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紫薇

更新时间:2024-04-09 21:49

丛生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Bush')是千屈菜科紫薇属的灌木植物。丛生紫薇高可达7米,其树皮平滑,呈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且弯曲,小枝纤细,略呈翅状。叶呈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叶柄短小。花为淡红色或紫色、白色,花序呈圆锥状。蒴果呈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成熟或干燥时为紫黑色。

形态特征

丛生紫薇是紫薇的灌木品种,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相对乔木紫薇比较矮,主要观花、枝干屈曲光滑,树皮秋冬块状脱落。小枝略呈四棱形。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椭圆形,全缘,先端尖,基部阔圆,叶表平滑无毛,叶背沿中肋有毛。花圆锥状丛生于枝顶,花被皱缩,鲜红、粉红或白色。花期7-9月。朔果广椭圆形,11-12月成熟。树姿优美,枝干屈曲,花色鲜艳。

原种(紫薇)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具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顶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脉有微柔毛,侧脉3-7对,小脉不明显;无柄或叶柄很短。

花淡红色或紫色、白色,直径3-4厘米,常组成7-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花梗长3-15毫米,中轴及花梗均被柔毛;花萼长7-10毫米,外面平滑无棱,但鲜时萼筒有微突起短棱,两面无毛,裂片6,三角形,直立,无附属体;花瓣6,皱缩,长12-20毫米,具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的长得多;子房3-6室,无毛。

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长1-1.3厘米,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长习性

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现广植于热带地区。中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吉林均有生长或栽培。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可一次得到大量健壮而整齐的苗木。11月至12月收集成熟的种子,去掉果皮,将种子稍晾干,放入容器干藏。翌年3月在砂壤土地苗床上行阔条幅播或撒播,盖一层细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上覆草。10余天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待幼苗出现2对真叶时可择雨后间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施薄肥2-3次,入夏灌溉防旱,年终苗高约40-50厘米,生长健壮的当年可开花,宜及时剪除,翌年春分移栽长大。

扦插繁殖

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分生繁殖

在3-4月初或秋天将植株根际萌发的分蘖苗带根掘出,适当修剪根系和枝条,另行栽植。小苗可以裸根,大苗应带泥球,抚育中要经常修剪、整形,保持优美树形,促进花枝繁茂。

压条繁殖

生长季节都可进行,以春季3月至4月较好。空中压条法可选1年至2年生枝条,用利刀刻伤并环剥树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质部,将生根粉液(按说明稀释)涂在刻伤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干后用筒状塑料袋套在刻伤处,装满疏松园土,浇水后两头扎紧即可,一个月后检查,如土过干可补水保湿,生根后剪下另植。

栽培技术

嫁接方法

紫薇有几个变种,如银薇,花为白色;翠薇,花蓝紫色、淡紫色;红微,花桃红色,深红色等;如果在同一株树上嫁接几种不同花色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成活率均达98%以上。具体方法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萌芽前进行。嫁接时选择发育粗壮的实生苗做砧木,取所需花色的枝条做接穗,采取劈接法。先在砧木顶端靠外围部分纵劈一刀约5-8厘米深,再取长5-8厘米带2个芽以上的接穗削成楔形后插入砧木劈口对准形成层。然后用塑膜将整个穗条枝全部包扎好,露出芽头。用此方法在同一砧木上分层嫁接不同颜色的枝条,形成一树多色。嫁接2-3个月后,就可松膜,此时穗头长可达50-80厘米,应及时将枝头剪短,以免遭风折断,并且可培养成粗壮枝,用此方法培育的植株成活率很好。

水肥管理

栽植紫薇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背风向阳处。大苗移植要带士球,并适当修剪枝条,否则成活率较低。栽植穴内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裁后浇透水,3天后再浇1次。紫薇出芽较晚,正常情况下在4月中旬至4月底才展叶,新栽植株因根系受伤,发芽就更要延迟。因此不要误认为没有栽活而放弃管理。

成活后的植株管理比较粗放,紫薇性强健,易于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种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性喜光,应栽种于背风向阳处或庭院的南墙根下,光照不足不仅植株花少或不开花,甚至会生长衰弱,枝细叶小。紫薇较耐寒,但幼苗期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三年生以上的成株则不用保温。紫薇耐旱,怕涝,每年可于春季萌动前和秋季落叶后浇一次返青水和冻水,平时如不过于干旱,则不用浇水,一般在春旱时浇1-3次水,雨季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水大烂根。秋天不宜浇水。可在每年冬季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施肥,如施用人粪尿或麻酱渣则更好,可使植株来年生长旺盛,花大色艳。

适时修剪

为了使紫薇花繁叶茂,在休眠期应对其整形修剪。因紫薇花序着生在当年新枝的顶端,因此在修剪时要对一年生枝进行重剪回缩,使养分集中,发枝健壮。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修剪,要将徒长枝、干枯枝、下垂枝、病虫枝、纤细枝和内生枝剪掉,幼树期还应及时将植株主干下部的侧生枝剪去,以使主干上部能得到充足的养分,形成良好的树冠。

紫薇栽培管理粗放,但要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并烧毁。为了延长花期,应适时剪去已开过花的枝条,使之重新萌芽,长出下一轮花枝。为了树干粗枝,可以大量剪去花枝,集中营养培养树干。实践证明:管理适当,紫薇一年中经多次修剪可使其开花多次,长达100-120天。

病虫害防治

紫薇在生长期易受蚜虫介壳虫刺蛾卷叶蛾为害,如有发生,可用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介壳虫和蚜虫,用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刺蛾和卷叶蛾。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广泛,紫薇是它的1个重要侵害对象。紫薇白粉病在中国栽有紫薇的省、市普遍发生,发病后常使紫薇叶片枯黄、脱落,直接影响树势和观赏效果。

褐斑病

褐斑病也是园林植物上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紫薇生长季节常常发生。褐斑病发生严重时常常会导致植物叶片大量枯黄、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

煤污病

煤污病又名煤烟病,在中国各地园林植物上普遍发生。侵害紫薇主要是在其遭受紫薇绒蚧和紫薇长斑蚜危害以后,即以它们排泄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繁殖。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紫薇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

黄刺蛾

黄刺蛾,体型中等,幼虫为刺毛虫,俗称洋辣子,是园林花卉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

紫薇还会有绿刺蛾或褐刺蛾等危害,不过它们都属于刺蛾类,除了形态上略有差异外,在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在防治黄刺蛾时兼治。

绿尾大蚕蛾

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紫薇长斑蚜

在中国北方每年发生5-8代,以卵在芽、梢附近越冬,5月为发病初期,6月盛期,若虫和成虫群集为害嫩叶,刺吸汁液,影响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

1.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卵。

2.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减少病源。

3.蚜虫量大时,咳40%氧化乐果,40%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药害。

4.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繁殖和散放天敌,如:异色瓢虫及草岭幼虫。

5.利用色板诱杀,诱粘有翅蚜虫或采用白锡纸反光,拒栖迁飞的蚜虫。

主要价值

花色鲜艳美丽,花期长,寿命长,树龄有达200年的,热带地区已广泛栽培为庭园观赏树,有时亦作盆景。紫薇枯峰式盆景,虽桩头朽枯,而枝繁叶茂,色艳而穗繁,如火如荼,令人精神振奋。常植于建筑物前、院落内、池畔、河边、草坪旁及公园中小径两旁均很相宜。也是做盆景的好材料。

紫薇的木材坚硬、耐腐,可作农具、家具、建筑等用材;树皮、叶及花为强泻剂;根和树皮煎剂可治咯血、吐血、便血。

植物文化

宋代诗人杨万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