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2024-02-21 19:33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是东北大学二级学院,为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1923年老东北大学成立,设理工科,1924年改为工科。1926年设立采冶学系,1932年停办。1946年改称矿冶工程学系,1949年改为沈阳工学院采矿学系、冶金学系。

1950年,沈阳工学院改为东北工学院,焦作工学院采矿系、抚顺矿专与鞍山工专的采矿系合并入东北工学院采矿系;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矿山系的矿区开采专业、山东大学采矿系并入东北工学院采矿系;1960年,矿山机电专业并入采矿系,将采矿系更名为矿山机械化与自动化工程系;1962年,矿山机电专业分出,恢复采矿系;1984年,选矿专业从采矿系分出,成立矿物工程系。

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1995年9月,采矿系和矿物系合并,成立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1997年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2001年其所属矿山系、地质系、选冶系的相关专业划入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6月,建筑系从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分出,成立江河建筑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216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博士生导师35人,教授56人,副教授55人,高级实验师10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六届成员:巩恩普、任凤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立新、朱万成、冯夏庭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朱万成、冯夏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杨天鸿、印万忠、朱万成、李元辉、何 政、杨成祥、袁致涛、顾晓薇、李艺、李艳军、王植

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7个教学系(采矿工程系、矿物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地质系、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获国家精品课1门、辽宁省精品课3门;1个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国际罗哈奖(Rocha Medel)。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金属矿山岩石力学与安全开采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

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

辽宁省质量工程项目:

精品课程:

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教学成果: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力学、环境工程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研发中心1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工程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

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东北大学深部工程岩体力学与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科研成果

根据2018年11月学院信息显示,学院建院以来,获各级奖励2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107项。承担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3701项,总经费4亿5千万。发表论文5930篇;出版专著、教材204部;获国家专利152项,其中发明专利106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15套。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院共申报55项,13项获得批准资助;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基金2项,总共获得资助金额近1400万元。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院共申报40项,18项获得批准资助;其中面上项目8项,青年基金8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应急管理项目1项。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设计方案:

1.院徽整体设计以东北大学校徽为蓝本,主体标识由英文字母“R”、“C”的艺术化变体组合而成,其中 “R”代表Resources即资源,”C“代表Civil engineering即土木工程。

2.院徽圆型外观仿效中国古典房屋瓦当装饰,突出学院学科特质; 内部”R”、”C”变体则仿绘敦煌飞天壁画线条, 寓意学院建设稳中有升,蒸蒸日上。

3.院徽内图线条温和流畅,富于变化,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阴阳相生的哲学观点,取义事物平衡发展的和谐理念,寓意学院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协同发展。

4.院徽配色主体为中国红、东大蓝。红色取色国旗中国红,蓝色取色东大校旗蓝,双色相彰,寓意学院坚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大校训,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院训

德以怀远,学以精工

1.德以怀远——文引出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德指德行,品格;怀远意指广阔的胸襟、广博的学识使他信服。德以怀远即指以高尚的品行、博雅的风貌与人交知,寓意:凭务实奋进的资土精神立德树人,以自强不息的东大情怀德行高远。

2.学以精工——意指治学严谨,求学笃实。师者,学术精深、学问博远,以精于事业;生者,勤学好问,博学笃思以精于学业。工,自古有专致、钻研的意思,院训中既指代勤勉严谨的治学精神,也意在突出学院工科特色。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