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更新时间:2024-10-30 16:09

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境内自然保护区。

简介

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平潭县北厝镇东北部,距城关3000米。由平潭三十六脚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理。保护区成立于1997年。以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总面积13.4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9.6℃,年均降水量约118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70小时。保护区内主要水体三十六脚湖为天然淡水湖泊,5000年前曾为海坛湾的一部分,由于海陆变迁,逐渐演变成潟湖,经淡化成为福建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的三面为低山丘陵,东南方与七里埔沙滩连接,湖周海蚀地貌发育良好。湖区集雨面积12.4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1.3平方千米。湖中淡水清澈,是平潭县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福建省帆船队将湖区作为训练基地。

由来

据说在很久以前,由于地壳上升,海角与广海之间被海沙淤积成坝,后来淡水注入,海水淡化,以至成了淡水湖。也由于地壳的运动,湍急的水流使湖岸的海蚀山石裂缝逐渐加深加宽,

天长地久,湖岸曲折,湖水就像有36只脚向湖岸延伸,因此称“三十六脚湖”。湖滨拱卫着的有照镜山、牛山、海坛山等,层峦叠翠,山光流影,岸草阡阡,怪石峥嵘。有何连城的诗曰:“万顷波涛一镜开,彩云涌处接天台。敢夸身在层峦上,引得晴光拂面来。”因为海坛岛属海蚀地貌,奇形怪状的岩石就特别多,其中有苍鹰石、雄鸡石、蘑菇石、春笋石、四角风动石等40多处,光怪陆离,妙趣横生。

建设历程

2024年2月,平潭三十六脚湖保护区生活污水源头深度截污和末端生态净化工程各村的污水管网建设主体已经完工。

景色欣赏

“湖脚”深处有一石礁称“龙屿”,像苍龙昂首,古代乡人敬以为神。旧本《福清县志》说:“湖神甚灵。相传有捕鱼人曾闻水中作人语声。”清乾隆年间,福清县丞岑尧臣建“龙宫”于“龙屿”之上,并作《龙宫词》曰:“三十六脚湖深处,中有一礁号龙屿。绿玻璃涌碧莲花,波光云气相撑拄。传言此下有潜龙,水底时闻作人语.....”以后“龙宫”成了平潭县百姓祈雨的地方。湖中另有大小两座山丘,远望像两只神龟,首尾相衔,浮游在烟波浩瀚的湖面上,因称“神龟石”。此外还有莲花石、钓鱼台、鲤鱼岩等胜景,美不胜收。清俞廷营泛舟“三十六脚湖”,见了这许多的湖光石影,诗兴大作,为诗曰:“波光如画碧如油,日落风清好泛舟。三十六湖烟水阔,不知领得几多秋?”

平潭县有10景,其中以“三十六脚湖”为最,历史也最为悠久。史载,早在唐代,这里就已经是朝廷牧马的地方。据说其马多是名贵的“龙种”,因此“三十六脚湖”的“龙马”名闻天下。宋代还特别设“牧马监”,管理“马业”,一直到了清嘉庆三年(1798年),平潭才设“平潭厅”,隶属福清县,民国元年改为平潭县。平潭县四周皆海水,苦涩不能饮用,唯三十六脚湖水为淡水,“盈盈一水碧,大旱不枯竭”,成为平潭县30万人口的生命水。1982年“三十六脚湖”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其山,其水,其树,其石都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更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