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5 18:01
尤肖虎,男,1962年8月出生于山东济宁,籍贯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学专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鹏城实验室副主任。
1962年8月,尤肖虎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一个教师家庭。
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本科。刚进校就在全校数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
1982年,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参加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以全系第二的成绩考取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5年,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并考取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同年,获得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
1990年,28岁时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1年,29岁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6年—2006年,担任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主任。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4年,担任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6年—2014年,担任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11年11月,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
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06月,被选举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5年0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9年0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2024年01月,任紫金山实验室主任。
尤肖虎长期从事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为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等,参与完成了中国第一个GSM、CDMA、第三代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发。
截至2018年4月,尤肖虎在IEEE Trans等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本。
2013年4月7至10日,由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美国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无线通信与网络(WCNC)国际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尤肖虎担任大会主席。
2015年11月30日,在中国(江苏)国际科技与人才合作大会上,尤肖虎就《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创新发展》做主题报告。
2017年10月11日至13日,由东南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国际学术会议在南京举行,尤肖虎担任大会主席。
2018年12月15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尤肖虎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在报告中发表了关于6G通信技术的一些前瞻性概念,指出了6G将具有“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等特点。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由东南大学提供的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全球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为神十三成功着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东南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涤燹教授、尤肖虎教授等开展研究项目,解决了硅基CMOS毫米波Ka频段相控阵芯片和天线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并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低成本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属首创。
截至2018年4月,尤肖虎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十余项国家八六三、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截至2018年4月,尤肖虎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
2018年10月12至14日,尤肖虎和张川副教授指导,2014级东南大学信息学院本科生杨宇峰和吴健雄学院2015级本科生金洁珺共同完成的“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号检测算法研究”创新项目,入选在集美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2013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尤肖虎领衔的“B4G移动通信研究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IEEE Nanjing Section主席,《中国科学》副主编,国家八六三计划宽带网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03重大专项副总师。
尤肖虎领衔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与分布式组网”项目为分布式多天线技术这一新兴的组网方式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国第4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评)
尤肖虎是国际上最早开展分布式移动通信组网和宽带移动通信传输容量逼近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是新一代杰出的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他长期从事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自适应信号处理和前馈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中国在移动通信研究方面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南大学校友总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