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2 14:42
上阁寺原名”宝意寺“,坐落在陕西武功故城内稷山之巅,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
据县志载,明弘治年间重修建有姜嫄祠、后稷祠、天皇堂、罗汉洞,吕祖洞、唐太宗读书处等十多座古建筑,统称上阁寺,为关中名刹之一。
走进武功故城西街,往南至道宗巷,向西登坡而上,道口原建有石牌坊一座,楹联为:“仰观稷山景,俯听漆水声”。檐额刻“环城在抱”四个金色大字。
天皇堂
走进道口约二十余步,缘坡向北而上,天皇阁首先映入你的眼帘,门口建有一座重檐歇山式大殿,走进殿门,高大雄伟的天神豹头虎眼、怒目圆睁,审视着过往人群,小孩一见吓得直哭。顺梯登上二楼,塑有太白金星,托塔天王,二郎神,风、雨、雷、电等众天神,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呲牙咧嘴、面目狰狞,形象生动、姿态迎异、非同一般。下楼走进院中,又一回栏楼阁环绕其间,正中端坐玉皇大帝,团花绣锦龙袍和王冕均为手工制作的真品,所坐龙椅也是精雕细刻精工制作。
罗汉洞
十八尊罗汉体态不同、表情各异,喜怒哀乐惧益于言表,通过不同的形象,向人们诉说着人间百态。据说当你从跨进门的第一脚那边数起,数到你的年龄最后一年为止,观罗汉表情,就知你当年运气如何。因此好奇之人进门就数;有些人则劝,不要数了,天机不可泄露,早知不利等等,众说不一、无可适从。
吕祖洞
吕祖洞敬奉的是八仙之一吕洞宾,并设签筒,游人可抽签以卜吉凶,据说还比较灵。有一药签簿,谁若有病,可按所抽签号抄得药方,抓药疗病。从前,武功镇庙底村有一户人家的牛被偷走了。他去吕祖洞抽签,掌管签簿的人那天不在,临时代管人没用卜吉凶的签簿,却取出药签簿,按签号抄了一药方给了丢牛人。这人拿了药方,进城抓了付药回家熬着喝了。不曾想那付药是泄药,睡到半夜,肚子咕咕作响,连忙起来往茅房跑。他家后院刚在崖边,当他正方便之时,月光之下,只见一人从崖下窑洞里拉出一头牛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所丢之牛。他大喊一声:“偷牛的,你立下!”偷牛贼一看牛主人追来,连忙丢下牛跑得无影无踪。这家人一看自己牛失而复得,不住口地夸:“上阁寺的签真灵。”
后稷祠
后稷祠是专门供奉后稷的祭殿。祠前山门殿上悬匾额“粒食万年”。进山门北行五十步为戏楼,过两侧月门往北是献殿,面阔三楹,正中悬“有邰家室”巨幅愿额。东、西陪殿各三间,正殿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塑后稷坐像,设暖阁围幔,前檐、后檐均安装有满间棂格。图案雕刻精巧,彩绘以后稷生平事迹为主题的各种图画,使人对后稷的传说一目了然。
钟亭
沿祠外右侧望西登上七十二步台阶,建有飞檐八卦亭一座,雕刻技艺精湛,工笔彩绘绚丽多彩。四面围栏走廊,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环视远处,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荫一览无余。亭侧便是玲瑰剔透的钟楼,内悬一巨钟,由两位道士日夜守更,按十二时辰敲钟报时,方圆七八里地均能听见钟声,人们听钟声而作息。此习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川的居民每当听到巨钟轰鸣之声,犹如从九天而降落人间,因而,“上阁钟声闻九天”成为《武功八景》之一。
太宗读书处
过了钟楼,往北便是唐太宗读书洞。
明代名士张臬曾赋诗两首。
其一:荒台剥落傍孤城,石室由来赋帝京。
满谷西风吟蟋蟀,空山似有读书声。
其二: 洪崖小洞毓飞龙,洞口睛烟锁断峰。
龙去不知今在处,山灵犹遗紫云封。
明代进士张鍊诗“唐太宗读书洞”曰:
自启潜龙小洞窝,紫云常驻碧山阿。
翠华一文书声绝,惟有长松挂薜萝。
姜嫄祠
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巡按御史周铁奏清徙建于县城内西山上。
过了此处往西登上崖顶便是姜嫄祠,俗称娘娘庙,为三间硬山式仿清建筑,前檐下通置斗拱,五踩重昂,蛟龙昂首,似有呼风唤雨之势,内塑姜嫄圣母及地母娘娘诸神,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总要前来祭拜,啊些婚后多年未曾生育的青年男女也不时前来烧香,祈求娘娘神为自己早日赐予可心的子女,凡此等等。来此焚香的人络绎不绝。
尤其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上阁寺祭祖盛典之日,更是声势浩大,热闹非凡。据说这天能游去百病,来这儿转悠一天,可避灾免难、祛病强身。届时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整个武功镇各个街道都人来人往,尤其上阁寺更是人山人海,摩肩继踵,角角落落都站满了人。唱大戏、耍社火、敲锣打鼓、扭秧歌。周围乡镇群众前来助兴,一家紧跟一家,锣鼓之声震耳欲聋,熙熙攘攘的人群欢呼雀跃,欢歌笑语经久不息。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嫄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嫄 、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更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女原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当然是就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而言。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女原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时)后稷祠在城内西上,故宝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嫄祠”。
《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恩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厉有修葺。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
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相吻合。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上阁寺古柏参天,四人合围的大柏树不下百余棵。
据康熙五十三年新栽树木记载,“松柏已郁郁葱葱,又在庙前后新植二百棵松柏及梅、竹、桃、李等。”可见古柏年代之久远。当时上阁寺的古柏高大、茂密、每当走到离武功旧城还有二三十里的地方,就能看到古柏林荫,犹如双峰骆驼仰首跪地,十分壮观。当时在陕西就流传着:“远见的武功,猛到的扶风”的俗语。就是源于远远看见上阁寺之故。
但令人痛惜的是,在六十年代的浩劫中,这些古柏惨遭砍伐,无一生存。那些花繁似锦、苍松翠柏的美景只能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了。可喜的是,在文物工作者及名哲乡贤的共同努力下,集资十几万元重修了后稷祠、姜嫄庙、吕祖洞,扩大了保护范围,坡上、下植满了柏树,达一千余株。只要坚持不懈、继续操劳,上阁寺必将以气势非凡的人文景观展现于世人面前。
经宝意寺上方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火照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且听微钟记往年。
书按察分司厅壁
宋学道
公遐循阡遍武功,满川春雨落花红。
泉通玉井三千丈,云锁连城十二重。
眉伯遗亭书绿野,姜嫄荒冢倚邰封。
太宗天子读书处,遗迹犹存上阁中。
宝意寺诗
康镛
伤秋人事绝,习静入招提。
扫叶坐松下,看书忽日西。
青云双翼敛,白发近年齐。
欲别浮生者,悠悠向尔栖。
登后稷祠
吕柟
夫子天下烈,播谷广炎皇。
苴茅当兹土,种德邈无疆。
有口皆食力,罔极齐穹苍。
二月武功曲,鹦鸣柳半黄。
星言拜古祠,陟山云中翔。
烟川睇春县,览极独惨怆。
风尘翳环宇,赢黎裂予肠。
缅惟躬稼泽,谁可使均穰。
亭颂一首
黄权中
稷山带漆水,亭立在山巅。
形名垂千古,伟哉一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