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雅

更新时间:2023-12-30 13:44

陶雅(857年-913年),字国华,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唐末五代时期吴国将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陶雅年轻时身材魁伟,相貌清秀。他本是儒家子弟,在唐末乱世中应募从军,曾与同乡杨行密到朔方参与防秋,后改隶诸葛爽麾下,征讨沙陀有功,随其镇守河阳(治今河南孟州)。

转战江淮

中和三年(883年),杨行密趁乱占据庐州,被拜为庐州刺史。陶雅此时已回到庐州,正担任冲山指挥使,由此成为杨行密的部下。(《新唐书》则作陶雅被杨行密任命为左冲山将,此从《九国志》)他讨平乡盗秦定、过修己有功,升任八营主将。当时,杨行密麾下将领号称有“三十六英雄”,陶雅便位列其中。

中和四年(884年),舒州刺史高澞因遭到乱军攻打,弃城逃回广陵(淮南镇治,在今江苏扬州)。杨行密趁机命陶雅、张训进攻舒州(治今安徽潜山)。陶雅击杀乱军首领吴迥、李本,乘胜夺取舒州,被任命为舒州刺史。但他在光启二年(886年)遭到滁州刺史许勍的偷袭,自舒州奔还庐州。

文德元年(888年),杨行密争夺淮南道失败,转而南下宣歙道,将宣歙观察使赵锽围困于宣州(治今安徽宣城)。赵锽的哥哥赵乾之时任池州刺史,率部来援宣州。陶雅在九华山击破赵乾之,夺取池州,被任命为池州制置使。至次年(889年)六月,杨行密终于攻杀赵锽,据有宣州,被拜为宣歙观察使,后称宁国节度使

大顺二年(891年),淮南节度使孙儒润州(治今江苏镇江)大举渡江,与杨行密争夺宣州,但最终在次年(892年)六月兵败被杀。杨行密乘胜入据广陵,控制了淮南镇,被唐朝拜为淮南节度使。当时,陶雅曾率骑兵在广德大破孙儒军前锋,后又攻取润州,截断孙儒归路。他在战后,因功被拜为常州刺史,后又升任池州团练使

牧守歙州

景福二年(893年),杨行密命宁国节度使田頵进攻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但因歙州军民的抵抗而久攻不克。当时各地常以武将担任刺史,但大多都贪婪残暴,唯有陶雅为政最为宽厚。歙州军民皆表示若以陶雅主政歙州,便可开城投降。杨行密遂命陶雅为歙州刺史。陶雅对前刺史裴枢以礼相待,将其送归长安。后来,陶雅又被加授为检校司空,封浔阳郡公。

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以李俨为江淮宣谕使,拜杨行密为东面行营都统,封吴王。杨行密由此建立吴国,于次年(903年)平定了田頵在宣州的叛乱。陶雅统领歙州州兵,参与平叛有功,又兼任西南面招讨使。当时,顺义军使汪武割据于歙州治下婺源县,不服刺史陶雅节制,还在田頵之乱期间纵兵剽掠。陶雅有意除掉汪武,于是传檄境内,声称要由婺源借路南下,攻打割据江西的镇南节度使钟传。他领兵进入婺源县,在汪武前来迎谒之时,命左右将其擒杀。

天祐二年(905年),割据两浙(即后来的吴越国)的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睦州刺史陈询叛乱,遣军围攻睦州(治今杭州建德)。陶雅奉杨行密之命,领兵援睦州,大败浙将钱镒、王球、顾全武等。当时,两浙衢州刺史陈璋亦叛附吴国。陶雅遂与陈询、陈璋合兵进取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击败浙将钱镖,擒获婺州刺史沈夏。杨行密乃以陶雅为江南都招讨使、歙婺衢睦观察使。但在当年年末,杨行密病逝。其子杨渥继位,仅称弘农郡王。不久,陈询弃城逃往吴国。陶雅遂趁势入据睦州。

天祐三年(906年),宣州观察使王茂章因不为杨渥所容,弃城东奔杭州,依附于钱镠。陶雅担心被王茂章阻断归路,只得退出睦州,撤回歙州。陈璋亦由婺州退守衢州,不久又逃奔淮南。已被吴国据有的衢州、睦州、婺州皆被两浙夺回。

天祐四年(907年),杨渥在兵变中被将领张颢徐温架空,大权旁落。不久,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杨渥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年号,继续与朱温相抗衡,但却在次年(908年)五月被张颢、徐温弑杀。当时,张颢欲自立为淮南留后,向后梁请降。但谋士严可求认为张颢不能得到陶雅及镇南军节度使刘威、宣州观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简等重将的支持,力劝其迎立杨渥之弟杨隆演。杨隆演由此得以袭位。不久,徐温又袭杀张颢,独自控制了吴国军政大权。

