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

更新时间:2024-09-12 11:29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素称“亚岱”。地处山东省临沂市西北、沂蒙山区腹地。是山东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总面积1240平方公里,有1000米以上山峰14座,知名的有龟蒙顶、玉皇顶、望海楼、玉柱峰、孟良崮、五彩山、大青山、摩云崮等。主峰为龟蒙顶,海拔1156米。

名称演变

蒙山,其名始见于春秋战国古籍。《书·禹贡》“蒙、羽其艺”和《诗·鲁颂·閟宫》“奄有龟、蒙”皆指此。春秋时属鲁,因位于鲁东,又名东蒙、东山。

位置境域

蒙山亦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东经117°35′-118°20′和北纬35°10′-38°之间,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得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山脉发脉于泰山,自西北而东南延伸,绵亘75公里,跨平邑、费县、蒙阴、沂南等县境,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与北面的泰沂山脉,共同组成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脊骨。

其中费县境内,绵延在大田庄、南张庄、马头崖、竹园等乡镇。自西而东,在玉柱峰进入费县境内,经紫荆关、旗杆山折而向南,有华皮岭(原名华劈顶)、玉皇顶(又名平仙顶),再北折至望海楼、东延至黄草关,再东为燕子山;南折有猫头山、青山、五彩山,再东折有牛皮岭,逶迤而东入沂南县境。。

平邑县境内,延伸岐山、仲村、武台、保太、魏刘庄、柏林、卞桥、资邱等7个乡、镇,面积257平方公里,占其总面积的23.7%。

主要山峰

龟蒙顶,蒙山的主峰,位于平邑县城东北20公里处,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因峰顶形似卧龟而得名。龟蒙顶气势雄伟,风景幽奇,顶部建有山东省蒙山电视转播台。,南麓有万寿宫林场。

玉柱峰,俗名挂心橛子,又名化仙崛、云蒙、大葫芦嘴、文笔峰,地处平邑、蒙阴、费县交界处,距费县城31公里,为蒙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026米,面积4平方公里。东西向,“横列三峰,中峰最高、秀出云表,自远望之,俨若卓笔。”三峰之外,东南有勾勾头、马紧慢、老虎洞、卧飞箭诸峰,东有松山、大楼、半边顶、大王顶诸峰。清康熙年间称挂仙橛,光绪年间称玉柱峰,俗名化仙崛,又称云蒙、大葫芦嘴。山势笔立陡峭,峰后有瀑布飞泻,下为水帘洞,传说鬼谷子曾在此炼丹。南麓水入浚河,北麓水入东汶河。盛长松柏、麻栎等,森林覆盖率为90%,并盛产紫草、何首乌、桔梗等中草药和香蘑菇、金针菜、松果等。该峰属于费县境内的坡段由费县塔山林场牛岚分场管理,黑松、赤松、麻栎、刺槐等林木葱茏茂密,森林覆盖率90%,另有香菇、金针等特产。20世纪20~30年代,此地曾为土匪石增富所盘踞,土匪刘桂堂部亦经常往来劫掠,一度成为无人区。196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峰下韩家庄一带,革命烈士王杰曾活动于此,原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德志将军也曾在韩家庄小憩。

望海楼,位于蒙阴、费县两县交界处马头崖西北8公里,海拔1001.2米,面积17平方公里。西为华皮岭,南有玉皇顶。因登山可望海,故名。此山又名东蒙。由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条带状混合岩构成。林木覆盖率为50%,主要树种为油松、赤松、刺槐、柞等。峰顶地势略平,有巨石形似马背,传说平明时立足其上,“映日光可望东海”;另有钓鱼台、饮汪崖等景观。由塔山林场谭家庄分场管理。

