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9 13:41
傩舞是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傩礼,它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东岭傩舞是广东湛江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舞蹈。它享有“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美誉,是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
傩舞在东岭村叫做“考兵”,或“练兵”和“驱魔”,由“车”、“麦”、“李”、“刘”和“洪”五位将军(村民也称为“凶煞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传说中这五位将军是北宋抗辽名将康皇麾下的战将。考据东岭村“考兵”傩舞历史,该村村址坐落在湖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铺仔圩边,全村3000多人,村民均姓林。东岭“考兵”傩舞是由其祖上在宋朝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朝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此地,考兵傩的面具于明末清初雕刻,至今已有400多年,傩舞面具平时就保存在灵冈庙内。2006年3月,东岭村被中共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市广电新闻出版局授予“湛江市特色文化村”的称号。
正月十五,广东湛江湖光镇东岭村3000多名男女老少在热闹的节日氛围中举办盛大元宵节,构建和谐新农村。在打击乐和唢呐的伴奏下,东岭村五位“战将”上演“考兵”傩舞,吸引羊城晚报记者、广东省摄影协会、阳江市摄影协会成员眼球……这就是已经被收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被喻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湛江傩舞,再现了远古的中原与吴越文化。省、市、区有关部门领导也莅临东岭村观看元宵。
据了解,傩舞为先秦时的中原地区流传的一种祭祀仪式,以驱鬼疫。傩舞在东岭村叫做“考兵”,或“练兵”和“驱魔”,由“车”、“麦”、“李”、“刘”和“洪”五位将军(村民也称为“凶煞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传说中这五位将军是康皇麾下的战将。据村谱记载,湛江东岭村的傩舞是由其祖上在宋代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代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此地,考兵傩的面具于明末清初雕刻,该村的全部傩祭仪礼深受中原与吴越文化影响,并承传其特色。“考兵”傩舞为湛江东岭村的传统习俗,经久不衰。2007年4月麻章区湖光镇东岭村“考兵”傩舞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元宵当天,东岭村五战将“考兵”傩舞出现在元宵拜祭祖先仪式上,地点设在该村灵冈庙前和庙前广场,为该村的传统习俗和元宵特色。而灵冈庙前和庙前广场是抗法斗争东岭村集议地,也是1899年志满营铺仔圩一带百姓义勇集议、操练、誓师、抵抗法国入侵的场所,1999年9月被列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期间,该村还有神灵附体之人进行“翻刺床”表演和神奇的“穿令”。其后东岭五“战将”傩舞队、五彩标旗队、飘色队、武术队、锣鼓民间艺术队、八宝花队、宝莲灯队等在村内大街小巷和圩镇举行的元宵文游(俗称“游神”),各家各户设坛接受敬祭,土地公、土地婆手执“神棍”为村民祈福,五位“战将”逐户驱疫,以求遣灾纳福,国泰民安。
1992年东岭村“考兵”傩舞被批准收入国家重点科研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该书写到:中国文化部领导小组批准东岭元宵五战将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目前经常表演的是“考兵”。2008年1月,东岭傩舞队还被评为湛江市最具活力民间艺术团队。
湛江市湖光镇东岭村“考兵”曾吸引两岸众多专家、教授、文人和记者的眼球,前往该村考察、采访和摄影。如,1998年羊城晚报摄影部主任颜长江东岭村观看了傩舞表演后,惊叹“东岭村考兵傩礼是中国文化活化石……”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也曾到东岭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舞现象作了研究。而文人陈瑜对东岭村傩舞进行考究,2001年11月在台湾《民俗曲艺》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湛江市湖光镇东岭村的考兵傩》。2002年,羊城晚报摄影记者邓勃以东岭傩舞为题材的专题系列摄影《傩舞“考兵”》,获得联合国第三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二等奖。(文/林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