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更新时间:2023-08-02 15:53

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建于1983年11月。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明市文艺界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三大特点

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万人文艺界的组织系统——“小马拉大车” 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三明市文联,成立于1983年11月,有29个团体会员。下辖12个县(市、区)文联(梅列区文联、三元区文联、永安市文联、明溪县文联、清流县文联、宁化县文联、建宁县文联、泰宁县文联、将乐县文联、沙县文联、尤溪县文联、大田县文联),4 个行业文(体)联(三明市职工文体联、三钢文联、公安文联、电业文体联),有11个体制内直属文艺家协会(三明市作家协会、三明市音乐家协会、三明市舞蹈家协会、三明市书法家协会、三明市美术家协会、三明市摄影家协会、三明市电影家协会、三明市电视家协会、三明市戏剧家协会、三明市曲艺家协会、三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及诗歌朗诵协会、小小说学会、钢琴学会等若干个二级学(协)会,2个主管文艺团体(三明市观赏石协会、三明市妈祖文化研究会)。 至2015年3月底,三明市文联各市级直属文艺家协会共有会员10000多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60多人,省级会员2000多人,市本级会员4000多人,各县(市、区)文艺组织共有会员4000多人,形成一支逾万人三明文艺大军。 三明市文联总编制12个,其中机关6个,事业单位6个。在职干部职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三明市文联有1个下属事业单位,即三明市文学艺术院。办有《三明文艺》刊物和《三明文艺网》网站。

二、理直气壮弘扬主旋律——走在正能量的阳光大道上 三明市文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扣市委 “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理文脉、习文艺、抓文创、树“文豪”、聚文气,全市文艺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创作、表演、出版、展出和播映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在世界性大奖、全国、全省文艺赛事中屡屡获奖。 2014年11月11日,三明市第五次文代会确立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创作为中心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创作一批承载中国梦想、反映三明精神、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到2020年,全市文艺创作实力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和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创作群体;打造一批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文艺活动品牌,文艺工作发展的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建立一套运转有序的文联工作体系,创、研、用并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文联工作者队伍,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格局。

三、创新工作思路,催生艺术品牌——念好“创、研、用”三字诀 1、念好“创”字诀,“创”即文艺创作。坚持以文艺创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充分挖掘三明蕴藏丰富、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述三明故事,各文艺门类发展以“出精品、出人才” 为安身立命所在,以“接地气、接云端”为作品价值追求,以“创新、创造”为艺术灵魂,与时俱进奉献优秀文艺作品,培植形成了一批文艺创作示范基地。 2、念好“研”字诀,“研”即文艺理论与评论。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先锋的、美学的视点,挖掘理论,植入理论,在研究三明文艺三十年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大时空、大心境、大技巧”的美学原理倡导,返回到文艺创作实践中,发挥理论引领功效,培植形成了“三明诗群”、“翰墨闽江源”等一批文艺集群品牌。 3、念好 “用”字诀,“用”即文艺成果的应用、利用、使用。积极主动对接服务三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认真审视研究三明文化体系,确立了客家文化、闽学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森林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六大主打元素,为三明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供高端文化支持。并将文艺研究成果逐步植入三明生态新城、城市绿道、万寿岩综合开发、“尚书品”茶业公共品牌等多项重大项目的文创策划中,促使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彰显。

历史经验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文艺事业。

27年来,三明市文联及团体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事业。以读书班、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组织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全国、全省文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共识,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善于继承与勇于创新相结合,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依靠文艺骨干与发动群众参与相结合,提高素质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27年来,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坚持服务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重大的节庆,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唱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是围绕重大节庆主题开展活动。特别是围绕重大传统节日,围绕庆祝建国50、60周年,纪念建党70、80、85周年、建军80周年、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香港澳门回归、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迎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等重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了文艺采风、歌咏晚会、歌手赛、征文、征歌、书法美术作品展、摄影赛、民间艺术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200多场。

二是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市富民,发展三明”这一主题,围绕纪念 “抢险救援勇士”郑忠华、优秀共产党员张仁和、庆祝高速公路通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内容,与市文化与出版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工委联合举办了二届三明市音乐舞蹈节;与市文化与出版局联合举办二届三明市曲艺节;与省文联、省各文艺家协会,市直单位联合举办了主题文艺活动100多场。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三明十大名片”征文、征歌和摄影比赛。组织开展《乡野之美——走进三明最美的名镇名村》采风活动,出版了《乡野之美》一书。