玉皇顶,在费县城北22公里处,马头崖西北6公里。海拔935米,面积8平方公里。是蒙山东段高峰之一,北与望海楼相峙。因峰顶地势较平,故又称平仙顶。又因山上有玉皇庙,习称今名。峰顶地势颇平,故又名平仙顶,左为大黑顶,右为冰玉山,南有塔山、青龙山,西南有龙窟顶,东南有马头崮。山势与望海楼相似,山下有云溪观、烂柯庵遗址。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山势峻拔陡峭,东、西两侧水分别流入祊、浚两河。有塔山林场。树木多为油松、赤松,其次为麻栎、栓皮栎、辽东桤,灌木有胡枝子、黄荆,产连翘、葛根等中药材。

太平顶,在平邑县城北25公里处武台乡内。为平邑县与新泰市的界山,系云台山主峰。浚河发源地之一。海拔830米。北界新泰市,南麓为浚河之源。山呈东西走向,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系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混合岩构成。山上多松柏、刺槐。山南有平邑云台寺林场。

老虎洞山,在费县城北27.5公里处,为费县、平邑县界山。海拔874.3米,面积3平方公里。山顶有洞,状如虎口,故名。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林木以赤松、油松、麻栎为多。

华皮岭,在费县城北24公里处,是费县、蒙阴县界山,为蒙山东段高峰之一。海拔772.5米,面积9平方公里。因山势陡峭,峰如劈削,称为华劈顶,后演化为华皮岭。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东麓水入蒙河,西麓水入浚河。主要树种有赤松、黑松、麻栎、刺槐等。混交灌木有胡枝子、黄荆。产连翘、柴胡、桔梗、芫花等药材。

摩云崮,俗名大歪歪,在平邑县县城略偏东北18.5公里处。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1025米,为沂蒙山区72崮最高者。山势险峻而倾斜,故名。为太古代泰山群系变质岩构成。盛长松柏、刺槐等树木。

茅草崮,在平邑县魏刘庄乡内,西临九女关,海拔777.5米。山体结构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其次为夹黑母角闪长片麻岩。因盛长茅草,故名。

大顶子,在平邑县魏刘庄乡内,地处大望山和九女关之间,北界蒙阴县。海拔652.5米。山体由泰山群变质岩构成。峰下有大埠槐连环水库。

大顶子(另),位于平邑县南石门乡南部、方城北10.5公里与费县交界处。山高顶大,故名,是东蒙山东端较高的山峰,山势险要。。海拔728.1米,面积0.5平方公里(一说5平方公里)。植被以马尾松、刺槐为主。

黑山,在平邑县平邑镇北16公里处,因山上布满黑色巨石,而得名。海拔368米,面积2平方公里。南北走向,北接白马关,南有武山,西与云头山、云台山相连,紧紧扼守着平邑通往蒙阴、泰安的要道,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4月,华东野战军九纵队一部曾在此阻击国民党军十一师,史称黑山阻击战

孟良崮山脉,位于汶河与蒙山之间,西起岸堤镇的岩山,西北--东南走向,终于砖埠乡的大山肚子。长42公里,平均宽12公里。主要山峰有:

蒙阴顶子,位于平邑县代庄乡东部,属孟良崮林场,山高而陡,站立峰顶可眺望蒙阴县城,故名。海拔539.1米,面积1平方公里。植被以马尾松居多。

孟良崮,位于平邑县代庄乡西部,属孟良崮林场。传说北宋孟良曾在此操练兵马,故名。海拔536米,面积1.5平方公里。植被以马尾松、刺槐居多。1947年闻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大崮顶,位于平邑县代庄乡西部、孟良崮西南与蒙阴交界处,山峰四周陡峭,顶部平坦,故名。海拔571米,面积0.6平方公里。西坡属蒙阴县,东坡属沂南县孟良崮林场,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峰顶建有“孟良崮战役纪念碑”。

五彩山山脉,位于平邑县县境西南与费县、蒙阴县交界处。西起南石门乡的大青山,西北-东南走向,终于青驼镇的芦山。长27公里,平均宽4公里,主要山峰有:

