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2 14:30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环境院”)创建于1983年,现为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创新型企业,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建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等主任委员单位,是上海市市容环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是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住建部特聘专家以及科技部、环保部等领军人才。
1983年
12月26日,上海市编制委员会[沪编(83)字第207号]批准:成立“上海市环境卫生设计科研所”,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从事环卫机具、废弃物利用、情报信息等设计科研工作
1986年
首次全面系统开展“上海市垃圾量及其成分”调查研究,持续三十多年,建立了本市生活垃圾特性数据库,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和转型
1991年
首个规划且外省市技术服务项目-《南昌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拉开了我院服务全国的大幕
1992年
首个大型环卫工程设施独立设计项目-《老港生活垃圾处置场二期工程》,标志着我院工程设计迈上新台阶
1997年
单位更名为“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后,在行业内率先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探索试点。面对“差额拨款”带来的巨大压力,环境院大胆打破“大锅饭”旱涝保收的分配机制,对专业部门试行内部独立核算的“经济目标承包责任制”。
2003年
为适应市场化需要,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环境院群策群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首次重大转型--从“以科研及机械装备设计为主转向工程咨询设计”,并完成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为配合业务转型,原来的专业部门经数次拆分重组后,组建了环境工程所、环境卫生规划所、环境卫生监测中心三个专业部门。
组建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进入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产业体系
2004年
独立完成上海市静安区生活垃圾转运站投运,是国内第一座屋顶花园式转运站,该转运站属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子项目之一,是上海市环卫设施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土建投资约4000万元,该项目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为400吨/天,现增设餐厨垃圾泊位与生活垃圾泊位兼容,餐厨垃圾日处理为50吨/天。
2006年
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化技术及设备(2001AA644010)》通过验收,创新成果为老港填埋场生态封场工程提供了重大科技支撑
2007年
首个国家层面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2006-2010)》获批“建城[2006]243号”实施1年后,连获中国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008年
《可持续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及资源化研究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
在我院“工程、技术、规划、科研团队坚持不懈潜心研究基础上,《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获上海市政府(沪府规[20091117号])批准
2010年
以顶层系统战略设计、工程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等我院技术工作为支撑,上海市生活垃圾 7000 吨/日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全量运行
完成国家住建部《世博园区环境卫生安全保障与运营方案研究(2009-K6-34)》和上海城投《上海世博园区环境设施及关键技术研究(CTKY重专 2008.05)》项目,有力支撑了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
2013年
《生活垃圾能源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
首次实现焚烧线核心工艺技术集成产业转化,应用于2000吨/日南京市江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同时,我院EPC和专项运营的该 厂 800 吨/日渗沥液工程率先在国内实现零排放
2016年
开展首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第三方监管服务业务
中标首个合同过亿的土壤修复工程《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场地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 613B项目》,有力支撑了桃浦地区大型复杂工业污染场地的综合治理
2017年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首次独立完成全厂设计的焚烧核心装备国产化项目--1500吨/日
2018年
环境院将两个业务部门分别孵化成两家子公司,同年,与其它科研单位共同组建上海城投研究总院。业务范围涵盖环境工程领域专业规划、技术研究、设计咨询、监测监管、工程总承包及专项运营等,现拥有设计、咨询、总承包资质以及实验室计量认证和质量、环境、健康安全三合一体系认证共计14项。
2019年
实现产值10年破百倍目标
全过程支撑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及实施,同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评估
2020年
抢抓垃圾分类、无废低碳等发展契机,积极布局二次固废资源化,环保管家,双碳咨询,无废等新兴业务
2021年
先后成立南京分院和华中分院,开启区域市场拓展新篇章
2023年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或套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生活垃圾恶臭全过程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教育部 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专业规划
环境卫生规划、垃圾分类规划/实施方案、固废静脉产业园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城市大管家实施方案、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工程设计
卫生填埋技术、一体化中转站技术、湿垃圾利用技术、建筑垃圾利用技术、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危废医废处理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处理集成技术、高标准农牧固废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
施工总承包
生活垃圾中转、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湿垃圾综合利用、市政污泥干化协同处理、危废医废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处置、渗滤液处理
专项运营
专业从事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营服务
装备集成
拥有垃圾吊、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烟气处理、灰渣输送、飞灰处理等焚烧线主设备集成供货和服务能力。拥有“环清源”品牌在线恶臭检测设备和高效消毒杀菌设备等。
环境监测
环保管家、综合技术咨询、生态环境监测、固废特性调查
监管服务
综合专家支持、权威监测监管、专业驻厂监管、智慧监管系统
生态修复
填埋场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填埋场及污染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修复工艺技术研发与集成、河道及流域治理
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四级标委会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化委员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市容环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市容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
中环协两个主任单位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环境卫生服务及设施运营监管专业委员会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环境院”)创建于1983年,现为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额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创新型企业,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建部市容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等主任委员单位,是上海市市容环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是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拥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住建部特聘专家以及科技部、环保部等领军人才。
上海环境院拥有环境领域全流程咨询设计建设运营资质,包括工程咨询领域的市政公用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2项甲级资信,工程设计领域的市政行业(环境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环境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3项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建筑施工领域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以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营服务一级认证,垃圾处理技术服务能力一级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
上海环境院专业服务涵盖科技研发、市容环卫规划、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运行管理、焚烧与污水技术集成、专有产品供货、环境修复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设施运行监管等全流程服务。业务拓展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300个城市。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咨询类奖项近150项,获授权国家专利98项。设计打造了全国首座且规模最大的生活垃圾卫生填理场(老港综合填理场一期工程)、全国首座且处理规模最大的渗沥液处理项目(老港基地渗沥液处理项目)、全国首座屋顶花园式转运站(静安生活垃圾转运站)等多个行业首创。
上海环境院将不断秉承“中国固废专家”愿景,努力建成主营业务明确、竞争能力突出、市场份额领先、提供固废领域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国内一流的技术集成商和服务商,竭诚为全国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与科技进步服务。
上海环境院始终秉承“科技强院”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应用创新、自主研发创新三轮驱动,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将科技成果实现转化量产。围绕国家和上海市固废处理处置领域的发展战略,持续开展焚烧、填埋等资源化利用,渗滤液、臭气、焚烧飞灰等污染控制,中转站、气力输送等收运技术,以及标准、规划、监测等标准规划技术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形成了一批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成果,以及智慧化管理技术体系、标准化体系,为我国固废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环境院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水专项等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36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其他类型项目28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资助超2亿元。近年来,环境院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大成果转化力度,通过关键性科研项目的攻关,先后完成了高性能炉排片、湿垃圾黑水虻生物资源化示范工程、渗滤液国产膜装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和成果转化,成果转化产值约10亿元,为高质量推动固废行业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