三是立足培育文艺新人开展活动。连续举办了五届福建省文艺出新人大赛三明分赛区的比赛活动。积极组织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别的考级活动。文艺家协会主动作为,多次举办书法展、美术展、摄影展和征文活动,组织了三明市中小学生声乐歌咏比赛、管乐比赛、“星海杯”全国钢琴福建三明选拔赛、“闽光杯”全市职工歌手赛、三明市青年歌手大奖赛、三明市少儿电视舞蹈大赛、少儿电视主持人选拔赛、职工国际标准舞、交谊舞大赛、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三明市绝技绝活表演等文艺活动30多场次,为文艺新人搭建学习平台、展示平台和交流的平台。

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积极打造文化品牌。

1996年,三明市政府、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中国美术杂志社、中国书法杂志社联合举办三明“金叶杯”全国书画精品展。2008年在泰宁举办“南风韵”全国剪纸大赛。

永安市大力培育抗战文化,举办笋竹文化旅游节,举办了“盛世桃源杯”魅力永安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大赛、“魅力永安”文艺采风、音乐会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打造魅力城市特色。沙县大力发展小吃文化,举办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协助福建电影厂完成电影《走进廊桥》拍摄工作。举办了罗从彦全国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罗从彦研究文集》。大田县以茶文化为主题,举办了茶文化艺术节。 尤溪县着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举办了“朱子故里,锦绣尤溪”美术、摄影、书法展览及征文、歌手赛等文艺活动。明溪县开展了“共建共享 和谐明溪”音乐舞蹈比赛和“魅力明溪”文艺演出、摄影书法展,扩大了文联的影响力。清流县举办了全国首届刻字艺术名家作品提名展暨福建省第三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宁化县大力弘扬苏区文化、客家文化,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开展客家祭祖文化交流活动;设立“黄慎文艺奖”,举办纪念黄慎诞辰320周年文体活动,海峡两岸书画家作品展暨黄慎学术研讨会。将乐县举办擂茶文化节,重视南词的创作表演和传承,出版了《福建民间文艺奇葩——将乐南词》;协助省电影厂、省电视台做好电影《发财喜洋洋》、电视纪录片《红星照耀下的将乐》的拍摄工作。建宁县大力弘扬苏区文化,组织开展莲乡行文艺采风活动和“多情山水——绿色建宁”摄影大奖赛。泰宁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举办中国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庆典活动,举办中国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系列庆典活动和中国名人名家书画精品展。在泰宁举办了全国风光风情摄影大赛,华东六省一市大学生舞蹈大赛暨首届海峡两岸青年舞蹈嘉年华活动。

四、立足基层,服务百姓,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文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大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7年来,各级文联组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组织开展“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艺术进校园”等文艺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采风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书画展、诗歌朗诵大会等活动。建立了文艺网站,拓展服务活动空间。举办职工文艺汇演、音乐、书法、摄影、灯谜等展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发展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文化惠民蓬勃开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既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文化氛围,又加强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打造亮点,立足创新,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27年来,我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设立了三明市政府百花文艺奖,组织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勤奋耕耘,潜心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优秀文艺作品热情歌颂秀美河山,讴歌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唱响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

文学方面:八十年代初,“大浪潮”三明诗群应运而生,在诗人范方的带领下,活跃在省内外诗坛,编辑出版了现代诗集《青春协奏曲》。收集整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福建三明市分卷》40卷,1400万字。编辑出版大型报告文学《创业风采》10部,近200多万字。编辑出版《三明文化大观》丛书、《杜鹃文丛》。

进入新世纪后,三明作家更是以饱满创作热情投入文学创作。萧春雷、卢辉的小说、诗作分别获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卢辉、林秀美、赖微、詹昌政、黄莱笙的诗作,萧春雷、林万春、苏诗布的散文先后获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张如腾、绿笙、林野、林秀美、沈河、方叶、陈元武、朱五星、何爱兰、张先震、严垂壁、王艳蓉、王娇华、西风、张先震、吴富明、高珍华等人作品分别在国家级报刊和新闻媒体主办、联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

书法方面:连长生、包仕武的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 。苏宝星、颜群生、黄祥杰的作品获全国群星奖,苏宝星的作品获省政府百花文艺奖三等奖,吴桂春、苏宝星、颜群生、连长生、傅宏志、陈禹、朱盛柏、陈秀元、肖小梅等人作品入展或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展、中青年书法家篆刻作品展等各类展赛。童金根、陈立忠、黄忠顺、林旭煌、吴林生等人的作品分别入展 全国刻字艺术展等各类展赛。