五彩山,位于平邑县南石门乡的西南部与费县交界马头崖东南7公里处。是蒙山最东端的高峰。该山有5座山峦相连,故名。海拔762.7米,面积9平方公里。为费县、沂南两县界山。清光绪年间称五彩崮。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东麓水入蒙河,西麓水入祊河。植被主要有赤松、黑松、黄荆等。清《费县志》载:“五彩崮,县东北50里,自黄草关而东曰燕子山,再东起两峰,俱名五彩崮”。今称五彩山。

猫头山,位于平邑县南石门乡的西北与费县、蒙阴县交界处。山形似猫,故名。海拔517米,面积1平方公里。植被以马尾松为主。

大青山,位于平邑县南石门乡西部与费县交界处。山多松柏,四季长青,故名。海拔686.2米,面积1平方公里。1941年著名的大青山战斗即发生在这里。

塔山,位于费县南张庄东北8公里处,海拔929米,北靠玉皇顶,是蒙山东段高峰之一,面积14平方公里。因主峰陡峭,状如尖塔得名。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片麻岩构成。原有树种主要是麻栎、栓皮栎等,1896年,德国天主教神甫华德胜在此建立林场,开始引种黑松、赤松、刺槐、落叶松、柳杉、赤杨等树种,后来又引进丹顶、一斗金等苹果品种,巴梨、茄梨等黄梨品种,玫瑰香、甜水、黑虎香等葡萄品种,还引种簝竹、紫葳、流苏、刺楸、小叶女贞、紫藤、千头柏等观赏树种。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对塔山的开发建设,除原有树种得以保留外,又增加了板栗、山楂等果树品种。塔山不仅是费县主要的木材产地,而且因山形奇特、树木葱郁而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设有国营塔山林场。

猫头山,位于费县马头崖东北12公里处,海拔517米,面积5平方公里。因山顶颇似猫头,故名。

穷汉崮,位于费县马头崖西2.5公里处,海拔519米,面积为6平方公里。清《费县志》为“冲汉崮”。清末,此崮是从姓的山场,称从家崮。1928年,土匪横行乡里,穷人在崮上修围墙避难,故名穷汉崮。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蒙山属地层缓慢上升的侵蚀构造,山体结构为泰山群变质岩系,核心部分为混合花岗岩,两翼的低山、丘陵由变质岩、沉积岩组成。

28亿年前,蒙山地区为一个稳定的陆块。距今28~27.5亿年间,受大地裂谷作用形成面积广泛的海盆,岩浆沿裂谷喷发喷溢并接受沉积,形成火山沉积岩系,这就是齐鲁大地最为古老的岩石——泰山岩群。之后的2.5亿年间,蒙山地区经受两期大规模岩浆侵入,“吞噬”了泰山岩群,形成阜平期蒙山岩套、五台期峄山岩套花岗岩类;距今25~23亿年间,蒙山地区又经受第三次大规模岩浆侵入岩石构成了蒙山的主体。蒙山并由此成为蒙山岩套的命名地。距今23~8亿年间,蒙山陆块经历了构造运动的挤压和小规模的岩浆活动,处于隆升剥蚀时期。8亿年以来,蒙山地区又经历了海进海退的变迁及陆相火山活动。直到距今3000万年以来,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蒙山断裂再次活动,蒙山主体不断隆升剥蚀,终于雄踞齐鲁大地。

蒙山为砂石山,山势陡险,切割强烈。曲折绵延,山体相连,多险峰,少深谷;多山泉,少洞穴;多光崖,少梯田,具有独特的山体风貌。海拔1公里以上的山峰有龟蒙顶、挂心橛子、望海楼、摩云崮、冷峪顶、东大楼、西大楼、风门口、聚连顶等。

土壤植被

蒙山地区,表层土壤以片麻岩、非石灰质砂页岩质上发育的薄层精骨性棕色森林土为主。棕壤类,有3个亚类,3个土属,11个土种,面积共1112604亩,占可利用面积的55.53%,其中耕地370855亩,占总耕地面积53.6%。土壤剖面呈棕色至红棕色,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通体无石灰反应。此类土壤主要分布在蒙山后和孟良崮前与野店乡、高都乡、北贾庄乡、旧寨乡西部,常路镇、蒙阴镇、巨山乡北部,重山乡南部。

