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三国

更新时间:2024-10-16 23:43

一眼望三国:字面上的解释是“一眼能看到三个国家的地方”指的是国家级风景区——吉林防川。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东南部,晴朗的天气时,站在瞭望塔上向俄罗斯方向看就可以看到浩瀚的日本海和深入陆地的日本海小海湾及海岸线。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和北朝鲜,素有“一眼看三疆山川风貌,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

地理位置

一眼望三国,是吉林八景之四,景致位于防川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地处中、俄、朝三国地界处。站在观海楼向东望去,青绿的图们江水缓缓东逝,汇入蔚蓝的大海;俄朝铁路大桥横架大江之上,如同锁江的铁链,桥栏杆高的部分属于俄罗斯,低的部分属于朝鲜;回首西南部,是朝鲜的豆满江市,境内群山起伏,草木稀疏,古旧的城郭掩映在柳绿江蓝之中;俯视东北方,俄罗斯哈桑镇包德哥尔那亚小城近在咫尺;再向东远处眺望,是一片平坦宽阔的濒海平原和沼泽水洼,地的尽头,是蔚蓝的日本海与淡兰的天际相连,中间有一条银色丝带跳耀飘浮于天际,那是阳光照射的于海面反射的波光。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地饱览群山抱江,海纳江流,天之钟灵,地之毓秀的壮美景色。

来到这里,看到了迥异的三国疆土风貌之后,一般情况下,旅游客都会欣喜若狂,但真正地一眼望三国之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感受到的只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明白了落后必然挨打这个道理,心灵上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主要景点

老八景

防川这里在清时,文人墨客还给它归纳了的老八景:

仙峰云笠、古渡涛声、星泡珠光、龙泉灵境,

柳岸春晴、莲塘九曲、林鹿微霜、层峦积雪。

概括来说:

1. 仙峰云笠,指圈河北侧的高山,在阴雨的夏季总是戴着厚重的云斗笠

2. 古渡涛声,指古老的圈河渡口日夜涛声响彻;

3. 星泡珠光,指这里众多的水泊产的大蛤蜊,在月夜下吐着水泡,泛着夺目的珠光;

4. 龙泉灵境,指这里山脚之下的石砬子中,曾涌现着清澈的龙泉;

5. 柳岸春晴,指图们江大堤上,每年春季鹅黄的嫩柳摇曳垂涛;

6. 莲塘九曲,指红莲池的水泊弯曲,重叠,熠熠生光

7. 林鹿微霜,指初秋时节,防川密林里的梅花鹿踏着微霜出来觅食;

8. 层峦积雪,指防川冬季时,周围层峦叠嶂,积累的白雪皑皑生光。

防川老八景,偏重重于江南柔弱的气息,且过于文雅、生涩,难叫铁马秋风的北方汉子领悟,加上指代散漫、不着边际,因而不为世人所流传。

吉林八景之四

防川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东南部七十公里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行政区划敬信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旅游资源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观海楼上,就可以看到图们江防川村处甩了个大弯,汇入东部浩瀚的日本海,江的左边是俄罗斯的小镇、右边是图们江和北朝鲜的村屯,故有“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之语。

新八景

东方第一哨、土字石界碑,碧藻红莲池、绿洲金沙丘;

民俗朝族村、张鼓战役峰,吴大澄雕像、洋馆坪大堤

1.东方第一哨

东方第一哨,位于中俄边界我方山岗之上,是我国地界经度最东的边防哨所,因此被称为“东方第一哨”。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等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来此视察、慰问过全体官兵。在院子中有一块石碑,上面是江泽民为哨所的题词:“当好国门卫士,固我中华边关”。

瞭望塔是这里的第一个哨位,塔身上书写的八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塔上装备有望高倍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数里开外。

望海阁建于1993年,匾额为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所题,三层14米高,矗立于哨所的东侧,脚下就是现俄国的土地。站在阁上,可以清楚地眺望到朝鲜的豆满江里和俄罗斯的包德哥尔那亚镇,以及正前方的湖泊沼泽、濒海平原、日本海。

2010年,在望海阁东南150米处,新建了望海楼,建筑面积8886平方米,高60米,设计布局13层,由裙楼和主塔两个部分组成,高耸入云,形状似古代的碉楼,可同时容纳600人观赏一眼望三国的壮丽景观。

