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张庄

更新时间:2021-04-02 04:48

东张庄位于山东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文明古村。所属鄄城县更是文明古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东张庄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具体位置为北纬N35°34′1.87″ 东经E115°32′34.88″

周边与樊庄,东李楼,杨庄,人民街接壤。

风俗习惯

东张庄主要是汉人,习俗比较大众化,比较重要的节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元旦、腊月二十五!春节主要是年前送灶神,清扫房屋,二十八是传统年集,集上人上人海非常热闹。除夕之夜团圆饭,年初一拜年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二一般都是回媳妇娘家拜年,初三以后就是走亲戚,忙了一年,去看看自己的姑妈姨妈舅舅。到了元宵,当地风俗是放烟花。端午节当地习俗是吃粽子,腊月二十五顾名思义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号,是当地一名人的阴历生日,大家谨记。

语言文化

以普通话为主,

方言与普通话很接近,但从音系上看,更接近古汉语,属中原官话兖菏片。全县语音基本一致,唯南部与菏泽语音较接近。

称谓:父亲称“爹”;母亲称“娘”;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伯父、岳父称“大爷”;伯母、岳母称“大娘”;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娘”;舅母称“妗(jin)子”;兄称“哥哥”;弟弟称“兄倪”;个别地方称姑姑为“嫲嫲(mama)”等。

时间:早晨叫“清起来”;吃早晨饭叫“吃清起来饭”,中午叫“晌午”;夜晚叫“黑家”或恒恒;昨天叫“夜个儿”或“燕门儿”;前天叫“蔡个儿”、“前门儿”或“前印儿”;明天叫“明儿”;后天叫“过明儿”;去年叫“年时”;明年叫“过年儿”;春节叫“年下”;往年叫“每每个”;现在叫“这会儿”或这“眼前儿”等。

位置:这里称“这合”;那里称“那合”;前边称“前头”;后边称“后头”;正房叫“堂屋”;厕所称“茅子”(古称:菊连);角落叫“仡拉”(ge‘la)等。这些语言都体现了典型中原区语言特点。

动作:蹲下称“估集”,喝水念“喝扉(fei)”,膝盖叫“格拉伴”,脚踝叫“脚勃的”

在语言交流时,受外界影响,书写一般用“的”代替“子”。如:腰子=腰的

自然资源

东张庄属黄河冲积平原,季风型暖温带半湿润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534小时,

土地资源丰富,全村耕地面积广阔,土质上乘。林畜资源丰富。东张庄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村、、小尾寒羊育种基地、国家级鲁西黄牛育种基地。林木覆盖率达45%,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地热

淡水资源充足,属全国一类丰水区

历史文化

东张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文明古村。所属鄄城县更是文明古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载:“葬谷林,舜耕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属齐国甄邑[甄,读juàn,异体字]。

秦朝(前221—前206),改鄄邑为鄄城。

西楚(前206--前202年),县域、隶属关系不变。

西汉(前202--8),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265),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316),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420),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581),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

隋朝(581--619),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596年(文帝开皇十六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

唐朝(618-907),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621年(唐高祖五德四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625年(武德八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960),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1127),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金朝(1115--1234),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1368),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1644),初属中枢省濮州。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1451年(明代宗景泰二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1912),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1730年(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

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

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

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

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

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

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6年10月29日至31日,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为配合巨野方面的军事行动,调集三路部队,分别向嘉祥、巨野、濮阳进攻,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鲁西南地区。刘邓大军依据避强击弱的原则,立即向濮阳转移。转移途中,获悉国民党军一部由菏泽向鄄城孤军冒进,邓小平、刘伯承遂当机立断,发起鄄城战役,在鄄城以南地区歼敌9000余人。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直菏泽管辖至今

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1993年11月16日,撤销阎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27号)。

2000年,鄄城县辖7个镇、18个乡。总人口715684人,各乡镇人口:鄄城镇64986、旧城镇34389、红船镇31601、阎什镇28901、什集镇34215、箕山镇31553、李进士堂镇21036、凤凰乡36339、宋楼乡16883、陈良乡13746、左营乡30627、大埝乡29597、梁堂乡25196、葛庄乡23057、董口乡30249、西双庙乡24610、临濮乡33Z25、梁屯乡23412、富春乡31672、麻寨乡26647、鲁王仓乡20280、彭楼乡26834、张志门乡19370、引马乡28367、郑营乡28892(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鲁王仓乡归属郑营乡,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12月31日,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古泉街道办事处陈王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3年,撤销大埝乡,设立大埝镇,镇驻地为原大埝乡驻地。

全县耕地98万亩,80.5万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