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奎岭

更新时间:2024-10-19 15:00

丁奎岭,男,汉族,1966年3月生,河南永城人,理学博士,教授。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0月参加工作。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丁奎岭就读于郑州大学化学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7月,就读于郑州大学化学系,师从吴养洁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师从吴养洁教授,攻读博士。

1990年10月,进入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10月-1992年10月)、副教授(1992年11月-1995年11月)、教授(1995年12月-1998年11月)。

1993年9月-1994年9月,日本龙谷大学理工学部博士后。

1997年9月-1998年9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UNESCO研究员。

1998年12月,在日本作访问学者的丁奎岭举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年,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

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8月-2003年11月,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同年,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2009年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2月,受聘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18年12月30日,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

2020年11月,被聘任为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

2023年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3年1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首任院长。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

丁奎岭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

担任职务

职务任免

2023年3月2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丁奎岭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23年3月19日,选举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丁奎岭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选择性和效率的核心科学问题,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组合不对称催化”方法,发展了一系列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并阐明了催化机制;提出了手性催化剂“自负载”概念,实现了不对称氢化等多类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和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为多类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和药物中间体等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多项专利成果授权企业使用并实现了产业化。

截至2013年12月,丁奎岭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Chem. Rev 1篇,J. Am. Chem. Soc. 7篇,Angew. Chem. Int. Ed. 10篇,Chem. Eur. J. 12篇,被他引1100余次。

出版著作

期刊论文

Han, Z.; Wang, Z.; Zhang, X.; Ding, K.*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 5345-5349.

Xu, S.; Wang, Z.; Zhang, X.; Zhang, X.; Ding, K.* Angew Chem.Int. Ed. 2008, 47, 2840-2843.

Bao, H.; Zhou, J.; Wang, Z.*; Guo, Y.; You, T.;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8, 130, 10116 - 10127.

Liu, Y.; Sandoval, C. A.; Yamaguchi, Y.; Zhang, X.; Wang, Z.; Kato, K.; Ding, K.* J. Am.Chem. Soc. 2006, 128, 14212 - 14213.

Shi, L.; Wang, X.; Sandoval, C. A.; Li, M.; Qi, Q.; Li, Z.; Ding, K.* 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4108 - 4112.

Liu, Y.;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0488-10499.

Wang, X.; Shi, L.; Li, M.; Ding, K.*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 6362-6366.

Liang, Y.; Jing,Q.; Li, X.; Shi, L.;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5, 127, 7694-7695.

Wang, X. ;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0524-10525.

Yuan, Y.; Zhang, X.; Ding, K.*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5478-5480.

Long, J.; Hu, J.; Shen, X.; Ji, B.;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0-11.

Yuan, Y.; Li, X.; Sun, J.; Ding, K.*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4866-14867.

Long, J.; Ding, K.* Angew. Chem. Int. Ed. 2001, 40, 544-547.

Wang, Z.; Chen, G.; Ding, K*. Chem. Rev. 2009, 109, 322-359.

Ding, K. Chem. Commun. 2008, 909 - 921.

Ding, K.*; Wang, Z.; Wang, X.; Liang, Y.; Wang, X. Chem. Eur. J. 2006, 12, 5188-5197.

Ding, K.*; Du, H.; Yuan, Y.; J. Long, Chem. Eur. J. 2004, 10, 2872-2884.

(注:* 为通讯作者

截至2013年12月,丁奎岭共申请发明和授权专利20多项,下面仅列出作为第1作者获得专利。

截至2016年10月,丁奎岭在国际和国际双边化学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24次,中国国内会议做大会和邀请报告7次。

截至2015年1月,丁奎岭先后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和基金委、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等负责人。

人才培养

丁奎岭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讲授《高等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等课程。

2009年开始担任上海有机所所长以来,丁奎岭通过不断践行“人才强所”理念,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坚持高标准但不拘泥于“标准”,逐渐聚集了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才俊,完成了科研骨干队伍的代际转移,形成了一支的老中青结合、结构合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骨干队伍;形成了一个“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截至2017年8月,丁奎岭已培养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16位成为教授。

2006年丁奎岭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荣誉表彰

人物评价

丁奎岭是手性催化合成等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长期从事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方面的研究,在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偶然发现研究方面的做出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