《东方第一哨》

扬眉

江畔海风咸,屈辱心中牵,

东方第一哨,威武保国安。

2、“土”字石界牌

位于防川中俄边界处,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土字牌”是中俄两国第一个界牌,它与后来添立的“玛”(m)字、“萨”(c)字和“啦”(p)字界碑,与“土”(t)字碑一起,满语的意思是“爱我中华”。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让沙俄掠走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沿日本海的漫长海岸线及领海。不过,在那个倍受列强欺凌的年代,仍有很多忠肝义胆的爱国官员,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力抗争,吴大澄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中国近代史中就是很值得赞誉的官吏。

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察边疆。他通过现场勘察后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边境线应确立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于是,吴大澄与珲春副督统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据理力争,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16华里,设在沿图们江到入海口30华里、径直入海口27华里处,也就是现在石碑所处的位置。

吴大澄凛然的抗争,最终为我国争回了黑顶子(今敬信镇)地域和中国拥有图们江主航道、出海航行权力,从1886年起,中国在珲春设立海关,广泛开展了通江航海的活动,船舶往返与珲春与上海,珲春与朝鲜的釜山,珲春与日本的长崎之间。1938年7月,日俄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强行封锁了图们江口,由此图们江的海行运输被迫中断,一直延续到今日。

土字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土字碑我方一侧碑面上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方一侧刻划一个“T”字,经历了两个世纪的风雨冲刷,碑面依然整洁、字迹清晰。1993年,中俄重新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时,俄国在其右侧设立了422号界碑;在土碑以南135.6米,距离朝俄大桥511.9米处设立了423号界碑,至此,土字碑成了记录那段屈辱与抗争历史的文物。

《土字石界牌》

扬眉

土字石界牌,大澄勘土回,

图门江边立,海鸟伴航飞。

3、碧藻红莲池

敬信,虽是北方边陲之地,却胜比富庶的江南,是镶嵌在图们江上的一颗美丽的珍珠,散发着幽韵的光芒。敬信的腹地有九处形状各异,自然呼应的水泊,是天然的湿地,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有十多万只大雁来到这里补充食物,进行短暂的休憩,然后继续踏上征程。这里还生长着具有上亿年历史,北国珍贵水生花卉古植物图们江莲,形成了一幅九曲连塘的江南景观。

相传唐朝渤海郡国时期,莲花湖上曾有荷仙显圣。一天清晨,数名彩衣仙女,乘画舫、弹丝竹,歌瑶曲,翩跹起舞,竟达旦夕。 又传,1899年,也就是义和团运动引起庚子之乱的前一年,湖中莲花悉数枯萎、凋零。到了1900年,大清帝国和世界列强开战不敌,八国联军随即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三年后战乱平息,莲花才盛开如故。因此,人们纷纷传言,莲花湖的图们江莲花是“遇乱避难,盛世再现”圣物,被当地居民视为吉祥之物,至今,仍然流传着每年全家人都要去看一次莲花,可保整年平安的说法。

莲是我国传统的十大花卉之一,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坚贞品性和“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纯洁心地,千百年来深受国人的喜爱。图们江红莲根茎耐寒、叶柄茁壮、花瓣肥硕嫣红、皓白粉腻,群体花期长达60多天,在众香国度中,绽放着北方独有的豪迈情致。

莲花湖,是这里的主要水面,它东西宽480米,南北最长处可达1.000米,三侧环林、东依山峦,水质清澈、倒影蓝天。每年七月中旬到九月初,湖面上以红色为主调的白、粉荷花,在硕大的团叶拥护下,竞相探出水面、涉水凌波,宛若披着翠纱出浴的仙子,美不胜收。这里常有野鸭、海鸟、丹顶鹤白鹭鸳鸯嬉戏其间,别有一番情趣,当地居民摇船采莲,可谓关外现江南的奇景。

