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赋

更新时间:2023-10-10 02:58

《东征赋》是东汉才女班昭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写了作者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在缅怀先贤、体察民难等中给人以洁身自好、坚持正道、敬业慎行的教导。全赋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相间的方式,记叙条理清晰,议论委婉含蓄,抒情回环细腻。

作品原文

东征赋

惟永初之有七兮1,余随子乎东征2。时孟春之吉日兮3,撰良辰而将行4。乃举趾而升舆兮5,夕予宿乎偃师6。遂去故而就新兮7,志怆悢而怀悲8。明发曙而不寐兮9,心迟迟而有违10。酌罇酒以弛念兮11,喟抑情而自非12。谅不登樔而椓蠡兮13,得不陈力而相追14。且从众而就列兮15,听天命之所归16。遵通衢之大道兮17,求捷径欲从谁18?

乃遂往而徂逝兮19,聊游目而遨魂20。历七邑而观览兮21,遭巩县之多艰22。望河洛之交流兮23,看成皋之旋门24。既免脱于峻崄兮25,历荥阳而过卷26。食原武以息足27,宿阳武之桑间28。涉封丘而践路兮29,慕京师而窃叹30。小人性之怀土兮31,自书传而有焉32。

遂进道而少前兮33,得平丘之北边。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34。怅容与而久驻兮35,忘日夕而将昏。到长垣之境界36,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37。卫人嘉其勇义兮38,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39,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40,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41,贵道德与仁贤42。吴札称多君子兮43,其言信而有征44。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45。知性命之在天46,由力行而近仁47。勉仰高而蹈景兮48,尽忠恕而与人49。好正直而不回兮50,精诚通于明神51。庶灵祇之鉴照兮52,贞良而辅信53。

乱曰54:君子之思,必成文兮55。盍各言志56,慕古人兮。先君行止57,则有作兮58。虽其不敏59,敢不法兮60?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61,以俟时兮62。修短之运,愚智同兮63。靖恭委命64,唯吉凶兮。敬慎无怠65,思嗛约兮66。清静少欲,师公绰兮67。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永初七年,我的儿子调往陈留,我于是随其离京东行。时值初春美好季节,逛择良辰吉日动身出发。乘车走了一天,晚上到偃师住下。离别故土迁往新地,心里总有些凄苦惆怅。天亮我还未能入睡,心中留恋而不忍远离。酌酒衔杯,欲抛弃思乡之念;怆然长叹,尽抑制怀旧之情。本来我就觉得不应该如此悲伤。当今已不是构木为巢、敲蚌而食的上古时代,怎能不施展才力,追随朝廷效力呢?况且与大家一道加入官宦行列,任凭天意安排也是个归宿。沿着宽阔通畅的大道前进,那种狭窄邪僻的小路谁肯遵行呢?

于是就欣然赶路前往,凭借目光观览神游。我们历经七县,一路上观赏浏览。到达巩县时,遇到一些艰难。远望黄河、洛水交相奔流,近看成皋的旋门巍然屹立。越过峻峭高险之地,经荥阳,过武卷,到原武用餐休息,抵阳武宿于桑林。又过封丘踏上前进的行路,怀念离去的京城而暗暗叹息。离人怀念故土啊,早在经传中就有记载。

沿着大路又走了不多时,便到平丘县北境。进入匡邑旧址,追忆久远之事。想起当年孔子在此受过困苦,那是衰败动乱的年代,世无政德,连圣人也遭到困厄威胁。怅惘迟疑停留许久,忘记天色已近黄昏。到达长垣县境,察看田野里的农民;目睹蒲城废墟,荆棘丛生,草木间杂。蓦然醒悟,环顾讯问,想到子路的威严神勇。卫国人夸奖他勇武仗义,至今仍被称颂。蘧瑗葬在城的东南,人们还在崇尚、瞻仰他的坟墓。人虽故去,美德不朽,英名长存。经典中所赞美的,是那可贵的道德仁贤。吴季札曾说,卫国多君子最后必有祸患,他的预言是可信的,已得到了验证。后来卫国遭到祸患,逐渐衰落,再没有强盛起来。我深知命运由天支配,但勉力而行也能够接近圣贤。仰慕圣人高德,步前贤后尘,对己真诚尽责,对人宽容相待。喜好公正刚直不违背祖德,凭借真诚可以感动神灵。希望神灵明察,保佑忠贞信义之人。

