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9 08:01
《你别无选择》写某大学作曲系有才能、有气质、有乐感的李鸣上课总是走神儿,同学马力更无聊。前者想退学,后者不停买书,并自编书号、盖印章、附上借书卡,还给买的书做了书柜、写字台等,把宿舍布置得像家一样。晚上,同学们都回到宿舍聊天,马力却大睡起来。李鸣到自己崇拜的王教授那儿去陈述退学的理由,王教授听完后,训斥道:“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李鸣只好打消退学念头,整天混日子,和女孩子聊天。舍友石白练琴时常常猛砸钢琴,他已经把一本《和声学》学了七年,但作出来的曲子听起来却很枯燥。石白后来搬出宿舍,借住在头发烫成蓬松花卷的指挥系的聂风的宿舍。聂风的到来引来了许多女孩子。一到晚上,李鸣等人只好把宿舍留给聂风指挥女孩子们进行排练。宿舍隔壁住着的森森老是留着大鸟窝式的长头发,不洗衣裳不洗澡,熏得上钢琴课的老太太都受不了。森森练琴不成曲调,把李鸣震得头埋在被子里。孟野的才气不在森森之下,他长得很帅气,一天到晚被女朋友们缠住,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作曲系的贾教授和金教授是对头,所以系里举办学生的汇报会常成为他们的成就较量。孟野是金教授的得意门生。李鸣嫌孟野和森森太疯,去找董客聊天,但董客常讲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话。作曲班有三个女生:“猫”“懵懂”“时间”,外号就是她们的性格。她们把班里搅得乌烟瘴气,令贾教授感到绝望。马力在考试结束后,回家去探亲,结果被塌方的窑洞砸死了。不久,某国举办国际青年作曲家比赛,孟野的作品因被贾教授认为有“法西斯音乐”之味而被取消了参赛资格。接着,孟野又被他女朋友恶意告状,不得不退学。森森勉强保留参赛资格,最终在比赛中获奖。李鸣知道消息后,决定以后不再钻被窝。毕业典礼开始时,森森想起孟野,想起李鸣……他想抽烟,想听音乐。乐声响起后,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他欣喜若狂,打开窗户看着清新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觉大自然的气流,他哭了。
刘索拉1983年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她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音乐,离不开音乐气质的人和音乐氛围的环境。她在谈到创作《你别无选择》时说:“我只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真正的作曲是怎么回事,它是一种艰苦高尚的创作。”
森森
森森,典型的追寻者形象。作家用永远不肯趴在头顶上的鸟窝式长发,形容其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用不洗衣、不洗澡的漫画式笔法,勾勒出一位沉醉于个人艺术探索世界、无暇他顾的探索者形象。森森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即“我的作品一定得有我的力度。不是先生说的那种力度,是我自己的力度,我自己的风格”,并向着既定目标执着前进。但是,他在探索道路上遭遇了困惑:贾教授告诫众学生,贝多芬是不可超越的,即不论“森森们”怎样努力,依然是贝多芬这座宏伟高山脚下的一棵小草,最多是半山坡上的一棵小树。森森不甘心,可一次次的探索实践,均以失败告终:“贝多芬的力度征服了世界,他树立的可怕的高峰,靠着顽固和岁月,罩住了所有后来者的光彩。”在几近绝望时,他从“小个子”那了找到了希望。茫然中的“小个子”,用一句“去找找看”,在绝望之前给了自己一个希望,也拯救了像森森这样的追寻者。最后,森森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他的风格终获认可。
孟野
孟野,既是追寻者,又是反思者。他学业突出,被金教授夸奖为“结构感好,分寸把握好”;常常不照章办事,喜欢用非常规的方式审视世界,因而会做出各种“不规矩”之事,如敢于在大学期间与女友结婚。比较而言,森森更追求力度,使被压抑的青春生命得以自由迸发;孟野更喜欢倒退走、回头看,既渴望追寻属于自己的天空,又努力探寻回归大地,或曰生命本初之境,试图在对本初、对既往的反思中,建构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孟野以其独创性的作品在同学中引起轰动,却被贾教授视作“疯子”“法西斯”。森森和孟野虽然追求的具体方向有所区别,但二者都具备成为天才音乐家的潜质;都全身心且执着地投入音乐世界,力求在音乐中彰显自我个性和价值,即使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也决不后悔。为了艺术,为了展现其内在精神力量的“妈的力度”,森森注定与单纯和谐的世界无缘——他爱同学“猫”,但却无法与之携手;孟野在即将大学毕业之前,被勒令退学,但他依然心无旁骛地追求着自己的风格。
李鸣
