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人

更新时间:2024-03-08 18:22

丁立人,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海门镇。曾就学于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上少造型研究会会员。

人物简介

他对中国的三代玉器、秦汉石刻、近代的木版年画、剪纸以及非洲、爱斯基摩人艺术兴趣浓厚。主张:“艺术要充满生命力,而“杂交”是恢复艺术的唯一的办法”。刘海栗(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称丁立人为风格多变的画家。旅法画家赵无极认为:丁立人的艺术是中外传统艺术的浓缩的发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展出,被国内外美术刊物专题介绍。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名画家精品集——丁立人》。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澳门文化司署、香港大一学院、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总社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等。

1982年在上海画院举办“丁立人美术作品观摩展”;198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丁立人美术作品展”;1991年参加由澳门文化司署主办的“上海三画家作品展”;1998年参加中国、加拿大的“世纪之门双年展”,参加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中国当代绘画联展”;2007年参加于德国柏林故事博物馆举办“丁立人艺术展”。

艺术生涯

五十年代初,高中毕业了,他考取了美术学院。但是,在学校只呆了几个月,就匆匆地离开了。因为他对绘画有自己的要求——开创一条艺术的新路。

六十年代初,丁立人的一幅版画有床单那么大,题材是乡间风俗,用翠绿的染料,印在暗黄色的牛皮纸上。刀法不加修饰,人物造型无拘无束,构图很简便,一切都象信手拈来。这样的画,给人以充分的自由感,是真正的艺术。他已经绕过了自然主义,摆脱了文人画,他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路。

丁立人这些画是用两尺见方的宣纸画成的,有风景静物、人物(其中人物占多数)。据他自己说,这些年来,他一直发奋作画,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未停止过。在中国画坛上,凡是有才能的所有都能够把古代传统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并且把东西方艺术熔于一炉,然后独树一帜地创造自己的新风格。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丁立人在这方面所花的力量是很大的。

在信息时代,作品的民族面貌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作品体现不出民族性,即使广泛摄取营养,获得高度技巧,也会淹没在世界艺海之中。有人认为:“有了民族性,才有世界性”,这是很有道理的。从丁立人的画中,依稀可见汉画的结构,魏画的造型,以及民间版画、年画的色彩,民族气息十分浓郁。这是由于他不仅热爱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民族美术,而且天南地北广泛收集、研究民间美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丁立人除了绘画,还搞木雕、石刻、印章等,每个项目都有他自己鲜明的观念,崭新的面目。

大事记

丁立人(1930.6.5-)浙江椒江人。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肄业。

1959年参加工作,为上海玩具厂、上海家具五金厂美术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创作员,现任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美术系图案、装饰画教师,江苏美术出版社特邀编辑。擅长民间美术的研究,于福建、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考察纸偶、瓦饰及灶画,发表有《闽南纸扎偶人》、《灶头画》、《鲁西门柱石饰》等文。兼擅美术创作,作品曾在福州、厦门、杭州、南京、苏州等地展出。

1980年“丁立人作品观摩展”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出。

1987年在郑州群众艺术馆举办“丁立人画展”。

1989年“丁立人美术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

1990年“丁立人画展”在日本浅沼画廊举办。

1991年参加澳门文化司主办的“上海三画家画展”。

1993年参加“当代彩墨六人展”。

1994年应邀在河南省鹤壁市教育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

1994年应聘广东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1997年参加在澳门举办的“十二届亚细亚画家联展”。

1998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当代绘画联展。

1998年参加“世纪之星”双年展(中国·加拿大)。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和澳门文化司等机构收藏。

合作画廊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復言社

鼎韵艺术沙龙

杏坛画廊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出版作品

《中国名画家精品集——丁立人》

个人评价

我和丁先生认识的时间不长,也就一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对他的印象非常深,他对艺术有一颗赤子之心,没有任何的矫饰。丁先生的为人也很实在,他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创作也一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中,但是他的自由状态与人生追求结合在一起,最终创造了这样的一种艺术境界,而这种境界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在绘画界,有很多人都在刻苦地经营,这种经营一部分体现在对于作品的经营上,另一部分也体现在对于自身的经营上面,但是丁先生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老甲

以前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见丁先生的作品,还有丁先生的一些随笔,只是无缘见面。其实艺术本身确实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艺术这个话题本身却有很多需要表述的内容。我个人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赵之谦说的,世上有两种人能写好字,一是三岁稚子,还有一种是哲学大儒。在这两种情况中,我认为丁先生是两者兼有,但是可能更倾向于前者的形态。我觉得丁先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其实这就是他的艺术最具活力之处。人到四十多岁以后,会越来越有感慨,其中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生命的短迅,包括身边有的朋友,很有才气却英年早逝,这些对我都有触动。我觉得人类的家园意识特别能让我有感慨。看了丁先生的这些作品,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回到了绘画最朴实、本色的方面,虽然他研究了许多艺术门类,包括中国的民间艺术,西方的艺术,但是这种朴素一直保留在他的作品中,而且是在消化了自己研究的内容之后形成的自己的面貌。 另外,丁先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在做了这么多艺术探索之后,最终又回到了艺术最真实的地方,也是回到了绘画本身最朴素的内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见他的绘画中非常本色之处。在当前的画坛实在是很少见。但是丁先生的画让我特别有感触,他的作品不适合表现宏大的主题,可是让人感觉最本色。这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丁先生作品的一个原因。

作品,一种是非职业画家的作品。而丁先生的作品中纯绘画的内容更多一些,朴素和烂漫的结合是最大的魅力,这种魅力还存在于他作品的真率中,这种真率从古代的一些优秀作品中都能找到,像画像石、木版年画中,但是在纸上作品中还很少见。他的这种平和的心态,也值得当今画界的许多人学习。作为艺术爱好者,在丁先生作品面前,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肃然起敬。————梅墨生

他对于创作的想法与时代的标准不同,不能用标准的、大众的趣味去衡量他,他的思路一直是反常的,思维很自由,这种自由来自于他对于人生、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古代题材的,还是现代题材的,感觉都很相似,这种相似就来源于他对于人生的态度。他的作品与西方乃至中国当代流行的绘画样式不同,而中国文化自身的血脉,通过丁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和文人,得以延续下来。————殷双喜丁先生的作品对我的影响很大,迄今为止,凡是不从事商业绘画而是进行艺术研究、思考的人,都会喜欢丁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学者气,积淀着很深厚的人文修养,卢(沉)老师也多次说过,写意画要真正达到一种自由,是非常难的,尤其是人物画。————田黎明

以他的岁数,他还能做到思想不僵化,思维保持这么一种活跃的状态,实在很不容易。只有丁先生这样的人,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来,也就是所谓的“风格即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稚拙天真的东西,是许多人努力想学都学不来的。学来的东西总是不真实,他的作品中没有一点矫饰以及技巧的炫耀。————王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