莲花湖是冰雪长白山脚下、图们江畔的一道亮丽的风光。清末诗人韩文泉咏叹:“幽谷如临君子国,深山得睹美人仙”,来盛赞此景,这里已成为我国野生荷花的研究基地。

《碧藻红莲池》

扬眉

碧藻红莲池,锦绣水中织,

丹鹤翩飞落,江雾扑面湿。

4、绿洲金沙丘

沙丘公园拥有120多万平方米的金色沙丘,掩映在一片青山脚下、绿水之中,堪称“绿洲中的沙漠”。这里的沙质色泽金黄、细腻柔滑、不伤皮肤,含有晶亮的石英和闪烁的云母,是花岗岩风化后的细屑,常年在大陆季风和海洋暖风的交替吹拂下,自然重力,沉降到离海18公里到20公里之间地带堆积起来,形成沙丘。

在沙丘的下面,是一泓30公顷的清澈湖水,被人们誉为“仙人湖”,每年夏季都有成群的海鸥落在水中休憩。沙丘与湖水以一条狭长的半岛勾连,游人可以在沙丘上进行沙浴滑沙,也可以在湖中游泳、嬉戏,还可以在绿洲上垂钓,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在靠近林带的边缘,生长着珍贵的大字杜鹃花冠粉白色、漏斗状、花与也同期生长开放。“绿洲、沙丘、湖泊”三景合一,是是世界上少有的自然奇观,来此游玩,别有一番真情趣义,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夏季朗日当空,空气燥热的时候,远处海面上亦有海市吐蜃楼的景象发生,但片刻既逝,观者甚少。

《绿洲金沙丘》

扬眉

绿洲金沙丘,海市吐蜃楼,

一泓清澈水,湖光山色收。

5、民俗朝族村

防川村位于敬信镇的东南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距珲春市区59.3公里,被誉为“东方第一村”,素有“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之美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邹家华、刘华清等都曾先后到过防川村视察、慰问过。

该村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米,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现有村民43户,人口100余人,且村内所有居民都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浓郁,仍保留着朝鲜民族生活特色,是吉林省为数不多的纯正朝鲜族村落之一,盛产散养的麻鸭鸭蛋,个个油润可口,是当地特殊的旅游商品

村落后面是突起的张鼓峰,草木葱绿、景色优美,村前是平静的水池,再前就是洋馆坪大堤的道路及图们江。新建的村民居规划整齐,瓦脊明亮,保留着朝鲜民族建筑风格。拟建中的朝鲜族民俗演艺场馆、民俗文化展览馆等,将全面展示朝鲜族的历史文化,游人可在此处亲身体验朝鲜族的民俗风情。

《民俗朝族村》

扬眉

民俗朝族村,古风尤尚存,

黄牛犁黑土,洞箫吹黄昏。

6、张鼓战役峰

张鼓峰,又名刀山。位于防川村东北1.5公里的中俄边界线上,图们江上溯20公里的东岸,是中、俄、朝三国地界的制高点,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边界,是北部主要山峰,山顶平坦,便于眺望,张鼓峰因苏日之间的“张鼓峰战役”而闻名,山坡仍可发现战争时期的遗迹、遗物。

1938年7月,日本为了试探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蓄意挑起了张鼓峰战役,该战役历时13天,战争中,日苏双方伤亡5940人,最终以苏日在莫斯科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宣告结束。事件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中断了出海活动。

张鼓湖位于张鼓峰西一公里处,长800米,宽700米,湖水碧蓝如镜、清澈宁静,其四面环山,清秀幽雅。青山、湖水与沙丘的结合,堪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是防川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歌曲《喀秋莎》,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广为传唱,很快成为了世界名曲,很多人以为它诞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喀秋莎》的词曲,实际诞生于张鼓峰事件中。

在日俄战役期间,斯大林派出了众多的军事记者,拍摄了大量的战争纪录片,及时刊发了许多战地报道。当时,正值敬信地区的初夏季,漫山盛开着团簇的椴树花(词人误认为是山梨花),湛蓝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沃野中,从日本海吹来清凉的海风,在浩渺的江面托起轻纱般的薄雾,——苏联著名的诗人,浪漫的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眼前这美妙的大自然图卷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把战士心中想往的姑娘,放置在峻峭的山岗之上,激励他们奋勇杀敌。由此,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

《喀秋莎》

伊萨科夫斯基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象明媚的春光。

苏联著名的作曲家,潇洒的勃兰切尔看到这首诗歌后,寻求已久的激情马上激荡起来,马上把它谱成了歌曲。

莫斯科新编红军近卫军第三师的战士仓促开赴前线,这是由一批生气勃勃的轻年学生组成的军队,他们在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离开莫斯科的红场,前往第聂伯河的前线阻击德军的疯狂进攻,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注定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