天祐六年(909年),周本象牙潭之战中大破抚州刺史危全讽,乘胜再取袁州(今江西宜春)、吉州(江西吉安)。陶雅则命儿子陶敬昭与都指挥使徐章兵出歙州,攻袭饶州(治今江西鄱阳)、信州。信州刺史危仔倡(危全讽之弟)请降,饶州刺史唐宝弃城而逃。虔州刺史卢光稠随后亦归附吴国。吴国由此尽取江西之地,完全控制了镇南军

建节及病逝

天祐八年(911年),陶雅被改任为武昌军节度使。但他不愿移镇,上书力辞,于是又被留任为歙州观察使,并遥领武昌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当时徐温执政,陶雅与刘威、李遇等都心有不满。

天祐九年(912年),徐温遣军攻破宣州,族灭李遇。陶雅始怀忧惧,乃于当年七月与刘威一同入觐广陵,以消除徐温的疑心。徐温对待他们非常恭敬,如同事奉杨行密一样。陶雅、刘威皆悦服,时人也都因此而重视徐温。徐温随后又与陶雅、刘威一同率将吏向唐朝所派的江淮宣谕使李俨请命,承制加拜杨隆演为太师,进封吴王。不久,陶雅、刘威还镇。

天祐十年(913年),陶雅病逝于歙州,时年五十七岁。他镇守歙州二十年,被追赠为太师、楚国公,谥号为惠。

主要影响

陶雅在唐末治理池州,施行惠政,以“宽厚得民”著称。他自景福二年(893年)在歙州军民的请求下担任歙州刺史,至天祐十年(913年)病逝,前后主政歙州二十年。任内擒杀汪武,消灭歙州境内的割据势力;对抗两浙,并趁两浙境内叛乱,一度夺取婺、睦等州,败浙将顾全武、钱镒等;攻略江西,袭取饶、信二州,协助吴国尽取江西之地。

历史评价

杨夔:自公之临是邦也,法明而兵劲,刑审而罚中。故民乐其化,安其土。及征庸,而属邑之民,父诲其子,兄教其弟。以公之问俗也,未尝有猾吏之扰。以公之抚封也,未尝有外寇之虞。以公之治戎也,葵藿之禁,无敢有触者。以公之奖善也,鳞介之美,无敢有侵者。故十五余年,绰绰焉如鳞之潜遇其广渊,雍雍焉若禽之获栖其蒙翳。绝钓纲之虑,无毕弋之患。诗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见于我公矣。(《歙州重筑新城记》)

汪台符:我司空浔阳公独庖仁义礼乐,饵舒池常润,于歙最多。为政第一,慰本城之人,筑久长大本,岂矜壮丽一时,企望六郡?直在乎开物成务,遗爱金石者也。(《歙州重建汪王庙记》)

路振:① 雅性沉静,好读书,手不释卷。虽临阵敌,常褒衣博带。自幼年戏弄,未尝有锥刀伤手,及为大将,每矢石交飞,终莫能中。接宾佐有礼,事父兄以孝敬,非公宴不举音乐,疏财重士,人以此归之。② 刘威、陶雅、李简之徒,皆与行密同起义,勋高任重。

宋祁:雅于诸将最宽厚。

吴任臣:① 雅镇静寡言,善用兵。② 张训用兵以断,陶雅辑民以宽,刘威静以待动,台濛柔以御强,视古名将何让焉。

轶事典故

应变之略

陶雅担任西南招讨使期间,领兵援救睦州陈询。有一天晚上,军中发生营啸,很多士卒逾营逃亡。裨将韩球连忙禀报陶雅。陶雅却安卧不动,只是下令道:“明早点卯,有军士不在营中者,抓住后立斩。”军中的混乱很快便自行平息,逃走的士卒也陆续返回军营。时人为此皆钦服于陶雅的“应变之略”。

民以陶名

陶雅治理歙州二十年,教化一方,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为子女取名,多取“陶”字。

与歙墨

歙州以制墨著称,所产之墨号称歙墨(后称徽墨),其中李超(本名奚超)、李廷圭父子所制之墨(李墨)尤为出名,北宋末年时甚至有“黄金可得,李氏之墨不可得”的说法。陶雅曾责问李超:“你现在制造的墨,远不如我刚来歙州时的,这是怎么回事?”李超道:“您刚来时每年用墨不过十挺,而如今一年数百挺都不够,我哪还有时间来精益求精。”

人际关系

父亲:陶晟,仕唐,官至青州博昌县令

儿子:陶敬昭,曾率军攻打江西的饶州、信州。

儿子:陶敬宣,仕南唐,官至泰州刺史。

史料索引

十国春秋·卷五·吴五》

《九国志·卷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