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0 16:38
不干胶邮票(Self-adhesive stamp):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问世。邮票出世阶段,既没有齿孔,背面也不带胶水,给人们使用邮票带来了不便。后来,邮票背面刷上特制胶水,使用时人们只要用水轻轻一抹就可将其粘贴到邮件上。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问世。邮票出世阶段,既没有齿孔,背面也不带胶水,给人们使用邮票带来了不便。后来,邮票背面刷上特制胶水,使用时人们只要用水轻轻一抹就可将其粘贴到邮件上。
1964年2月,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邮票是地处热带气候的塞拉利昂,为避免传统水活化邮票在潮湿的条件下粘在一起而发行了不干胶邮票。全套邮票14枚,是为纪念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发行的。汤加则在1969年4月发行的异形邮票首先采用不干胶。
不干胶,又称自粘胶、湿背胶,不用水湿即可粘连的胶。采用不干胶工艺印制邮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70个。中国不干胶邮票产生于2004年。
不干胶邮票,是对邮票背胶的一种分类名称,表示一种新的背胶材料和贴用方式,和水溶性背胶邮票一样,可以用来制做版票、小全张、小本票或者卷筒票;印制可以采用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其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尤其适合制作小全张和小本票,充分发挥其两面印刷的优势,使之图文并茂,利于吸引集邮者关注。不干胶小本票还可以省去装订环节,利于缩短生产周期和成本控制,为很多国家普遍采用。
在制作工艺方面,由于不干胶邮票纸既粘又厚,所以齿孔加工方法与传统邮票明显不同,很少采用打孔方式形成孔齿(即沿间隔排列孔撕开所形成的齿形),而绝大多数采用模切方式形成线形齿边,呈连续并且封闭形状。其齿形无统一模式。早期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齿形大多是直线或波浪线,随着模版数字加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制作出与传统孔齿形状接近甚至完全一致的线形齿。因为相邻两枚邮票共用同一条模切齿线,所以邮票的对边形状不会像传统邮票齿孔那样呈对称状。
去除了齿孔的约束,不干胶邮票的外廓形状和齿形更加自由随意,所以经常用来表现某些比较轻松活泼的题材,也为设计手法的灵活运用提供了条件。
为了便于零枚销售和贴用,整版不干胶邮票也必须易于分撕成为单枚,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在每枚邮票之间留出间隔并制作撕裂线,另一种则采用高技术手段制作的不等高模切刀具,保证邮票的齿边能被完全切断实现分离的同时,其保护底纸却只被部分切断而形成撕裂线,优点是利于节省纸张,降低成本。
不干胶邮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起来方便。此外,由于不干胶层具有一次性使用的性质,所以在贴用之前必须用特殊处理的底纸加以保护以免与其他物品粘连而被损坏。这就为不干胶邮票带来另一个显著特点,即可以两面印刷,使其所承载的信息量扩大很多,比如邮票背景资料介绍,与邮票相呼应的装帧设计,销售信息,服务内容以及公益广告等等,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不干胶邮票需要增添或改造不少新的工艺和设备,成本增加幅度很大,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未推而广之。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邮政当局,根据不干胶邮票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特定的选题发行不干胶,既满足了集邮爱好者的需求,也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方便用户的使用需求。
不干胶不溶于水,贴用过的不干胶邮票无法通过水浸泡下来,如果硬揭,往往把邮票撕薄或撕残。有集邮者发现,一些有机溶剂可以把不干胶溶解,但多数情况会同时溶解邮票图文的油墨,使邮票毁损。经多次实验,确认用溶剂汽油来揭洗不干胶邮票是可行的。
具体做法是,备好溶剂汽油、脱脂棉球、小玻璃片两片。先用棉球沾一点汽油在不干胶邮票画面上轻轻擦拭,如果票面颜色不变,说明溶剂汽油对票面油墨无作用。然后即可按如下程序揭洗:
不干胶邮票长期收藏很重要。邮票是纸制品,什么样的邮票,保存方法不当都有可能损坏品相,反之只要方法得当,就不会有问题,世界上第一套不干胶邮票是塞拉利昂1964年2月10日全套为14枚的为纪念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发行的。至2010年已经发行44年,收藏爱好者未发现任何自然损坏现象。1974年11月15日,美国发行了一套圣诞节不干胶邮票。也没发现问题,所以不必有顾虑,何况如今的不干胶技术远远高于44年前。中国于2004年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发行不干胶小版。从此,不干胶邮票进入了邮政界和集邮界的视野。
不干胶邮票长期保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