在送行的人群里,莫斯科工业大学的一群女学生唱起了这首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姑娘们用这首爱情歌曲为曾经的同学、战士们送行,这无疑在小伙子们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颤。

在激昂的歌声中,近卫军第三师的全体官兵,向正唱歌的姑娘们行了庄严的军礼,然后含着眼水,伴着歌声走上了前线。几天后,在极为惨烈的第聂伯河阻击战役中,这个师的官兵,那群可爱的小伙子们几乎全部阵亡……。但他们毕竟狠狠打击了古德里安率领号称“飞毛腿”的德军最精锐装甲部队,为苏军构筑保卫莫斯科的最后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此后,《喀秋莎》的歌声从莫斯科流传开去,伴着战争硝烟,沿着战壕一路飞扬,一时间,北到列宁格勒,南到基辅,在抗击德军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而后,在后方,在整个苏联,到处传唱着这首激昂的歌曲。苏军官兵还由于对心中偶像“喀秋莎”的喜爱,把当时刚刚投入战场,威力强大的速射冰雹霰弹BM-13型火箭炮,亲昵地称为“喀秋莎”。

喀秋莎火箭炮,有着烈火与史诗般的传奇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装配的喀秋莎火箭炮总共有四大系列,14.374门,是研制最成功的火箭炮。在实际战争中,暴雨冰雹的箭弹落在德军的阵地上,往往给德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而后,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苏联支援中国的喀秋莎火箭炮群,所绞杀的敌军,占我军歼敌量的百分之七十,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使《喀秋莎》体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按照常理,战争中最需要的是铿锵有力的鼓舞性歌曲,而这首以爱情为主体的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开来,其原因就在于:是美妙的歌声和正义的战争结合起来,把姑娘的爱情和士兵们的报国激情联系在了一起,与民族的存亡相关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饱含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杀人武器、俯卧在寒冷战壕里的战士们魂绕梦牵,在硝烟与寂寞中,心灵上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督促他们为了姑娘活下去,为了祖国战斗下去!

也正因为《喀秋莎》有着这样的“身世”,战后,苏联为表彰它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上也是首例。

《张鼓战役峰》

扬眉

张鼓战役峰,曾经硝烟腾,

喀秋莎歌曲,卫国炮声成。

7、吴大澄雕像

吴大澄石雕像位于沙丘公园的西北侧,神态凝重地望着图们江口。吴大澄,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别号白山云樵,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殁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历任散馆编修、河南河北道、左副都御使、河道总督、北洋会办、湖南巡府等职,曾受命督办吉林军务,督办吉林三姓宁古塔、珲春防务兼屯恳,善诗文、作画、作篆,是著名古文字学家和金石学家。

吴大澄与吉林将军铭安在吉林建立了边防军队,改原有八旗兵,废除世袭制,改为招募制,共建防军马步13营,五千人。次年防军增至九千人,后统称靖边军,经过严格训练,己“悉成劲旅”。并在珲春开始修筑东、西炮台。为防御沙俄从水上入侵,还创建图们江、松花江水师营。同时设立招垦局,移民垦荒,推行实边政策。

他经过实地勘查,确定以珲春和三岔口所属边地为招垦中心,设立珲春招垦局,下设五道沟和南岗分局。招垦范围广泛,且规定许多优惠政策。为给垦民、商旅和军队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筑从宁古塔至吉林省城长达600里的大道及北、东线大道,建有百余座木桥,同时还增加许多驿站,加强了边疆的防务力量。

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在1886年勘定边境线时,吴大澄与珲春副督统依克唐阿等人向沙俄据理力争,迫使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8公里,设在沿图们江到入海口15公里华里、径直入海口13.5公里处,也就是现在石碑所处的位置。

吴大澄于谈判期间曾多次书写“龙”、“虎”二字,抒发其“龙骧虎视”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吴大澄 篆书阴刻“龙虎”石,原立凉水附近的图们江畔,现矗立在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公园内,清代建筑风格的五角碑亭,罩着苍劲的大石,石刻正面篆书阴刻“龙虎”二字,左下竖刻“吴大澄书”,字体流畅,气势磅礴。

