾翼弹开,保证射弹稳定飞行,在100m射程上的标准偏差为0.5×0.4,m。
口径:40mm
火箭筒携行状态长:950mm
火箭筒战斗状态长:1194mm
火箭筒战斗总质量:2.83kg
配用弹种:破甲弹
弹径:80mm
弹长:670mm
弹质量:1.84kg
初速:84m/s
直射距离:100m
有效射程:150m
射速:4~6发/min
破甲厚度:152~180mm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RPG-2型无后坐式火箭筒,并仿制成功了56式40毫米火箭筒,该火箭筒的战斗全重仅为51式90毫米火箭筒的1/3,但在破甲威力和有效射程等方面均不及后者。
56式火箭筒在西藏平叛,对印边境反击战和抗美援越作战中屡建奇功,深受部队官兵喜欢。然而,随着坦克的不断改进,其防护装甲增厚,加大装甲倾角,机动性和火力也有所加强,56式40mm火箭筒很快就暴露出许多不足。首先是其射击距离近(100M),一个射击位置只能发射一发,且不能修正瞄准点。二是威力偏小,加上采用弹底机械引信灵敏度低,更削弱了破甲威力,在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中不能击穿苏制T-62坦克的装甲,最后只是靠埋设地雷炸断履带才缴获了那辆著名的T-62。三是由于所采用的火药是3号小粒黑药,其能量受气温影响较大,加之瞄准机构粗糙,瞄准精度低,特别是在卧姿射击时不易瞄准,所以实战射击精度较差。四是火药能量利用率太低,未经适当膨胀即排出筒外,弹头初速低。60年代中期,56式火箭筒得到改进,改进后称为56-1式。在其头部加装防滑帽,并改进发射药和发射筒设计,破甲威力提高到120毫米/65度,射程提高到150米。改进后的56-1式威力提高不明显,发射筒和引信可靠性低,其他方面也没有太大改进,最终没有大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