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纬

更新时间:2024-02-02 12:23

《七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书籍语言为普通话。

创作著作

书名。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依据今文经学附丽经义制作的《尚书纬》、《诗纬》、《易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的统称,也称“七经纬”。

作品集

书名。[清]赵在翰辑,三十八卷,为七经纬的辑佚之作。卷端依次有阮元序、叶绍本序和张师诚序。正文三十七卷,首列《易纬八种》八卷。其后按照《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的顺序辑录各纬逸文,篇目以《后汉书·樊英传》李贤注所列纬书题目为准,纂成二十九卷。其中除《易纬》外,六种纬书末皆附本纬佚文一篇,名之为《七纬附录》。卷三十八为《七纬叙录》和《叙目》,末附李大瑛、杨应阶跋语各一节。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福州小积石山房刻本,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纬书辑佚书汇编《纬书集成》,即据此本重印。

著作的统称

“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如织布之竖经横纬,“七纬”就是“七经”之“纬”。

春秋以前,《诗》、《书》、《礼》、《乐》、《易》、《春秋》本属“旧法世传之史”,凡有教养的贵族子弟,都要学习《诗》、《书》、《礼》、《乐》。儒家学派的孔子教授弟子,传习“六艺”,其中使用的主要教材也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后来成为儒家门人世代传习的主要内容。

六艺初不称“经”,“经”名是因传记的兴起而得名。经是儒家后学对六艺的尊称,有传记而后有“经”名。孔子教学口义,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其中一部分由七十子后学集结为《论语》,另一部分《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口义,师弟相传,儒家后学再加以引申发挥,就形成了众多的六艺传记。

到了汉代,由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儒学定于一尊,《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官方的法定经典,取得了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在汉代,五经、六艺具有崇高的权威性,但经书毕竟是古代的东西,即使在某些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也总难和当时的政治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

秦汉以来出现了一批方士化的儒生,把阴阳术数带进了儒学。为了使经学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方士化的儒生开始神化孔子和经学,把孔子说成是一位能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于是就产生了“孔子为汉制法”的神学预言。在儒学宗教化的气氛下,方士化的儒生开始大量炮制谶纬,谶纬神学由此形成。

“谶”是神的预言,“纬”是与“经”相配的。谶纬的出现,既依附于孔子和儒家经典,又可以借助于宗教神权的力量来指导现实和预示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样既便于同汉代的现实和政治结合,并以神权的力量增加了经学的权威性,从而巩固了经学的统治地位,这就是谶纬附经,亦以辅经的妙用。谶纬在后汉时代,号为“内学”,尊为“秘经”,盛极一时。谶纬不仅与经平起平坐,几乎有取代经学的趋势。

汉代只有“五经”,而因为“乐”是孔子传习的“六艺”之一,也具有“经”的地位,所以为之制作的纬书就直接称为《乐纬》;《孝经》和《论语》本来属于传记,但汉代重视“孝”,非常认可《孝经》里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的话,认为孝可以感天动地,故予大力推崇,甚至帝王名号里也加个“孝”,如“孝文”、“孝武”。在纬书中,常把《孝经》与《春秋》并举,如《孝经纬钩命决》里说:“孔子在庶,德无所施,功无所就,志在《春秋》,行在《孝经》。以《春秋》属商,《孝经》属参。”又说:“孔子云:‘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可见在汉代人心目中,《孝经》是是孔子所著,和作为经的《春秋》地位相同;《论语》则是记孔子记其门人言行之书,故也受到追捧和重视,也都为之制作了纬书。但是“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既然不是经,就不能称为纬,所以起初称《孝经谶》和《论语谶》。而实际情况是,自东汉以降,谶与纬实无分别,所以《春秋纬》、《诗纬》也可以称为《春秋谶》、《诗谶》,《孝经谶》、《论语谶》也可以称为《孝经纬》、《论语纬》。由于汉代对《孝经》的重视,它具有与“经”的同等的地位,所以后人把《书纬》、《易纬》、《诗纬》、《礼纬》、《春秋纬》、《乐纬》、《孝经纬》统称为“七经纬”或“七纬”,里面不包含《论语谶》。就现在所知,《论语谶》只有八篇,而《孝经纬》或《孝经谶》却有几十种,可见汉代尊崇《孝经》远远超过《论语》。