美术方面:张美莉、游火旺、杨清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黄文渊、游火旺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展。张永山、王鹏飞、郭舒、林永权、张新仁、罗奋涛、邓维明、童金根、邓高健的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各类美术展。黄文渊、罗奋涛的作品获福建省群星奖。黄文渊、王鹏飞、张永山、郭舒、游火旺、李常笙、崔静洲、黄琪珑、张龙翔、黄振华的作品入选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福建省美术作品大展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选拔赛。

音乐方面:伍林发、贺磊、陈久麟的创作歌曲获省政府百花文艺奖。贺磊的歌曲获共青团中央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伍林发、肖少华、史建铭的歌曲分别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银奖、铜奖、优秀奖。伍林发、贺磊创作的歌曲在中央电视台8套连续播出一周,伍林发、贺磊、陈久麟、赖登明、陈圣洁、周治彬、王建和等创作的歌曲在省音舞节等各类比赛和全国行业歌曲创作大赛中获奖。

舞蹈方面:张建海、胡佩芳、雷晓谊创作编排的舞蹈在全国舞蹈赛事中获奖。特别是雷晓谊创作的客家舞蹈《踩竹麻》获第六届群星奖创作铜奖并连续三届在福建省音乐舞蹈节比赛中获金、银奖。近年来我市舞蹈工作者们注重少儿舞蹈的创作和普及,胡佩芳创作的《醉茶》、张建海创作的《鸡囡囡》在福建省音乐舞蹈节比赛中获得金、银奖,在“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李红、吴海棠、吴淑英创作、辅导的舞蹈分别获表演金奖、银奖。王思远、丁雪琴、张勇民、黄晓莲、刘梅、刘美珍、周治彬、王爱琴、张东虹等创作或编排的舞蹈多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国际标准舞方面:鞠洪青、王静在新加坡第十二届国际标准舞公开赛获摩登舞第五名;林榕强、黄晓敏、在第福建省第十二届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中获职业组冠军;刘桂珠、许玉堂、黄源照、郑凯林、毛海婷等选手多次在省级赛事中获奖。

摄影创作方面:杨为春作品获全国摄影艺术展银奖,陈永强作品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推荐奖、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铜奖,刘贤健作品获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金奖,黄作文、刘贤健、储志强等人的作品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黄作文、白育琛、黄建明、储志强、邓英强、陈孝昭、谢守明、周志鸿、廖大强、陈小明、王惠勇、张美容等的作品分别获中国摄协主办的各类摄影大赛金、银、铜奖和国际摄影展金、银、铜奖。杨为春、陈永强、刘贤健、陈孝昭、黄建明、白育琛等荣获福建省十大杰出摄影家称号,其中杨为春荣获福建首届摄影金像奖。

戏剧方面:梁中秋先生创作、改编了越剧《芙蓉颂》、《洞庭浪》、梅林戏《贬官司记》、《孽缘》等一批优秀剧本。陈则慧编剧、黎秀珍导演的梅林戏获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小戏艺术节比赛剧目银奖。应丽雅、陈则慧创作的古装戏、小戏、小品多次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陈松霖、杨庆鸿获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三等奖,优秀作品奖。梅文、董国雷、戴中平、徐玉珠、陈飞、方荔红、张红玉分别获福建省 “水仙花”戏剧比赛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演员奖。钱学莲、黄振获省戏剧会演演员奖。

曲艺方面:周治彬的作品获中宣部、中国文联等八家单位授予的中国第八届人口文化奖三等奖。王春宝、钱香袁、董国雷、戴中平、史建铭、唐伟等编导、创作、表演的作品分别在省 “水仙花”杯小戏小品比赛表演或全国、全省行业曲艺比赛获奖。

民间文艺方面:廖允武、林秀美的剪纸作品分别获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优秀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铜奖。周建波的作品被授予“世界吉尼斯之最”奖牌。毛新华、陈华生、张旺金、张秀花、姚智木、张克明、廖允鸣的微雕作品分别获中国民文协主办的中国国际民博会、全国首届大型精致艺术文化展等各类展赛金银铜奖。陈华生获中国民协举办的“中国民间艺人节”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提名奖。

电视电影方面:9件电视作品获得“福建电视奖”(政府奖)一等奖。电视作品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的首届中国旅游电视周优秀旅游电视节目评选城市及景点形象片类一等奖,《福建导游之星大奖颁奖晚会》获特别节目类二等奖。郑树钰、廖允武、刘晓迎撰写的大型电视专题片获福建省外宣办、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第四届全省外宣品“金帆奖”三等奖。