棕壤亚类,俗称夹沙黄、黄土。由于成土时间较长,层次明显,淋溶层之下的淀积层,有粘粒及铁锰的淀积,多见铁锰结核。此土壤大都棕色,通体无石灰反应,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全县有194149亩,占可利用面积9.69%。主要分布于沙石山缓坡中、下部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层深厚也较肥沃。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地瓜、高粱、棉花等作物。

潮棕壤,俗称黄土、油沙土。主要分布于山下低平处,地形平坦,水位较高,质地适中,多为砂壤土、中壤土,剖面呈棕色至暗棕色,下部多有铁锈斑纹,通体无石灰反应,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都高于其他棕壤。共有17832亩,占可利用面积0.89%,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高而稳定。

棕壤性土,又称粗骨棕壤,俗称岭砂土、马牙沙。多分布在沙石山低山丘陵中、上部。其特点是:成土时间短,土体发育不全,无心土层,土层在15~30厘米之间,土层下为半风化的母岩;质粗多砾,不保肥水,地薄易旱;土壤松散易耕作,适耕期长。全县有900623亩,占可利用面积44.95%。可为林地,也可种植地瓜、花生及其他耐旱、耐瘠等作物。

蒙山地区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乔木灌木结合,森林覆盖率达80%,乔木以黑松、刺槐为主,间有柞、檀、杨、柳等;果树以板栗为主;灌木主要有荆、棘等。有天麻、海螺寺、明广寺、万寿宫、大洼、塔山、大青山7处国营林场。盛产苹果、山楂、黄梨、板栗、核桃、柿子等。特产全蝎、金银花、天麻、人参、灵芝、酸枣仁、杜仲等中药材。多数山头峭拔险怪,切割强烈,向阳一面风化明显,有崩塌滑坡痕迹,岩石裸露,表土极少,植被差;背阴面风化较轻,土层较厚,尽管悬崖峭壁陡如斧削,但树木茂盛,植被较好。因岩石风化后成为细砂,故山坡陡峭,石多壁立,很难找到细碎石子。树木之外,黄草、蚊子草、狗皮毡草等与荆棘并生,有细参、桔梗、连翘、元胡等几十种中草药和蝎子、土元等10几种动物性药材。

区域水文

蒙山山区,是周边地区的降水是量高地。地处蒙山北麓的桃墟乡南部大棉场一带降水量,年平均值高达998毫米,所以蒙山也是主要的河流发源地。蒙山为沂河上游支流的分水岭,山北诸水先入汶河再入沂河;山南诸水先入浚河、祊河再入沂河

为沂河上游支流的分水岭,山北之水先入汶河再入沂河;山南诸水先入浚、枋河,再入沂河。

东汶河,有两个源头:南源头在常马乡蒙山山脉的青山,东流经蒲河村转向北至小鸿喜庄流入新泰市境,经许庄转向东流入本县常路镇于洼村,至小张台村与北源头汇合;北源头发源于常路镇和新泰市交界处的巨连山东麓,南流经西高都、常路,到小张台村与南源头汇合流向东南,经县城入岸堤水库,至重山乡葛墟村入沂南县境,全长56公里,在本县流域面积758.93平方公里,最大流量3010立方米/秒,平均干流坡降1.63米/公里。此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21条,内有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

蒙河,该河发源于垛庄镇蒙山山脉的华皮岭北麓,东流经石马庄、下峪、沙屋后、桑行子村折向东南流经西师古庄入沂南县境。在县内长22公里,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干流平均坡降6.24米/公里。该河5公里以上的支流8条,内有一级、二级支流各4条。

浚河,源于平邑县仲村镇太平顶,在地方镇东北入费县境,至南东洲与温凉河交汇入祊河,县境内河段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约47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117.1米(入费县境处),河口高程98.9米,落差18.2米,平均比降0.76‰。主要支流有上冶河、朱田河、白埠河、南石河,流域面积为467.84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上冶、龙王口等中小型水库20座。流经员外、上冶、城北、南张庄、薛庄、胡阳6乡镇,河床平均宽度384.1米,最宽处800米,系常流河

