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15:36
赵涤燹,博士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13年获国家优秀留学生奖。
赵涤燹,2015年于比利时鲁汶大学微电子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08-2009年在荷兰飞利浦研究院从事多通道相控阵发射机芯片设计;2009-2010年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作为助理研究员从事毫米波成像雷达芯片设计;2010-2015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MICAS实验室作为副研究员从事60-GHz和E-band通信用毫米波收发机芯片和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期间在60-GHz频段全球首次实现CMOS双模式功率放大器芯片和异相调制发射机芯片,在E-band全球首次实现全频段大功率CMOS功放芯片。2015-至今,在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5G通信和雷达系统芯片研发工作。
2015年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协会(MTT-S)论文竞赛奖,2014年IEEE固体电路协会(SSCS)博士成就奖,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留学生奖。
2024年6月,由赵涤燹完成的项目CMOS毫米波大规模集成平板相控阵技术及产业化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面向超高速5G通信和高精度雷达系统的全集成收发机芯片设计,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
2022年4月18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涤燹教授、尤肖虎教授等开展研究项目,解决了硅基CMOS毫米波Ka频段相控阵芯片和天线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并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低成本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属首创。相关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020年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2020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和“2021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由东南大学提供的CMOS毫米波芯片与超大规模集成相控阵技术,全球首次在航天员返回通信保障中应用,为神十三成功着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行业顶级会议ISSCC和期刊JSSC,T-MTT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总共发表论文30余篇,著作一本,授权美国专利3项。任欧洲固态电路会议(ESSCIRC)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多个IEEE核心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