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1 13:51
《一瓢纽约》是张北海的散文精选,并配有百幅彩图。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
《一瓢纽约》是张北海的散文精选,并配有百幅彩图。这不光是一个讲美国讲纽约的文化读本,这里虽有旧物但丝毫不老,更是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
张北海(1936-2022),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
主要作品:散文集《美国:八个故事》。
陈丹青称他为纽约蛀虫,他上世纪70年代到达纽约定居至今。在台湾,他名气很大。这当然不是因为叶嘉莹是他的中文老师、张艾嘉是他侄女,也不是因为他在美国华人圈中的“江湖地位”,而是因为其为人为文的风度,也因此阿城说,我迷张北海文字的根本原因,在于迷其风度。
我人在纽约,以母语写作,文章发表在两岸三地。这至少说明,生存环境决定了作品内容。 但是在一个如此复杂多样多变的生活现实中,任它弱水三千,我只能取一瓢饮。至于说取的为什么是此一瓢,那只能怪我写作随缘。 也许缘有点玄。换个方式说,四分之三世纪下来,我走过了两个时代,两个文化,和那八千里路云和月。 因而不难想象,我的人生经验,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渗入作品之中,作...
我的叔叔 张艾嘉
从我第一篇小学作文被老师赞赏,题目就是《我的叔叔》,到开始看他的文章,对他总是有一种崇拜。我长大了,他却也没老,我们开始有共同的朋友。从纽约到香港、台湾到大陆,我看到了别人对他的尊敬,还有说不完的羡慕。他的生活态度,如同他喝酒:专情于威士忌,慢慢品尝、认识,深入了解。所以他只谈他懂的,其他的,就听听别人怎么说吧.....
我的叔叔(张艾嘉)
作者序
24 块美金的传奇—一张“出生证”和一笔遗产
“哈德逊”的梦想——尝试错误?无心插柳?悲剧英雄?
美国国债
流动的诗
大中央
世界交叉口
回到未来——如果北京是棵树,历史是它的根
独特天空线
当非艺术人士面对新作品的时候
跪式公车
物换星移
舞台纽约
街头表演
苏荷世代 苏荷现象—一个旁观者的回顾
良心基金——天真?(是的)内疚?(肯定)可爱?(哈!)
吸烟者的悲歌
好莱坞之梦
迪士尼的乐园
迪士尼的魔幻
摇滚与革命
胡士托国
70 年代的美国
太平洋乐园
酒戒
讣闻
一个美国现象
又一个美国现象
西装与便装
自然的呼唤,生理的要求——别以为在纽约解决这个身体需要是那么方便
夸族酋长的礼宴
纽约情杀(昨天和今天)——就情杀来说,浪漫时代过去了
歌后,妖姬,门徒
帆布球鞋——从昨日之古到今日之酷
牛仔裤
乌鸦炸酱面
啊!火鸡
从北京到台北美国学校
东非事件
金门与我
台北城市学——以纽约为例
高架:化梦为实——老建筑到人民公园
我脑海中的50 年代台湾
五台山上,五台山下
蓝山和咖啡
吃这本书——回味宣一写做菜
“月舞”餐车
保龄草地——也算是美国独立革命圣地,但是人们今天只看到那头牛
纽约生蚝
曼哈顿的树-—人才济济,树木稀稀
古巴中国吃—哈瓦那和纽约
宽条窄条,无所不在-—新概念及其他
苏格兰往事-—“天使的份额”引起的回忆
附录:闻北海先生笑拒谈酒事有赠(郑愁予)
出版后记
· · · · · ·
张北海犹如纽约的蛀虫,即便《纽约时报》的讣告栏,也是他导引我们解读纽约的绝佳素材。假如诸位真想领会这座大都市,请读张北海。——陈丹青
他(张北海)行文说话的口吻是一个有耐性的老友的口吻,不慌忙、不卖弄、不情感泛滥,更不会道德教训。他的好奇心代替了我们的好奇心,他的研究却补救了我们的怠惰。读这些文章像是饮年份老酒,初时只觉顺口,后来就知道是真滋味了。——詹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