祊河,浚河、温凉河在南东洲交汇后东流,称祊河。祊河至岩坡与胡阳两乡交界处分二流,行4里后又交汇,至新桥乡麻绪东入临沂市境。县境内河段长22公里。流经费城、胡阳、岩坡、新桥、探沂5乡镇,总流域面积49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98.9米,河口高程81.1米,落差17.8米,平均比降0.73‰。河床平均宽500米,最宽1100米,系常流河。

西河,发源于平邑县武台乡太平顶南麓,经跃鱼沟,在平邑镇东张庄东北注入浚河,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长29公里。

纯厚河,发源于平邑县仲村镇南乐利庄东,在平邑镇龙水桥西北入浚河,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长10公里。

跃牛河,发源于平邑县平邑镇泉子峪西泉子山,在平邑县龙水桥西入浚河,流域面积56.9平方公里,长23.5公里。

大埠槐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刘庄乡大埠槐北大顶子南坡,在平邑县保太乡鲁埠村北入浚河,流域面积33平方公里,长10公里。

公家庄河,发源于蒙阴县大望山南坡,在平邑县保太乡鲁埠村西入鲁埠河,流域面积75平方公里,长10公里。

下关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刘庄乡下关北大顶子东坡,在平邑县保太乡大三阳村入东浚河,流域面积38.1平方公里,长20公里。

杨谢河,发源于平邑县柏林乡龟蒙顶,,在平邑县柏林乡杨谢村南入柏林河,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长10公里。

柏林河,发源于平邑县魏刘庄乡龟蒙顶东北明广寺东南,在平邑县温水乡东围沟村北入浚河,流域面积92.7平方公里,长24.5公里。

固城河,原名孝义河,发源于平邑县柏林龟蒙顶南,在平邑县温水乡堡前庄东入浚河,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长18.6公里。

金线河,发源于平邑县卞桥镇龟蒙顶东北,在平邑县地方镇下坡村东南入浚河,流域面积82平方公里,长28公里。

资邱河,原名银线河,发源于平邑县卞桥镇崔家洼店子西北山顶,在平邑县地方镇西北入浚河,流域面积89.3平方公里,长29公里。

薛庄河,源于马头崖乡北端玉皇顶下,东流经谭家庄,折向南经薛庄镇、胡阳乡,在城头村西汇入祊河,长28公里,源头高程516.7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417.8米,比降为14.92‰,流域面积137.8平方公里,内有石岚等中小型水库4座。属季节性河流

自然资源

蒙山地区,矿产有金刚石、铁、石英石、水晶石等。山洼、坡地产小麦、玉米、杂粮、地瓜、花生等。有万寿宫、明广寿、海螺寺、大洼、天麻、塔山、大青山等7处国营林场,草木丰茂,植被为针叶阔叶混交,乔木灌木结合,森林覆盖率为80%。主要树砷有赤松、黑松、落叶松、刺槐、楸树、侧柏及果树。产苹果、山楂、黄梨、板栗、核桃、柿子、蚕茧、花椒。特产全蝎、银花、天麻、人参、灵芝、酸枣仁、杜仲等南药材。蒙山黄牛、黑山羊久负盛誉。野生动物有狼、狐、狸及多砷鸟类。

矿藏资源

金刚石矿,该矿分布在蒙阴县常马、蒙阴,已探明的储藏量主要有常马乡的王家村矿区和常马矿区,王家村矿区储量914.5公斤,平均品位每立方米矿石含金刚石672.31毫克;常马矿区储量34.4公斤,平均品位每立方米矿石含金刚石328.56毫克。

