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更新时间:2023-08-30 21:10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是唐代诗人灵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一方面如实地介绍作者自己清净修行,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涯,另一方面也讥讽那些趋赴清高却又恋栈官位的官僚们虚伪的行为。

作品原文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①。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②。

作品注释

①外事:身外之事,世事。麻衣:麻织的衣,指粗布衣。草座:用蒲草编织的圆垫,俗称蒲团,供僧人跪拜和打坐时使用。

②休官:辞官,退职。林下句:林下为幽静偏僻处所,指退隐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欧阳修)《集古录》云:“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俗相传以为俚谚。庆历中,许元为发运使,因修江岸,得斯石(灵澈此诗之刻石)于池阳江水中,始知为灵澈诗也。”

作品简析

韦丹,唐代名臣,出身杜陵(陕西省长安县东北)望族。字文明,早孤。从外祖父颜真卿学。举明经,历任容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史。唐范摅云溪友议》载:灵澈居洪州大悲寺和庐山东林寺时,韦丹时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兼洪州刺史,两人结为忘形之交,时有诗歌唱和。一次,韦丹寄诗东林寺给灵澈,诗中颇含退官归隐之意。灵澈阅后,深有感触,便作此诗为答。这首诗中一方面如实地介绍了作者自己清净修行,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涯,另一方面也讥讽了那些趋赴清高却又恋栈官位的官僚们虚伪的行为,其实也嘲笑了韦丹这位方外之友。诗写得浅显通俗,但却很有内蕴。

作者简介

灵澈(746—816),字澄源,唐代浙江会稽云门寺僧。俗姓汤,越州会稽(浙江省绍兴市)人。少时曾从严维学诗。出家后先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讲律,再至吴兴抒山妙喜寺与诗僧皎然切磋。公元785—804中,由皎然推荐先后结识包佶、李纾等。因受忌遭谤贬至福建汀州,遇赦后客居安徽宣州,卒葬于宣州。他是唐代著名诗僧,与皎然齐名。著有《律宗引原》十卷、《酬唱集》十卷,存时十六首,编为一卷,收入《全唐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