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4:17
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意为在生物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发生反应。一般称此期间为不应期。在一次兴奋后出现兴奋性消失或降低的有序变化,分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
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在生物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后,在一定时间内,即使再给予刺激,也不发生反应。一般称此期间为不应期。在一次兴奋后出现兴奋性消失或降低的有序变化,分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例如给神经肌肉等应激性器官或部位以刺激,刚产生兴奋之后,再给予第二次刺激则无效。该时期被认为是该器官或部位是处于兴奋状态的恢复时期。
不应期又称不应性(乏兴奋性、反拗期)指心脏传导系统和普通心肌组织发生动作电位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的特性。
可兴奋组织在接受第一个有效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期内,兴奋性下降至零,阈强度成为无限大,无论再用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即在这一时期内施加的第二个有效刺激归于无效,这一段时期称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如果给予足够强的刺激,膜可发生局部兴奋,但仍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称此期为局部反应期,将绝对不应期与局部反应期合为一起,成为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较低,阈刺激不能引起兴奋,但较强的刺激可引起其兴奋,产生低于正常的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是反映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时所经历的兴奋性变化的主要过程,它们的出现,在细胞或组织接受连续刺激时,有可能影响它们对后来刺激的反应能力,因而是一个重要的生理现象。
不应期的产生机制主要是细胞膜钠离子通道所处在的状态。
上述几种不应期与神经动作电位的位相相对应,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峰电位的持续期(例如在哺乳类运动神经A纤维中为0.5毫秒左右)。
相对不应期是继绝对不应期之后短时间结束。以后是兴奋性比正常增强的超常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负后电位(从开始起约10-15毫秒)。继超常期的是兴奋性减低的低常期,长达70毫秒。从兴奋的离子学说来看,不应期是因为膜的Na+ 的转运机制全部或部分钝化,膜对K+的透性亢进的结果。即使同一细胞,其不应期也随各种内外条件而变化,例如低温或疲劳可使其延长,药物或无机离子也有影响。在神经的一部分被麻醉的神经肌肉标本上所看到的Vedensky抑制现象,也可用不应期来说明。
当单个阈上刺激引起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直到膜电位恢复到正常静息膜电位水平,在此期间细胞膜通常将不再对下一次刺激产生反应这个时期称为不应期。
男性不应期是指一次性交结束到身体状态又可以开始下一次性交之间的必须间歇时间。不应期的开始是一次性交射精之后,阴茎立即处于疲软或半疲软状态,即使再有较强的手刺激或女性摩擦也难以挺举、坚硬。有时阴茎虽呈半勃起,但不能再次射精。而不应期的结束使阴茎在性刺激下可以挺举和完成性交,它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抑制作用。在不应期时,除了阴茎变软外,还有身体疲乏、肌肉松弛,尿道有部分残存精液流出,大脑有暂时迷惘现象,心理上感到完成一件大事而有温馨体会,带着轻松感昏昏欲睡。这种感觉在动植物中表现并不明显,而在高智能的人类,它是生理上膨胀缓解欲的最大满足。
男性达到性高潮进入消退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无论什么样的额外刺激都无法再造成性反应,即勃起。不应期的时间长短可以 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取决于各种因素、其中男性的年龄、精力、体力是主要指标,以往性活动的频率、刺激的方式,以及他对其伴侣情感上的亲密程度和肉体上的需要程度等等。不应期的长短是衡量男人性能力强弱的因素之一。女性没有不应期,因此,不应期是男女两性在性反应中最重要的不同点之一。一种假说认为,射精引诱某种短期的神经性抑制,而导致不应期的发生。另一种假说认为不应期的发生和高潮时损失的精液有关系。大多数研究者对此抱怀疑态度,因为精液中并无已知的物质可用来解释精力的耗损、性激素的大量下降或其他合理的生化上的原因。但是也有人提出,某些人通过在高潮时不射精来避免不应期的发生(如中国房中术提倡的忍精不泄),这意味着射精和不应期之间可能有某种关联存在。
不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与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关,同一个人也会因时而异。发育正常的健康人不应期的时间相对短一些。不应期的长短还取决于年龄的大小,青年男子最短的往往只有几分钟...第一次性高潮过后,很快会再度获得,而年龄较大的男子在第一次性高潮过后往往需要很多个小时才能完全恢复。
不应期是正常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不应期,是因为男性达到性高潮时,射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肌肉有规则的强烈收缩,一旦完成后,这些器官顿时由紧张状态换为松弛状况,另外,在高强度性冲动的刺激下,无论神经与内分泌均高度紧张;性冲动完毕后,这些器官的的工作立即由兴奋转为抑制,在这种紧张与松弛之间,兴奋与抑制大起大落。松弛与抑制阶段就是疲乏与倦怠必须有的息养时间。就是我们说的不应期。
心理不应期心理不应期(Kantowitz,1974;MeyerKieras,1997;Pashler,1998;Telford,1931)描述了两个反应时任务在时间上接近呈现的情境两个刺激在时间上的分隔被称为刺激间隔(interstimulusinterval,ISI)。大喜大悲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物质和能量衰竭以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干什么都没劲,这被称为心理的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