李鸣,是黑夜中的沉潜思考者,是黎明(李鸣,谐音“黎明”)的迎候者。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有音乐家的才能、气质,富于乐感。但在当时教育体制下,李鸣发现无法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激情和创造力,现实让他感到压抑和无价值,因而,在因循现实抑或坚持自我的问题上产生动摇,一度怀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于是自我否定并萌生退学想法。但当王教授告诉他“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后,虽然当时他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但仍听从了老师的建议。由此可知,他内心深处仍然存有希望,并愿意为此等待。在等待过程中,面对现实困境,他选择出局。一方面,在教室,他不认真听讲,以给老师和同学作画的形式消磨时光;在宿舍,他“享受”窝居生活,宣称要“躺到毕业,躺到老,躺到死”;另一方面,似乎以戏弄同学为乐,如夜里十二点以后,推醒早已睡着的马力,以确证他没有睡死过去。种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背后,是李鸣的理智与深刻。虽然他躲进被窝,暂时跳出了孟野、森森等因不断求索而制造出的各种喧嚣之外,但一方面,他用推醒早已入睡的马力这一形式,时刻提醒自己,即使暂时看不到希望,也不能放弃希望,绝不可沉湎于睡梦中,乃至睡死过去;另一方面,他始终冷眼观察同学们的茫然、困苦、失落与收获,当发现机会即森森作品在国际上获奖后,便毅然告别被窝,开始奋斗。与森森等同学相比,躲在被窝里的李鸣,似乎消沉且堕落,但实际上,他是置身于革新与守旧斗争旋涡中心之外的清醒的、深刻的旁观者,因而堪称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如果说,最后睡死过去的马力象征着看不到希望,便主动放弃希望的“黑暗”,那么,李鸣则象征着最终突破“黑暗”的“黎明”,给人以启示和希望。
石白
石白,彻底的失败者形象。他是贾教授的忠实追随者,将老师的每句话奉为不二真言。学业上,一本和声学教程,能够坚持学七年,做到倒背如流,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完全脱节,他的作品演奏出来“如大便干燥”。在贾教授的影响下,石白坚信创新无用,认为只有模仿音乐界的大师先贤,才不会出现方向性问题。虽有短暂的觉醒,并大着胆子对贾教授说“也许他们(孟野、森森等)是对的,艺术家的创作不应当受局限”,但是很快又被贾教授扼杀,甚至完全丧失了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成为贾教授批判、攻击孟野的枪手,直接导致孟野被勒令退学。石白在盲目崇拜权威的过程中,不仅学业上一无所成,甚至扭曲了为人之本性,丧失了正常人应有的爱他人的能力,是小说中典型的“失败者”(石白,谐音“失败”)。
董客
董客,深刻的庸俗者形象。董客之深刻,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对生活真谛的把握上,能够在不经意间吐露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人生就是沉沦的音符,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底细和音值。”首先,人是天地间最大的谜,其“底细和音值”确实难以解析。第二,人生天地间,难以与天地共享永恒,本质而言,只是天地间行色匆匆之过客而已。作家给他命名为董客(董——懂;客,客居天地间、人乃世间过客),可以理解为,借该人物形象,表达对人在天地间之本体地位的理解。从此意义上讲,董客是深刻的思想者。但是,董客又是自甘沉沦的庸俗者。他将人生理解为沉沦的音符,在行为处事上选择了自我沉沦——为世俗名利,放弃真实自我。为获得参赛资格,他将不同风格的片段集成一部作品,力求使不同风格的评委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当同学质问哪个是他的风格时,他的回答是“个人风格一文不值”,“获了奖你就获得了一切”。渴望参加国际比赛,渴望得到师长认可,本无可厚非,但为此放弃自我主体性的努力方式,必然以失败告终。
“小个子”
“小个子”,众男生中唯一没有名字的人,但这一绰号颇有象征意味。“小个子”身上具有其他众多学生的身影:崇拜功能圈,善意提醒同学们“牢记功能圈,你就能创作出世界上最最伟大的作品”,并不停擦拭代表功能圈的镜框,甚至达到近乎痴狂的地步,在此层面上,“小个子”如石白;对功能圈的信仰动摇后,转移到宿舍打扫卫生,试图在无意义中寻找意义,恰如在睡觉中寻找寄托的马力,也如在上课时给老师、同学画脸谱的李鸣;其不停擦拭的过程,也是不断探求和思考的过程,正如在努力构建自己风格的森森;当认识到“我在这里什么都没有找到”时,他表达的是渴望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的青年学子共同的困惑与痛苦;最后,他决定出国“去找找看”,表现出青年一代不甘自我埋没和压抑,渴望开拓新世界,哪怕一切从头开始也在所不惜的拼劲和韧劲;此外,“小个子”选择出国,也预示着青年学子的眼界、胸襟在向外拓展,也必将在适当的时机,被世界所认可,如金老师所言:“让世界知道他们。”
《你别无选择》在思想内涵上创造了一个充满躁动感的天地,一个用语言、思想、情绪、行为构成的狂热而怪诞的艺术世界。在这里,现实世界是五彩缤纷的,眼花缭乱的,也是荒诞无序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充满了野性,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生命将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它的辉煌。李鸣对生活是那样的消极冷漠,但最终还是面对朝阳不无激动地推开窗子,憧憬美好的明天;森森作品获奖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狂妄浮躁,他聆听着五年来不曾听过的莫扎特的交响乐,“顿时,一种清新而健全、充满了阳光的音响深深地笼罩了他。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解脱。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的圣地,空气中所有的浑浊不堪的杂物都荡然无存。他欣喜若狂,打开窗户看看清净如玉的天空,伸手去感觉大自然的气流。突然,他哭了。”刘索拉的这篇小说,在文学观念上,完全摆脱了功利的束缚,没有局限于一些现实社会问题,如婚姻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等,而是超越了表层的社会问题去审视整个人类生存状态。文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特殊手段,不仅应该表现具体的生活,更应该表现整个人类的生活;作家的目光不仅要注视具体人的命运,更应该注视整个人类的命运,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新的艺术生命力。