六、走出山门,扩大交流,文化影响不断提升。

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必须加强文艺交流。27年来,我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扩大文艺交流,开阔眼界,展示三明文艺家风采,提升了文化影响力。一是组织文化交流开展活动。通过省文联、省文学院联络北京、台湾、香港等地诗人、作家50余人来明举办海峡两岸(三明)“范方诗存作品研讨会”,增进了海峡两岸文艺界的感情与友谊。在永安市举办海峡两岸诗人笔会暨三明诗群诗歌作品研讨会。举办了“三明.舟山”、“三明.无锡”两地书画作品交流展。举办“两岸青年相约林博会”民乐专场音乐会。组织少儿舞蹈团参加中国香港、澳门“金莲花”青少年艺术大赛和“闽港邀请赛”,均获佳绩。苏宝星、颜群生、连长生、付宏志的作品入展福建与日本篆刻交流展。在马来西亚举办了黄文渊个人画展。杨为春、刘贤健、陈永强、黄建明、陈孝昭、周志鸿、陈小明等人的作品入选国际摄影展。三明市客家民间艺术团赴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9天地演出访问活动。二是举办专题讲座和笔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作家、艺术家授课,鼓励和支持文艺家到艺术院校进修学习,建立文学、音乐、摄影等创作基地。全国性的“绿色文学笔会”、“改革文学笔会”、“闽西北旅游文学笔会”、“客家祖地行笔会”等几十场笔会在三明举行。三是创办文艺刊物。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创办了《三明文艺》。创刊以来,我们坚持三明特色,坚持雅俗共赏,扶持文艺新人,繁荣文艺创作,展示三明风采,共出版23期,刊登近300万字的文艺作品,400多幅摄影作品。7个县创办了文艺刊物,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文艺家展示的平台。

七、加强建设,提高素质,文艺队伍发展壮大。

培养文艺人才,壮大文艺队伍是繁荣发展文艺的关键。27年来,三明市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开展 “弘扬德艺双馨精神,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活动,大力倡导崇德尚艺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文艺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形成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浓厚氛围。市文联被评为“2003-2005”年度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市文联秘书长林秀美荣获三明市第五届“十大杰出女性”称号。廖允武获中国民文协“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市文联团体会员发展到26个,12个县(市、区)已成立文联,11个市级协会、3个行业文联、文协。现有市级会员 3025人,省级会员741,国家级会员82人。12个县(市、区)共有县级文艺家协会会员4210人,形成了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德艺双馨、开拓创新的文艺大军,为繁荣文艺提供了人才保证。27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文艺和文联工作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突出“联”,着力增强文联活力。“联”是文联工作的主要抓手,是凝聚文艺家的有效途径。我们深切感到,无论是举办重大文艺活动,还是组织重大题材文艺创作;无论是举办专业文艺展演,还是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都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文联开展工作,尤其要重视“联”的作用,发挥“联”的优势,找准“联”的手段,拓展“联”的方式,切实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络与协调,努力以联络促活动,以活动增强文联的活力,真正做到纵联横联、上联下联;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必须坚持主动作为,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主动作为。既当主角,又要甘当配角,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开展部门之间合作,省市县文联之间合作,协会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主办、联办、承办等形式开展文艺活动。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信息时代,任何文艺活动的开展,任何文艺作品的推出,任何文艺人才的成长,离开了媒体推介都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我们特别注重通过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文联工作,从而更加支持文艺工作。

第二,坚持突出“人”,着力培养文艺人才。事业发展,要在得人。只有把发现、扶持、培养文艺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才能使文艺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尊重人才,尊重劳动;鼓励探索,支持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文艺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文艺家的创作热情,增强文艺家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 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坚持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的统一,坚持时代共性与张扬个性风格的统一。

第三,坚持突出“特”,着力打造文艺特色。文艺作品感乎于情,贵乎于特,没有艺术个性、缺乏地域特色的作品是很难打动观众和读者的。三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朱子故里、客家祖地、旅游胜地、中央苏区。只有突出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朱子文化 、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抗战文化,文艺工作才能有特色,有优势,有出路。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就必须坚持打造三明特色文化与发掘三明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与培植三明风格的新流派结合起来,与开拓文化市场结合起来,努力开掘三明文化的内涵,不断创作出更多“明”字号文艺作品,展现三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三明文艺新流派的独特风采,使三明文艺在全国、全省文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坚持突出“精”,着力推出文艺精品。精品力作是支撑地方文艺的支柱,是扩大地域影响、提升文艺地位的重要载体。没有精品力作的诞生,有负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精品出自精神。只要我们重新拾起自信,大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体验人民前进的准确信号,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呼应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掌握科学发展的创新精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就能创作出烙上时代印记的精品。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以“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沉着和定力,不慕虚名,苦练内功,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使之成为闪耀时代精神的力作,在三明文艺发展史上谱写出绚烂多彩的篇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