光绪十二年(1886年),吴大澄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

如今这位民族的功臣,伴着滚滚的图们江水,日日夜夜站在那里,眺望着蔚蓝的日本海,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吴大澄雕像》

扬眉

图们江水长,两岸稻花香,

吴大澄雕像,怒目视前方。

8、洋馆坪大堤

敬信镇到防川,有一段狭长的公路,是我国神圣的领土,这段路基叫洋馆坪堤路,实际就是图们江的右侧江堤,路的南侧是滚滚的图们江水,这里秋季时节,会有珍贵的大马哈,成群结队的洄游到上游产卵。图们江的右岸是朝鲜豆满江市区那些简陋的房屋;北面陆地公路的路基下,一道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铁丝网的另一边就是俄罗斯的包得哥尔那亚小镇,一座座俄式独家住宅掩映在树丛中,远处厂房、仓库、船坞隐约可见。行车经过,可以看到铁丝网上挂着“严禁攀越国境”的告示牌

曾经,这里的土地都是中国的疆土。仅仅几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就占去中国北方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938年7月,“张鼓峰战役”打响,日本军队被苏联的远东军打败,苏军又趁机在防川洋官坪一带,将其控制区向前推进至图们江边,仅给中国留了一条十余米的通往防川的小道,见证着中国曾经的屈辱。

1957年,防川最窄的洋馆坪地段被图们江水冲断,我国公民必须借走前苏联领土方能进出防川,此时,防川成为我国孤悬在外的一块“飞地”。1960年,我国政府为保护疆域的完整,不再被江水冲毁,修筑了高6至8米不等的、长1860米的江岸护堤。1983年8月8日,我国政府投资五百万元,在图们江中用青石填筑而成的长888米、宽8米的洋馆坪堤路通车,至此这块“飞地”才有了自己坚固的国道,1992年我国政府再次投资,完善了洋馆坪大堤路面,彻底解决了通行困难的问题。

洋馆坪大堤西侧是海拔429米的水流峰,突兀在平缓的山岗之上,亦可观看到更壮美的三疆景色。北侧起始段立有“防川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世界公园”两块石碑。其中,联合国世界公园由韩国女士崔珉子教授发起筹建,旨在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建立横跨中、俄、朝三国的世界公园。

《洋馆坪大堤》

扬眉

疆土曾分离,青石添江底,

通衢入海路,洋馆坪大堤。

图们江

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地带,整个流域都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仅在出海口为俄罗斯与朝鲜对望,但因中国有图们江主航道的主权,所以俄国与朝鲜实际上并不接壤。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麓园池上的草甸土层中,干流全长525公里,流入日本海,朝鲜称之为“豆满江”。图们江在辽代时称驼门,金、元时称爱也窟河,其下游段称统门河,明代称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代称河源段为大浪河,康熙年间称土门,高宗( 乾隆) 钦定《金史语解》中称图们。

图们之词,在古代典籍中的成为很不统一,有“统们、驰满、土门、豆满”之称,皆同音而异字,但所是指都是图们。据《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记载:图们江,出自满语“图们色禽”。

“图们”意为“万”、“众”;“色禽”意为“源”、“河源”,“图们色禽”即“万水之源”之意,后来称呼时略去“色禽”两字,简称“图们”。

朝鲜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咸镜道庆源都护府:长白山:“女真语谓善颜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为神山”;豆满江(图们江):“女真语谓万为豆满,以众水至此合流,故名”。1962年中朝两国协定,“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朝鲜语称豆满江。

图们江河道总落差1.200米,滞道平均坡降1.6%,沿途接纳10公里以上的支流180条,30公里以上的支流30条,在我国境内主要支流有红旗河、嗄呀河、布尔哈通河海兰河珲春河等。

图们江与红旗河汇流处以上称为河源区,是长白山主峰地域。这里岭峻山崇,针叶林地带、松木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河流蜿蜒穿梭于玄武岩的熔台地带的沟谷中,深达百余米,河道坡度陡竣、河槽狭窄、水流湍急,河底多大型孤石,水声撞击声轰鸣作响,数里可闻达。

三合镇以上为上游,其中有两条主要源流:红土水和溺流水。红旗河口以下水势湍急,水量丰沛,丰枯变化小。两岸山势陡峻、多峭壁。山麓台地多次生林,河道弯曲,河槽宽窄不一,窄地段水面宽约190米,而开阔地段水面可达1.000米。