现代派手法
《你别无选择》在艺术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现代派,主要是“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即采用非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大量运用了夸张变形、戏谑、闹剧、象征等对现实进行嘲讽,将小说强烈的社会情绪和人物内心体验外化。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多元化的审美观的确立。一是小说采用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结构,无头无尾,自由自在,没有事件的框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流动的现在和现在的心理流动。这种形式本身,正是一种新的审美观的表现。二是对传统小说创作规范的反叛。在《你别无选择》中,通常所见的具有统一、完整性格的人物形象没有了,而代之的是一些在夸张的描写中,显得变形、荒诞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如李鸣把什么都好像看明白了,想在宿舍里永远躺着,“哪怕躺到毕业,躺到老,躺到死”。他觉得自己生了病,“病症之一是身体太健康,神经太健全”。小个子考进音乐学院,仿佛就是为了拼命地擦那个具有“图腾”意味的功能圈,“而且把一生注意的准则都写在一张张卡片上”。那位死死缠住孟野“能从诗经一直背诵到郭沫若”的女才子,把自己活着的全部意义都押在爱情上,因而表现出一往情深的疯狂和一种为获得爱人宁愿毁掉爱人的歇斯底里。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反常的、变态的,是经由作者夸张、变形了的象征人物。“猫”“懵懂”“时间”,她们是象征性艺术符号,是某种扭曲畸形性格的具象。这些无疑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手法的影响,使读者感受到西方现代派的意味,也对新时期小说艺术的革新和转化,起到了一定的冲击力。
《你别无选择》中,刘索拉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方法,运用意识流和非情节化的方式去深入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她既不热衷情节,也不讲述故事。整篇文章被写得像是流动的旋律。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必然会使作者在处理小说的结构上采用非情节化的方法。《你别无选择》在小说结构的运用上借鉴了“后现代”的创作方法,整个小说的结构背离情节,分解为零散的细节,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跳跃性很强,小说中的人物活语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小。小说的结构缺乏逻辑,完全背离了整体化的叙事。作者在小说中不仅用零散的画面来表现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细节,更是把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一种无序的结构形式,在平静的叙事中表露无遗。
开放式结构
《你别无选择》采用了开放式结构,全篇虽然明确标出了23个章节,但实际上,这些分不清孰重孰轻,孰主孰次的章节,都是些缺乏紧密逻辑联系,相对松散自由的“情节块”,企图将它们有序地聚合成一个“过程”完整的故事,无疑是困难的。作者东一笔,西一笔,正是旨在消解传统意义上中篇小说的“狭隘框子”。于是,读者只能从那无头无尾、无始无终、亦无“中心”可言的随意叙述中,去积累片断印象而感受某种总体的氛围。
荒诞人物形象
《你别无选择》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疯狂的小世界——整天忙着买书、给书编号上架的马力;充满音乐狂想却被女友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盂野,边狂砸键盘边大喊“他妈的力度”的森森,深夜两点仍兴致不减卧谈文艺理论的石白,在马力意外死亡后开始不停擦拭教室上方硕大的功能圈的“小个子”。似乎一切都是功能圈惹的祸,被镶了漂亮边框的功能圈高悬于教室上方,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他们每次抬头看见它时被吓得要死。每个人都对它无比崇拜,却又被它压抑得发狂,束缚他们的规范和让他们腐烂的准则无处不在,很多人深陷其中无法逃脱。小个子却仍然义无反顾地擦着,因为他知道,最后谁都无法逃离,所有的离经叛道都终将归位,总有一天他们会自己走回来,或感激涕零或痛哭失声,因为你别无选择。
身为作曲系大学生、极有才气的森森,却不洗澡不洗衣裳,有次钢琴课把钢琴老师熏得憋气五分钟。贾教授是作曲系的大教授,却“从不作曲,就像他不穿新衣服,偶尔作出来的曲凋也平庸无奇,就像他即使穿上件新衣服,也还是深蓝涤卡中山装一样”。古怪的王教授“他精通几国语言,搞了几百项发明,涉及十几门学问,一口气兼了无数个部门的职称。他给五线谱多加了一根线,把钢琴键重新排了一次队,把每个音都用开平方证实了”。随性的金教授“一把年纪的人总爱穿灯芯绒猎装,劳动布的工裤,有时甚至还散发出一股法国香水的味道。以前他在上大课时总爱放一把花生米在讲台上,说几句就往嘴里扔一颗,自从他无意中扔进一颗粉笔头之后,就再也没看见他吃过花生米了”。整篇文章中所有的人物性格几乎都没发展,并且充满了荒诞感,仿佛是一群神经错乱的人。
