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更新时间:2024-10-05 18:06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平原实验室(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郑州大学的直属院系。化学学院(原化学系)是原郑州大学1956 年建校初期设立的三个系之一。当时,一批著名化学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化学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办学历史

化学学院(原化学系)始建于1956年,是原郑州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著名化学家刘椽、徐墨耕为代表的奠基者及来自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派的一批骨干教师,为化学系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化学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80年代前后,以车得基王文祥、嵇耀武、李相魁、吴养洁、庞锡涛、刘长让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坚持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开发的一批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化学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序列;

2018年11月,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019年5月,在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化学学院(绿色催化研究中心);

2019年,绿色催化学科获批“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2019年至2020年,化学学院根据学术研究方向重新规划整合,实现二级单位组织架构全面改革。在各个学科优势方向上分别设立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设首席顾问、所长和支部书记等职位,建立起“八所一系一中心”的新型二级单位组织架构。

2021年5月13日,科睿唯安公布了最新ESI排名,郑州大学实现重大突破,化学学科进入世界前1‰,成为河南省首个进入前1‰学科。

2022年02月14日,郑州大学化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24年,入选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同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101”计划。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院获批建设特种功能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共建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牵头组建河南省实验室平原实验室。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设有大型仪器服务共享平台,设备总价值1.5亿元。

科研成果

2019-2024年,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人才项目15项,国防科工委军工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项;发表SCIE收录论文1300余篇,高被引论文120篇;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

办学条件

组织机构

化学系

晶态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分子选控构筑与应用研究所

功能有机化学研究所

元素化学研究所

能源化学研究所

工业催化研究所

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所

印刷光电器件研究所

风味化学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专业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2个本科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环境科学、材料与化工(化学工程)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7个博士研究生专业。

学院先后获批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和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建设序列、教育部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国家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实行化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培养(第五学期分流为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

1.化学专业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原理、元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及毕业论文等。

2.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原理、元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应用分析技术、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及毕业论文等。

(1)有机合成方法学与药物化学

(2)功能分子选控性构筑

(3)晶态金属有机框架功能材料

(4)绿色催化与催化材料

(5)分子识别与生物(生命)分析化学

(6)清洁能源与环境化学

学科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设有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点和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10月,学院拥有教职员工263人,专任教师223人,教授、副教授12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

学术交流

近5年来,学院共主办联合国环境署臭氧损耗环境影响评估委员会2014年会暨全球与区域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10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500余人次,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600余篇。

学院共派出12名优秀教师出国出境合作研究或做访问学者,学院共有60余名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和联合培养,本科生国际访学和出国深造学习30余人。邀请100余名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与法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与交流联系,有效地提升了化学学科的国际影响。

所获荣誉

人才培养

坚持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本科教学核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打造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全员育人格局,凝聚了 “求真明理励志笃行” 化学基地精神,传承了优良学风文化。

近年来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编写教材、专著、译著40余部,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0余篇。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仪器分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河南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拥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化学(国际化班)。获得国家基金委人才培养基金“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设项目(No. J1103309)”和“科研训练及科研能力提高项目”(No. J1210060, J0830412)。2018年学院获得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01年、2003年两次荣获国家级先进班集体。

成立65年来,化学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化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生中4人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近40人入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人才(项目)。本科生考研率连续5年在50%以上。其中2017届菁英班全班保研,获得“河南省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18届四个“学霸宿舍”全部保研成功,这些骄人的成绩分别被《河南日报》、《大河报》、澎湃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及学界的高度认可。

杰出校友

院士: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席振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常俊标(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鹏(第三世界科学青年通讯院士)

政界:刘伟(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丁奎岭、孙玉罕、宋延林、黎占亭、刘元红、王鹏、罗三中、潘世烈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清正、翟天佑等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峰、潘鹏举、翟天佑等

文化传统

化学精神“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冯慧(2015年01月至2019年08月,院党委书记)

李中军(2015年01月至2019年08月,院长)

刘椽、徐墨耕、车得基、王文祥、嵇耀武、李相魁、吴养洁、庞锡涛、刘长让、郭彦春

学院地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