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性

更新时间:2024-10-10 18:14

共时性(synchronicity)一译“同步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毫无因果关系的事件同时发生,其间似隐含某种联系的现象。关于其科学机理尚无定论。荣格的研究认为,是个体某些经验的结果,有时亦出现在分析心理治疗中。荣格依据三个标准判断共时现象:无因果联系,同时发生,有意义。即某些事件虽同时发生,其间却无必然的因果联系,但对患者又有意义。并非所有共时现象都同时符合这三条标准,荣格认为,这是人的心理状态与自然事件之间的一种“有意义的巧合”。其基础是潜意识原型,即以某种形式顽强地表现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其价值在于能给人提供某种深刻的感情内涵,使人产生情感上的震撼,提供某种顿悟或生活前景。荣格视之为使人摆脱心理困境、医治心灵创伤的一种潜意识动力。

简介

共时性(又译同时性Synchronicity) 共时性是对神秘现象的一种解释,指“有意义的巧合”。例如,你正在想自己的朋友,朋友就来了;或者你梦见一些事,后来就听说,就在你做梦的同时,就发现了这些事;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的神秘现象。你会怎么来解释呢?大家通常会用“巧合”来解释这些现象。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自己对这些现象不同的理解,这个人就是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

1930年荣格首先使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一词来对这些超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促使他对这些现象进行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荣格发现在其一生中发生相当多“有意义的巧合”事件,用“巧合”来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多次经历类似的巧合时,这种概率解释就更加缺乏说服力了。荣格本人的经历使得他无法接受这种巧合论的解释。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唯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这使得他一直寻求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来说明这种超自然现象。于是他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间的非因果关系。1952年荣格在《论共时性(On Synchronicity)》一文中详细定义其所要处理的概念。他认为共时性是一种巧合现象,并不局限于心理的领域,可以从“心灵母体内部”与“我们外在世界”,甚或同时从这两方面跨越进入意识状态。当两者同时发生时便称为“共时性”现象。

举例

1805年,法国诗人Deschamps被陌生人Monsieur de Fontgibu邀请吃干果布丁。十年后,他在巴黎某餐厅点干果布丁吃,侍应告诉他最后一个干果布丁也给了另一个客人。那个客人就是de Fontgibu。1832年,Deschamps在饭局上吃干果布丁,跟朋友谈起之前的事。一讲曹操,曹操就到——此时de Fontgibu来了。

其他信息

这个概念很难用科学方法证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