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8 21:51
2024年5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和食学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提出“三食理论”。
三食”指“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其中,食温饱是粮食数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一阶段;食安全是食物质量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二阶段;食健康是食方法问题,是民生需求的第三阶段。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食温饱是“三食”的基础,食安全是“三食”的重要内涵,食健康是“三食”的最高诉求。“三食”是人民在食事上的三个需求,也是一个整体需求,缺一则不完整,不完美。
“三食”是从需求侧提出的理论。不仅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而是要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解决。“供给侧”的供给要以满足“需求侧”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我国已经解决了14亿人口“食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食安全”“食健康”则成了现阶段民生的主要诉求。如何“既要端牢饭碗,又有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范式突破。
时间维度上,统计了上逮距今约1000万年,下至公元2023年的3043条世界范围的重大食事事件;空间维度上,从分布、现象、成因和危害四个维度,盘点了当今世界302个食事问题。
“三食”问题不是“一食”问题,也绝非“二食”问题,它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时代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食”问题系统治理,可以避免“单独”治理带来的负面问题。例如,单独追求解决“食温饱”,无限制地追求粮食生产效率,就会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带来食物质量安全问题和土壤水域污染问题。粮食安全的根基,在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粮食生产者能够赚到钱,大家都积极种粮,粮食自然就安全了。“三合一”的治理与“三分一”的治理,就是整体治理与单独治理。整体治理事半功倍,单独治理事倍功半。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从供给侧着力,还需要从需求侧发力。“三食”理论主张把需求侧的问题与供给侧的问题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食物生产与食者健康、农民利益与市民利益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统筹起来;把“食可致疾”与“食可疗疾”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民生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统筹起来,系统治理;把近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起来,系统治理。
既要端牢饭碗,又要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
“三食理论”的提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三农理论”的接力和补全。二者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中国食事问题的应对方案。 “三食理论”针对14亿国人(包括农民)食事的整体需求,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近期和长远需求,人民幸福,国家久安。“三食”理论有助于推动“三农”的“最后一公里”(留不住青年人)问题的彻底解决。农民既是食业者又是食者;农业是食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农村是食物母体的重要构成。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系统解决好国人的“三食”问题,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有助于践行“大食物观”,有助于落实“健康中国”, 有助于落实“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