独特叙事视角
《你别无选择》中,作者是以第三人称的外视角来叙述的,即“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借用这样的叙事形态,作者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心态对这群音乐学院作曲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了分析。而这一外视角的叙事形态是对传统小说中全知视角的根本颠覆。
在这一群年轻的艺术探索者的形象中,除了森森和孟野这两个“音乐世界的大破坏者”被置于创新与守旧的漩涡中心之外,最发人深思的就是李鸣的形象了。李鸣被老师认为是有才能的学生,但是他在小说中一出现,就“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退学这个念头一直黏附在李鸣头脑中,他也似乎一直待在被窝里消极地观望着学院的生活。一直到森森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才使他从被窝中钻出来,并且再也不打算钻进去了。可以说,李鸣内心的思想矛盾及其解决,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一条主线。作者一开始就将自己隐藏起来,以李鸣来代替自己,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调来叙述,通过李鸣这一载体,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娓娓道来。
作者在小说中将李鸣的视角作为自己的叙事角度,使叙事抛却了主观感受,大大增加了元叙事成分从而反映出小说背离传统的特征。小说的开篇写道:“李鸣已经不止一次想过退学这件事了。”而王教授却说:“你老老实实学习去吧,傻瓜。你别无选择,只有作曲。”虽说这些话语都是针对李鸣而言的,却又让人感受到这些话是针对大学作曲系的所有学生的。整篇小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小说中某一个叙述者眼中看到的“事实”,而且也是小说的叙述者所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作者避开了自己的意识判断,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进行叙述,力求在创作中还原真实的现实生活。
《你别无选择》发表于1985年《人民文学》第3期,编辑在刊首语中坦言,“斗胆”在排头位置刊发这样一部用“闹剧的形式”反映“当代青年的奋斗、追求、苦闷、成功和失败”的破格之作,是为了打开渐趋僵化的办刊模式,改变读者心中《人民文学》的刻板印象。编辑的话流露出一种在1985年文学场中尤为突出的创新焦虑,它急需一些有能力突破既有文学成规的“问题”作品,迫使文学批评在克服阐释难度的过程中为新时期文学勾勒一条新的轨道。《你别无选择》没有辜负编辑的期待,终获1985-1986年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使得刘索拉从一个流行歌手、学院派作曲家摇身一变为众人热议的文学明星,更被李泽厚称为“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正的中国现代派的文学作品”。《你别无选择》的意义因而被认为是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可以与世界“先进”文学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并且使得曾一度因“清除精神污染”被压抑的“现代主义”重新浮出水面,成为1985年后文学思潮演进的动力机制。
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青岛市作家协会承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在青岛揭晓。《你别无选择》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你别无选择》的主要笔墨用于渲染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突现青年人的骚动不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传统教育制度、传统价值观念同个性觉醒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和不可避免性。(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正评)
刘索拉,作曲家,作家。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音乐作品有歌剧《惊梦》《自在魂》,舞剧音乐《六月雪》及大批影视音乐、管弦乐队、人声艺术与综合乐队作品等。个人专辑《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最新作品《中国击打组》《动物图腾组》等,2003年创建“刘索拉与朋友们”中国乐队。文学代表作小说《你别无选择》《女贞汤》《迷恋咒》,散文、歌剧剧本等。 曾获全国中篇奖等多项奖项。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意、德、日文等。曾旅居伦敦和纽约,曾为柏林世界文化大厦国际顾问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