总而言之,君子之思必成文章,何不各言其志仰慕古人?先父行止曾有赋作,我虽不才但岂敢不效法?贵贱贫富不可预料,修身守道以待时运。不论愚笨和聪明如何,命运对谁都一样。任凭命运安排,不管是吉还是凶。恭谨无怠,谦虚节俭,清心寡欲,学习古人孟公绰吧!

创作背景

此赋作于永元七年(公元113年)。一说此赋是作者随儿子曹成到长垣就职时为途中的见闻与感受而仿照其父班彪创作的《北征赋》而创作的,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金璐璐则认为此赋是作者为告诫儿子曹成做官应具的品德和应做的事情而创作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赋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言简意深;所见所思虽然错综复杂,但层次清晰,全篇结构共分四段。

首段以作者随子至官离京东行提起全篇,然后写一天旅途,从洛阳出发到偃师住下。作者的心情是矛盾的。虽为初春大好时光,一路风景迷人,但作者无意赏春,而是不忍离别故土,强烈的思乡感情使她凄苦怅惘。接下笔墨一转,作者自感唯有随子至官效力朝廷、听天由命才是应得的归宿。于是解脱了愁苦,沿着宽阔通畅的大道前进便是欣然之事了。

第二段写历经七县,一路艰辛,先是望河洛,再是看旋门,接着是越峻峻,之后是宿桑林……由于离别京师越来越远,不免仍有怀念故土之情。

第三段写作者到达陈留郡,于匡邑旧城追忆孔子当年受到困厄,于蒲城废墟想到子路勇武仗义被后人夸奖称颂,还想郅蘧瑗、吴札,人虽谢世,但美德不朽,英名长存。进而作者自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勉励自己慕圣人高德,步前贤后尘,尽忠恕之道。作者所追求的是公正刚直、忠贞信义,自信会得到神灵明察保佑的。这段是全赋的重点章节,是落笔的着力点。

末段是全篇的概括总结。作者指出自己借赋言志,仿效古人。因先父曾有《北征赋》,所以自己追循作此赋。最后强调她要修身守道,恭谨无怠,清心寡欲,学习古人的美德。至此文章所表达的意向,已昭然若揭。

综观全赋,通篇贯穿“东征”二字,作者笔墨泼于离京东行途中所见所感,以纪行言志,以言志抒情,在吊古思今中寄托情思、开怀畅议、表达政见,因立意在于效法前贤,学习圣哲,尽忠恕之道,故极力追崇孔子、子路、蘧瑗、吴札、公绰等人之美德,与班彪的《北征赋》在结构和情调上颇为相似。在写法上,此赋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相间的方式,记叙条理清晰,议论委婉含蓄,抒情回环细腻。

名家点评

明代孙月峰:是《北征》余韵,于古淡中见丰度。(《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潘酉黄:端丽可思,方严起畏。(《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方伯海:前赋《北征》,重在悯乱;此赋《东征》,重在训子。题目相似而用意不同。立言质实而不华,慎重而有体。班氏多贤,已有婕好导其先路。(《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何焯:①以天命为一篇之照应,予乱词中畅言之。(《评注昭明文选》)②(诫子之词)儒者之言,不愧母师女士矣。乱词皆箴规语,畅言师古听命之义。(《评注昭明文选》)

作者简介

班昭(约公元49年—公元120年),一名姬,字惠班,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称曹大家。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卒,所撰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汉和帝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和马续一起续撰《汉书》。汉和帝时,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邓太后临朝听政后,更受宠信。菩有《东征赋》、《女诫》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