汉代人认为纬书都是解说经义的,所以“纬”也被称为“说”, 《困学纪闻》八言:“郑康成注二《礼》,引《易说》、《书说》、《乐说》、《春秋说》、《礼说》、《孝经说》,皆纬候也。”

自魏晋以降,历代禁毁图谶,“七纬”除《易纬》八种之外皆佚,自元末以迄于清代,有众多学者作了辑佚。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在综合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修订增补校勘,著成《纬书集成》一书,是到目前为止最为详备的谶纬之书辑本。

七纬篇目

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当时被公布的图谶之书一共有八十一篇,其中七经纬有三十六篇。唐代李贤《后汉书·樊英传》注中罗列了其中三十五篇的题目如下:

“七纬者,《易纬》:《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也;《书纬》:《璇玑钤》,《考灵曜》,《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也;《诗纬》:《推度灾》,《氾历枢》,《含神雾》也;《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也;《乐纬》:《动声仪》,《稽耀嘉》,《叶图徵》也;《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也;《春秋纬》:《演孔图》,《元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符》,《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含孳》,《佐助期》,《握诚图》,《潜潭巴》,《说题辞》也。”

其中少了一篇,一般认为少了《春秋纬》中的《命历序》一种。

但是,后来诸书引用的七经纬篇目远远不止三十六篇,诸书引用时,为了避讳“谶纬”的名目,故多将“纬”字省略,如《易稽览图》、《尚书璇玑钤》、《诗推度灾》等等。这里将古籍所引七经纬篇目列于下:

(一)易纬

《易纬乾凿度》

《易纬乾坤凿度》

《易纬稽览图》

《易纬辨终备》

《易纬通卦验》

易纬乾元序制记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天人应》

《易通统图》

《易运期谶》

《易萌气枢》

《易太初篇》

《易河图数》

《易九厄谶》

《易内戒》

《易状图》

《易神灵图》

《易统通卦验玄图》

(二)尚书纬

《尚书璇玑钤》

《尚书考灵曜》

《尚书刑德放》

《尚书帝命验》

《尚书运期授》

《尚书帝验期》

《尚书洪范记》

《尚书赤雀命》

(三)诗纬

《诗推度灾》

《诗氾历枢》

《诗含神雾》

《诗纬图》

(四)礼纬

《礼含文嘉》

《礼稽命徵》

《礼斗威仪》

《礼瑞应图》

(五)乐纬

《乐动声仪》

《乐稽耀嘉》

《乐叶图徵》

《乐五鸟图》

(六)春秋纬

《春秋演孔图》

《春秋元命包》

《春秋文耀钩》

《春秋运斗枢》

《春秋感精符》

《春秋合诚图》

《春秋考异邮》

《春秋保乾图》

《春秋汉含孳》

《春秋佐助期》

《春秋握诚图》

《春秋潜潭巴》

《春秋说题辞》

《春秋内事》

《春秋录图》

《春秋录运法》

《春秋孔录法》

《春秋璇玑枢》

《春秋玉版》

《春秋瑞应传》

《春秋考曜文》

《春秋包命》

《五帝钩命决图》

《春秋秘事》

《春秋灾异》

《春秋少阳篇》

(七)孝经纬

《孝经援神契》

《孝经钩命决》

《孝经内事》

《孝经内事图》

《孝经元命包》

《孝经古秘援神》

《孝经古秘图》

《孝经左右握》

《孝经左右契》

《孝经左右契图》

《孝经中契》

《孝经内记》

《孝经内记图》

《孝经内记星图》

《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

《孝经口授图》

《孝经分野图》

《孝经雌雄图》

《孝经异本雌雄图》

《孝经河图》

《孝经中黄谶》

《孝经章句》

《孝经威嬉拒》

《孝经元辰》

《孝经应瑞图》

《皇灵孝经》

《孝经错纬》

《孝经皇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