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6 01:17
《汉语语音史》是王力编著的汉语语音史方面的研究专著,于1985年首次出版。
《汉语语音史》综合叙述了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化及其历史承继的关系,同时总结了这种发展的规律和条件。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导论、卷上、卷下。导论部分介绍研究汉语语音史所必须具备的几方面知识:一、韵书。二、韵图。三、方言。四、几种研究的方法。
卷上为历代的音系部分。共十章。前九章依时代和发展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先秦音系、汉代音系、魏晋南北朝音系,隋——中唐音系、晚唐——五代音系、宋代音系、元代音系,明清音系、现代音系(1911—)。第十章则为历代语音发展总表。
卷下为语音的发展规律部分。共九章。第一章分别介绍了无变化、渐移,分化、合流等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第二至第四章论述自然的变化,分章叙述了辅音、元音和声调的变化。第五章至第八章为条件的变化,介绍了声母对韵母的影响、韵母对声母的影响、等砰对韵母的影响、声母对声调的影响等内容。第九章则专论语音发展规律以外的三种不规则变化:1、文字的影响。2、方言和普通话的互相影响。3、偶然性。
王力于1978年8月完成《同源字典》之后,即着手《汉语史稿》一书的修订,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改写为三部书。《汉语语音史》则是其中的第一部。脱稿后王力又亲自到课堂上给汉语史研究生和古代汉语教研室的青年教员及进修教师进行了讲授,边讲边修改。于1985年出版《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集中了王力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就,是他晚年对他数十年来关于汉语音韵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所以《汉语语音史》不是《汉语史稿》的修订本,而是完全重新撰写的一部新著,不仅篇幅比《汉语史稿》(上册)“语音发展”部分扩大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分期详细,内容充实。研究历史必须进行分期,因为科学的分期可以体现人们对历史认识的深度,同时也能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阶段性。自商代甲骨文开始,汉语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语言虽有其稳固性,演变比较缓慢,但在历史长河中,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达到什么程度。
在《汉语语音史》中,王力把汉语语音的历史细分为九个时期,即(1)先秦音系,(2)汉代音系,(3)魏晋南北朝音系,(4)隋—中唐音系,(5)晚唐音系,(6)宋代音系,(7)元代音系,(8)明清音系,(9)现代音系。除分别叙述各个时期的声母、韵部和声调系统,还分析了分化与合流的情况,提出对声母和韵部的构拟意见,并列出反切和诗韵的例证,内容充实。
第二,材料丰富、立论有据。前三个时期(先秦、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以韵文为主要根据,后六个时期(隋唐至现代)则以韵书、韵图和反切为主要资料。这些丰富的历代语音材料,不是间接引用的,而大都经过王力亲自的鉴定和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王力对汉语音韵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论著,这些都是《汉语语音史》材料的来源和立论的根据。同时书中也吸收了一些中外音韵学家(如高本汉、李方桂、罗常培、董同龢、陆志韦、李荣等)的研究成果。对其认为不能接受的意见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如上古喻母的读音、复辅音声母的问题,上古韵部的主元音和韵尾的构拟、宋元以前是否有卷舌声母的问题等等,有的作者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提出质疑。对一些材料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尚无把握的问题,决不强作结论,一一写明“待考”或“待再详考”。书中还多处修订自己过去的看法,勇于承认错误。
第三,体系新颖,史论结合。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先分述历代九个时期的音系和拟音,用反切与诗韵为例证,着重说明每个时期声、韵、调系统的分合情况。条分缕析,不蔓不枝。最后将从上古到现代的历代声母、韵部和声调发展列成总表,使读者一目了然。下卷讨论汉语语音发展规律。首先介绍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即(1)无变化,(2)渐移,(3)分化,(4)合流。然后以主要篇幅详细论述了“自然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所谓自然音变就是辅音、元音和声调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自身的发展和变化。所谓条件音变是指某个或某类音素由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包括语音内部之间的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成系统的、在同一条件下是无例外的。如有例外,那是不规则的变化,也是另有原因或条件的。
书中最后专门谈了三种不规则变化的原因。王力先生一贯坚持历史比较法的原则。他在该书“导论”的第四章专讲方法,介绍了唯物辩证法、普通语言学理论、比较语言学理论和音位学。既是方法,又是理论。全书自始至终都贯彻唯物辩证思想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同时在叙述汉语语音发展变化事实的过程中又处处体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指导作用。书中批判“古本音”的错误观点,也是以历史比较法为理论武器的。
《汉语语音史》是学术价值较大的科学著作。它对汉语语音从上古到现阶段共三四千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汉语语音史无数次变化、演进的主线,总结了语音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对于汉语语音系统作了详细的叙述。集中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发现,该书具有相当的可读价值。该书对于研究汉语语音史、音韵学史、现代汉语语音及方言的工作者有重要作用。该书出版后不久作者就逝世了,所以该书代表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后观点,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1917年任小学教师。1924年就学于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次年转学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1927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主修实验语音学。193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任国立清华大学教授,兼任燕京大学讲师。著有《古代汉语》《老子研究》《中国文法学初探》《中国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语法纲要》《汉语的共同语与标准音》《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汉语史论文集》《诗词格律》《汉语音韵》《龙虫并雕斋文集》《楚辞韵读》《诗经韵读》《中国语言学史》《中国古文法》《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清代古音学》等教科书和著作,编有《古汉语词典》《同源字典》,辑有《王力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