三合至甩弯子间为中游,这一地带山地森林逐渐减少,沿江人烟密集,两岸多稻田,交通也方便许多方便。这里河谷逐渐开阔,流域面积增加了两倍,来水量猛增。河面展宽,水流变缓,平均水面宽60至240米,水深约1至3米。汛期时江流水位急涨迅落变化大,经常造成洪涝灾害开山屯镇一带,泥沙冲击成较宽的河谷盆地,河床为沙卵石,弯曲地段冲刷剧烈,多汊道、沙洲。嗄呀河江入后,河面展宽。

甩弯子以下为下游,水流进入珲春河谷平源而坡度减缓,地势开阔平坦,河面宽阔、水流平稳,水量增大,水面宽为在250米左右,河道主水流易左右摆动,堤岸坍塌,图们江口洋馆坪大堤就是因为水流偏斜到中方一带,而造成垮坍,使得防川一度成为悬挂国土之外的飞地。

防川感怀

扬眉

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

边陲烽烟起,故土被分离;

百姓多苦难,国弱不兴邦,

遥遥是大海,于今不能行。

首句内涵

“一眼望三国,犬吠惊三疆”

防川风景区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靠山傍水、临江观海,以其独特的一眼望三国景观以及区域内的清澈天然的湖泊,原始茂密的森林,珍稀繁多的植物、鸟类等闻名于世,也是远东豹核心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这里遥看日本海,冬暖夏凉、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湖泡星罗棋布、水草茂盛,是世界上重要湿地之一,栖息着大雁、丹顶鹤等众多候鸟以及虎、豹、鹿等多种野生动物及上千种野生植物。有海风吹拂下金沙生辉、绿水环绕的沙丘,有生长在图们江畔的古生植物红莲;有人工填筑长888米、宽8米的洋馆坪大堤,有高耸入云碉楼宝阁形状的望海楼,有民族风情浓郁的朝鲜族民俗村,有威武庄严的吴大澄石雕像;也有清代勘立的中俄“土字”牌界碑,日苏张鼓峰战役遗址。优美的风景、浓郁的文化、沉重的历史,这里增添了美轮美奂的迷人色彩。

防川东部接壤的是俄罗斯边境小站包得哥尔那亚,一条道路、一条铁路通向外界;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的豆满江市相望。俄朝间由图们江口上的一座铁路勾连,是联结俄朝陆路贸易的惟一纽带,但桥墩低矮、铁桥像一条锁链,紧压着滚滚的图们江水,制约了我国大型船舶的航行,我国政府一直保留着交涉意见。

从1886年,由清政府钦差大臣吴大澄会同沙俄代表巴拉诺夫临立的“土”字界碑沿江而下15公里,即进入日本海,这里是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进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的经济潜力。

次句内涵

“边陲烽烟起,故土被分离”

发源于长白山麓的图们江水,将中、朝、俄土地紧密地连接于一体,是中国从陆路直接进入日本海便捷的水上通道,依据这一通道,珲春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关东地区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沟通的桥梁,边境贸易十分活跃。

珲春市敬信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地处中、朝、俄三国地界的边境地区,是中国至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靠近点,主要口岸就有对朝的圈河口岸,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珲春市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有的优越条件,也将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珲春属中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年均气温5.65℃。

珲春是一个发展中的口岸城市,总人口21.5万人,幅员面积5145平方公里。同时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互市贸易区三个特殊经济区域;全市下辖四镇五乡、四个街道办事处。

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46公里,现有珲春(公路)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与俄相通;西南与朝鲜边境北道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30.5公里,现有圈河口岸和沙驼子口岸与朝鲜通客过货;从珲春南部的防川顺图们江而下,航行约13.5公里便可进入日本海。

有关学者正积极研究采取封山培林、涵养水源的治本方法;修建拦淤大坝、引海水上朔的治标措施;修筑护江大堤、清理江底淤积等综合措施,加深图们江的水层深度。

俄朝两座城市,由图们江上铁路桥沟通,该桥建于我国刚解放初期的1950年,时我国还有西南地区尚未解放、百废待兴,无暇顾及偏远的远东地区。该桥于1952年建成通车,为公路、铁路两用桥。桥高11米,宽8米,长560米,年货运量450万吨,大桥的3个高架由俄方建设,5个低架由朝方建设,俄朝每天通过该桥来往的车辆并不多。

