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

更新时间:2024-08-04 09:41

“以人民为中心”出自中共十九大报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基本概念

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的阐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

主要内容

理论基础

1848年2月底,在伦敦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在理论上,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伟大的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在实践上,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同盟“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2页),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开启。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强调:“《共产主义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同上,第379页)为了科学论证这一任务,《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构成这个“新的世界观”核心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要义: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第三个要义的根本遵循和创造性发展。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蕴含着共产主义运动最本质的内容。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413页)

这个重要论断表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两大根本特点:

一是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而是为广大群众,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

二是它认定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同上,第385页)即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阶级及其广大群众,是绝大多数人。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革命、最先进的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建筑,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所以他们不仅自己是最革命的强大有力的阶级,而且能够代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压迫的群众,包括那些中间等级即农民、手工业者、小工商业者等的利益,受到他们的拥护,从而汇集起伟大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人民群众,使其认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正是渊源于这个根本思想。

奋斗纲领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

中共十九大报告对此作了全面概括,从多方面作出了说明。如,在论及“发展”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论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时说道,“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论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时要求,“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前进。在论及“建设美丽中国”时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论及“全面从严治党”时强调:“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所有这些战略安排和战略目标,还包括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等等,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体现,在人民生活各个方面的现实展开。归根究底,其根本遵循都是《共产党宣言》的四大核心思想:

1.《共产党宣言》为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践行指出了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共产党宣言》在论述共产党的纲领时指出,它的长远的奋斗目标,是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同上,第422页)即共产主义社会恩格斯描述这种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光辉前景时说:“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8—309页)马克思则进一步作出概括说,这样一个联合体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美妙、最理想、最瑰丽的社会,是人最高的发展状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最完美的实现。秉承《共产党宣言》的旨意,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

2.《共产党宣言》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指明了实现的步骤。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或“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421页)这就是说,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第一步是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前提;第二步是利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制度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里或劳动群众手里,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经济基础;第三步是大力发展生产,为社会的全面进步造就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完善和发展。显然,我们新中国建立以后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基本道路。

3.《共产党宣言》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供了战略指导

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5页)造就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必须有正确的战略指导。

《共产党宣言》在这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共产主义原理》指出,所有制问题是反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中的基本问题。在所有制方面,“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这里讲的消灭私有制不是一般的所有制,《共产党宣言》解释说这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同上,第298—299、414页)因为这种所有制是以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所有制。共产主义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自然这要历经一个过程,“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同上,第416、304页)在政治制度方面,将消灭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为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同上,第304、402页)不消灭它,无产阶级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

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即民主的国家制度才能按照人民的意愿管理和治理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造成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存在的条件。这是共产党人在一定历史阶段必须坚持完成的任务。从长远的未来说,当无产阶级的民主国家制度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时,社会的公共权力就将失去政治性质,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在文化上,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上,第421页)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种种思潮,抵制和清算它们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促进工人阶级精神的发展,在全社会确立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统治;在社会方面,要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对所有的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通过产业教育,将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4.《共产党宣言》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供了实践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党的领导的卓有成效在于党的政策和策略的正确。《共产党宣言》在这方面提供了实践指南。这里仅列举三点:

这些策略指导原则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提供了实践指南和机动灵活的策略方针。

实践路径

《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同上,第376页)这里指明了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列宁曾针对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中的 “左”的错误倾向,进一步阐发了这个原则:

“只要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的民族差别和国家差别还存在(这些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以后,也还要保持很久很久),各国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这在目前是荒唐的幻想),而是要求运用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苏维埃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上述论断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不从各国的客观实际或仅凭可能性出发,只能造成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导致失败。中国共产党97年来在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斗争中,成功秘诀和光荣传统就是不断同“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作斗争,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有许多伟大创造,对丰富发展《共产党宣言》制定的共产主义原则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总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理论解读

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英国一家媒体选取了一个观察中国的视角。报道称,由于营养改善,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都比40年前有所增加,男性平均体质指数BMI)从1975年的20.9升至24.3,女性平均值也从21.3增加到23.6。乌干达一家媒体也引用中国谚语“人勤地不懒”,描述中国改革开放40年,依靠辛勤的劳动、技术、创新与合作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的成绩世界瞩目,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我们确立了一套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牢记初心和使命,需要通过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扎根基层,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动力源泉。40年来,中国大地上涌现的大量民主政治创新实践,都与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有关。比如,浙江台州温岭市的干部群众聚在一起,在民主恳谈会上通过“参与式预算”的方式,管好政府“钱袋子”;浙江诸暨枫桥镇的老民警、老支书和德高望重的乡贤,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产生矛盾纠纷的村民谈心、聊天,让“枫桥经验”焕发出时代感;四川成都的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一道,组织居民对每年政府拨款的使用规划进行讨论,让决策更“接地气”。正因为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智慧,基层民主政治实践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从实践来看,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仅需要了解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还要以灵活的方式加强与群众沟通,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借助互联网平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公共监督、专项听证等,是新时代善用群众工作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现,才催生出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40年后,中国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只有扎根基层,才能了解真需求、真难处,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也唯有扎根基层,汲取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不断指导着日新月异的实践,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外界评价

2021年3月,埃塞俄比亚执政党繁荣党公共与国际关系部长比基拉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