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8 19:32
指皈依佛教三宝的弟子。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当代高僧智敏法师说:“我们说是佛教、不是佛教,我们早就说了,法印来印,是不是符合佛的法印。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去印,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非佛教。再一个,大乘的,实相印,一切法无自性,没有自性,无相,实相就是无相,这个印去印,是不是符合的?符合的,佛教;不符合的,不是佛教。不能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会搞错误。”
当代大德智敏法师说:“某些从痕迹上看问题,往往会搞错。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看,是佛教,不是佛教,从真正的理性上看,是不是符合法印是最……。佛在世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办法的,那就是说,我们佛教徒跟非佛教徒的分水岭,也是说你所信的是符合三法印的就是佛教徒,这是高层次的,在佛世的时候,就这样的,佛教徒是信三法印的,非佛教徒等於违背三法印的。那么后来的,因为这个三法印很深了,一般人看了本书,这是三法印,我搞不清楚,那么给你简单的一个好。你是不是皈依三宝的?你把一切的信仰,一切的皈投的心,寄托在三宝上的,你就是佛教徒,经过仪式了。你假使三心二意的,这个拜拜,那个拜拜的,非佛教徒。你对佛教的崇高的那个威德还没有认识到,那你不是佛教徒,根本佛教还认不到。”
所谓‘进入佛门,应先皈依三宝。’如前所述,三宝既是佛法的总纲,所以凡是修学佛法,应先皈依三宝。这就好比学生要到某个学校读书之前,必须先办理入学手续一样。从佛教的立场,皈依三宝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自称佛教徒,或已开始修学佛法,却不愿皈依三宝,就像是有了人身,却不承认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谓十足的大邪见,终将堕入三涂恶道中。因此进入佛门与皈依三宝,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宝,则必须心诚意正,坚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后发大誓愿,精进修行,如此才能与三宝的精神相应。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后,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个学生,如果不曾办理注册手续,永远只是个旁听生。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所以,我们学佛修行,首先应该皈依三宝,敬重三宝。
从三宝的内涵及其威德来看,可知皈依三宝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从彻底的仰信出发,并深切体会三宝确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能令众生出离生死,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故在心态上,必须做到心诚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时的至诚恳切,把自己的身心归向三宝、融入三宝,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爱敬,由爱敬而皈依,“信解观察,供养皈依”,是上求无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无明痴暗的觉性作用。这个觉性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么,由相信、认识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应当是如何呢?在《观无量寿经》上有提到: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是故,观十方诸佛成就的条件,必先由观自心佛性的成就开始,这才是皈依三宝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宝。六祖坛经所谓“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即说自性中蕴含三宝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宝不能显发,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宝全体显发,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在皈依的仪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四谛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1. 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即“未度苦谛,令度苦谛”。
2. 烦恼无尽誓愿断:观察诸苦都由烦恼所招感,欲令一切众生永断烦恼,同获解脱,即“未解集谛,令解集谛”。
3. 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自行化他,应遍学一切法门,即“未安道谛,令安道谛”。
4. 佛道无上誓愿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于证得涅盘安乐的境界,即“未证灭谛,令证灭谛”。
此发四弘誓愿,又名发菩提心,若此愿心不发,则道业将不坚固,容易退失疑悔。依此大愿心的驱使,沉浸于“法”的喜悦中,精进修行五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
此五门足与三宝的精神内涵相应,成就了“修证三宝”—体证真如法性,得一切种智,为佛宝。具足万行法门,为法宝。清净自在,为僧宝。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宝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