2005年,俄国和朝鲜就国际公路交通问题,曾经在海参崴举行过会谈,双方就修建跨图们江公路桥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双方原打算签署一份有关国际公路运输,建设跨图们江公路桥和在俄朝边境建设过境站的政府间协议,不过,因其中涉及我国拥有图们江主航道及出海口权益问题,中国政府表示: 深切关注此次会谈,此事后不了了之。

三句内涵

“百姓多苦难,国弱不兴邦”

珲春东南以珲春岭为界,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中俄边界线长232.7公里,距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180公里,现有珲春长岭子公路口岸和珲春中俄国际铁路口岸与俄相通,敬信的防川与春化的分水岭也具备开辟口岸的条件。

珲春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陆路距朝鲜的重要港口罗津港93公里,距清津港171公里,现有圈河口岸和沙坨子口岸与朝鲜通客过货,其中圈河口岸对面就是朝鲜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区。

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约15公里便可进入日本海,距朝鲜的罗津港15海里,清津港55海里,距韩国的釜山港460海里。这些交通区位的优势,不仅使珲春具有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而历史上,防川以东、以北地区是我国的土地。

“土字牌”曾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上第一座界碑,从土字牌顺延图们江而下,到日本海是15公里。它是1886年清政府派吴大澄与俄谈判而立。“土字牌”上字并不多,但近代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地镌刻其上,如今的“土字牌”只有历史意义了,真正的界碑是它左侧的422号界碑。

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强迫割占我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和相应的海域。以致吉林、黑龙江被封闭在内陆,没有出海口。防川距海近在咫尺,望得见大海,却出不了大海。据说前几年,我国提出把这一段15公里的土地与新疆边界地区一块富庶草地进行双倍地置换,以便拥有一个出海口,叶利钦曾经同意了,但转到了普京,他看到了战略上的意义(对面是海参崴),给否决了。

我国名称:海参崴

俄国名称: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

名称释义:海参崴,来自满语,正意为“海边的小渔村”,1860年之前本为中国清朝吉林辖地。罗马化拼写:Vladivostok,(意为“东方统治者”或是“征服东方”的意思),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

海参崴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地带,三面临海,拥有优良天然的深水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参崴名字来源于满语,译成汉语为“海边的小渔村”;另一说是,由于当地曾经盛产肥硕的海参的地区,而“崴”是指港湾洼地的意思,和起来就是盛产海参的港湾;再以说是:肃慎满洲原土住居民的语言,“海边的晒网场”。海参崴这个名称至今、乃至将来都将被中文使用者使用。

海参崴在元代称“永明城”,唐代渤海国时期属率宾府辖地,金代属恤品路元朝水达达路。海参崴附近的波谢特湾,为元朝东北边区的对外贸易海港,滨海地区比较富庶,“率宾马”名贵一时。元朝政府为加强同东海诸族的联系,开辟了西祥州至滨海永明城的东南驿道,驿道从西祥州(也就是今吉林农安县东北30公里处的塔古城)起,沿途设18站,终点站是永明城,今天的海参崴。

清初属大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后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1858年(清咸丰八年)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俄罗斯便迫不及待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1860年6月(清咸丰十年五月),俄罗斯军队悍然占领中国重要的港口海参崴,并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作为在远东进一步扩张的基地。同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相应海域,海参崴此时也被划入俄国版图。俄国十月革命后,这里逐步发展成为有数十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并建成军港

瑷珲条约

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的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时,1858年5月28日(清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用武力迫使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在爱珲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

历代沙皇政府的一贯图谋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活动。1849年至1853年,俄国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8年(咸丰八年)1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了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与清政府举行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说,穆拉维约夫已受命谈判中俄边界问题,如果中国希望了结“黑龙江问题”,可以与他会商。

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极为不利。穆拉维约夫便乘机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二次谈判,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无结果。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共三条。主要内容为:

1.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管辖权

2. 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3. 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按照清朝当局事先给与奕山的命令,奕山根本无权与俄国人订立这样的条约。因此,清政府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廷议处分了奕山等人的擅自行动。但沙俄却无视条约是非法的,擅自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侵略签约“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穆拉维约夫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直到1860年中俄订立《北京条约》时,才不得不认可了《瑷珲条约》。

