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更新时间:2023-05-23 23:19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实验室是1990年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评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内配套资金在东南大学建立的开放性研究机构。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验收。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重点实验室。

学术团队

实验室主任由尤肖虎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邬贺铨院士担任。

实验室主任: 尤肖虎,IEEE Fellow、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宽带网科技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学术委员会主任: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总体专家组技术总师、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实验室在岗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5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0人。现有博士后9人,博士研究生90人,硕士研究生305人。

项目成果

近五年来,实验室牵头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承担科研项目的经费总额超过1.5亿元;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于2011年度获得国际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IEEE莱斯论文奖。

实验室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开发重大项目、FuTURE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移动通信基础理论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A无线组网技术研究开发课题等重要科研任务,在多径能量窗的CDMA接收、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分布式组网等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历次升级换代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6年参与完成国内首个GSM试验系统的研发与实现;

1998年完成国内首个CDMA实验系统的研发与实现;

2002年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进行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场试验;

2004年研制出异构网络融合终端和接入设备并实现规模应用

2005年完成国内首个UWB无线传输试验系统研发;

2006年牵头完成国内首个第四代移动通信外场试验系统研发;

2009年完成了国内首个Gbps无线传输实验系统研发。

获奖情况

2012年由尤肖虎团队领军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移动通信领域近十年来唯一的一个国家一等奖,也是江苏省第一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宽带多载波普适MIMO传输与迭代接收技术” 获2009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基于WPAN的短距离无线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05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多径能量窗的CDMA接收技术”系列专利技术,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低功率无线接入系列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 获2004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 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领域

实验室在CDMA与扩展频谱通信、现代信号处理及其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移动通信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应用等方向上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从理论研究、系统仿真、算法优化、软硬件设计与调试、直到现场试验完全自主地完成复杂系统研究开发的优势和特色。由本实验室牵头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重大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开发”,在国内首次进行了现场实验,掌握了多项国际独创性的核心技术,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地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国家。为中国企业生产CDMA移动通信设备提供有力的支撑。在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实验室人员将继续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为通信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欢迎国内外有志于通信事业的同行和朋友前来参观访问,共同求索,相携前进。

国际合作

实验室与爱立信、诺基亚、高通、摩托罗拉、西门子、富士通、都科摩、阿尔卡特-朗讯、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凯撒斯劳滕大学、佐治亚理工、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伦敦大学、特拉华大学、瑞典皇家理工、乌普莎拉大学等多家国外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

实验室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通讯、大唐、展讯等多家企业以及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实验室的开放课题覆盖了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研究所。

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