条约原文: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俄历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瑷珲。

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龙江将军奕山,会同俄国东悉毕尔将军岳福,在瑷珲城议定和约三条:

(一)、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中国、俄国行船,各别外国般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著满洲国大臣官员管理,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二)、两国所属之人互相取和,乌苏里、黑龙江、松花江居住两国所属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员等在两岸彼此照看两国贸易之人。

(三) 、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中国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奕山,会同议定之条,永远遵行勿替等因;俄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缮写俄罗斯字、满洲字,亲自画押,交与中国将军宗室奕山,并中国将军奕山缮写满洲字、蒙古字,亲自画押,交与俄罗斯国结聂喇勒固毕尔那托尔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缮写,晓谕两国交界上人等。

《瑷珲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却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沙皇俄国将穆拉维约夫割占我国黑龙江地区的行动方式概括为一个侵略公式:“必须以实际占领地方的办法来支持俄国外交上的要求。”其后,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中国西北大片领土,都是这样干的。《瑷珲条约》的签订,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开了一个罪恶的先例。

通过该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正如恩格斯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原属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中、俄“共管”,这实际上不过是沙俄正式吞并这一地区的过渡而已。

北京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 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由清钦差大臣、恭亲王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

主要内容为:

(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

中俄《北京条约》,是与列强们的《天津条约》扩大,它除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还攫取了更多侵略权益。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尾句内涵

“遥遥是大海,于今不能行”

人们到防川,虽是去欣赏三国的风光,但实际却是进行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当你扑进她的怀抱时,没有人能高兴的起来。看着故土山河,听着三国犬吠,每个人都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据说,当年一位中央重量级领导视察防川时,站在观海阁上,眺望前方波涛滚滚的日本海,沉思良久,直到走的时候也不发一语。

《一眼望三国》

扬眉

防川,

祖国的东方前哨啊,

你究竟在哪里?

不是一片片红松林呦,

就是一撇撇江水湾;

防川,

祖国的边防前线啊,

你究竟在何方?

不是一团团迷离雾呦,

就是一丛丛玫瑰花。

一条通坦的大路,

沿着图门江堤向前伸沿,

隐没在红松林,

浮现在绿水湾;

一座高耸的哨所,

屹立土字碑后栉风沐雨,

隐现在迷离雾,

突兀在榛柯丛。

攀石阶、瞭望塔,

一眼望三国疆土;

走小路、巡边境,

双耳听两岸犬吠。

浩瀚的大海啊,

你就展现在眼前,

瞧见了你水天一色的风姿,

看到了你波光粼粼的神韵,

可就抚摸不到你柔软的沙滩;

洁白的海鸥啊,

你就飘忽在面前,

触摸到了你松软的翅膀,

感受到了你急促的呼吸,

可就是无法长久地把你挽留。

这里不再是我们的热土,

这里不再是我们的家园。

一百多年前,

她已经从母亲的怀抱中被人掠走,

嘶哑的呼叫伴着图门江水呜咽;

两个世纪前,

她已经在父亲的眼光里被人蹂躏,

绝望的目光盼着长白山峰迸裂。

我的故土啊,

先祖在含泪离别你的时候,

带走了家小、却带不走祖宗的坟茔;

我的家园呦,

先民在忍痛告别你的时候,

背走了良种、却背不走肥沃的土地。

以致她的儿女,

只能站在哨所旁的望海阁上,

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流下伤心的泪水;

以致她的子孙,

只能立在土字碑下的望海楼中,

遥望丰腴富庶的田园发出悲愤的叹息。

落后就要被欺,

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此;

懦弱就会挨打,

铁的事实就摆在面前。

故土不回,

前朝遗恨,

并非我辈无能,

每一个中国人来到此地,

都会在心底里立下坚强的誓言!

中华崛起,

兴邦立业,

后世不再重演,

每一个华夏儿女登上边楼,

都会从喉咙里发出奋进的呐喊!

... ...

防川,

祖国的东方前哨啊,

你究竟在哪里?

不是一片片稻谷田呦,

就是一团团江红莲;

防川,

祖国的边防前线啊,

你究竟在何方?

不是一座座纪念碑呦,

就是一簇簇金达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