煤矿,分布在蒙阴县界牌乡北庄和垛庄镇刘三庄、常路镇张台村。探明储量85万吨。

石灰石矿,该矿分布甚广,矿石含碳酸钙51%,储藏量大,是发展建筑业、建材工业的优势。

耐火粘土,该矿分布在蒙阴县界牌、垛庄等乡镇,储藏量有5000万吨。

石英石矿,在界牌、蒙阴、垛庄、桃墟、联城等乡镇,脉石英或石英砂岩均有分布,共储量35万吨。常路、蒙阴和联城3乡镇的石英石砂储藏量10万吨,品位达99%。

花岗岩,蒙山地区皆有分布。花色品种有蒙山黑、蒙山红、鲁山花等。矿石块度大、色泽鲜艳、矿物颗粒有规律的分散于矿石之中,物化性能符合国家建材局规范要求。

石英石、硅石、蛭石石英石多分布于蒙山山麓,储量约300万吨,是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硅石主要在竹园、方城、薛庄、朱田等乡镇,储量约100万吨,品位二氧化硅在96~99%;蛭石主要分布在竹园、方城、薛庄等乡镇,储量约1000万吨。

石膏,分布于蒙山前沿,长约40公里,宽约4公里,远景储量20多亿吨。1979年11月-1983年11月,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队对平邑石膏矿卞桥矿区进行了详细勘探。矿区地层属第三系官庄组第三段平邑型地层。石膏层呈西北-南东向展布,已圈定长度2252米,最大延伸995米,埋深14-603米,矿层倾角19°-45°,一般30°左右。矿石共有15层,组成两个矿带。上部为2号矿带,含矿3层,无工业意义;下部为1号矿带,含矿12层,为工业矿体。已探明石膏储量27335.92万吨,平均品位65.69%。主要用于水泥、造型和造纸等工业。

药材资源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蒙阴县志》记载的药属有:连翘、紫草、金银花等共24种。建国后,蒙阴县有关部门对中药材曾进行多次调查。1966年药材公司组织人员进行勘查,采集动植物药材标本120多种,初步掌握了主要药材金银花、酸枣、连翘、全蝎、丹参、远志等产地分布及资源情况。1979~1980年对全县酸枣仁资源进行了单项调查,查清了分布、生态环境和资源蕴藏量。1984年县卫生局和县药材公司邀请山东大学药物系教授陈汉斌、荷泽师专生物系教师田金良及学生140余名,对蒙山药源进行勘查,并撰写出《蒙阴县药用植物名录》。1985年省中医学院教师王长庸又对蒙阴药用木防己进行了详细研究,为开发利用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木防己脂溶性碱含量、生物碱含量、药理实验、临床实验等。木防己研究课题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同时特制的木防己酒亦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1984~1985年,在农业区划中,中药材被列为专题项目,对全县中药材资源、生产、发展进行了区划,撰写出《蒙阴中药材区划专题报告》、《中药材资源分布图》、《中药材区划图》。

通过多次普查,确认蒙阴县蒙山地区中药材有552种,其中植物518种、动物31种、矿物3种。经常采集的药用动植物药材120余种,主要品种有:枣仁、银花、柏子、连翘、防风、黄芪、桔梗、丹参、远志、全蝎、马兜铃等。全县药材蕴藏量约1150万公斤。

旅游资源

山岳景观

蒙山,是山东省重点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和北面的泰沂山脉,共同构成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脊骨,呈西北东南走向,跨平邑、费县、蒙阴、沂南等县境,绵亘75公里。面积1125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主峰龟蒙顶在平邑县境东北部,海拔1156米,为山东第二高峰。挂心崛子(又名云蒙、玉柱峰)、望海楼、摩云崮、聚连顶、风门口、西大楼、东大楼等10余座山峰海拔都在公里以上,群峰嵯峨,重峦叠嶂,秀出云表,蔚为壮观。

名胜古迹

蒙山,素有72峰,36洞,古刹70余所之说。蒙山叠翠、蒙山雪色、水帘瀑布是蒙山胜景。清初两代帝王圣祖玄烨和高宗弘历,在出巡中都来过蒙阴。玄烨曾3次驻跸蒙阴古城,弘历则两次驻跸蒙山之麓的桃墟等地。

蒙山三关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白马关靠西,九女关在白马关东南4.3公里处,都在本县与平邑交界线上;紫荆关在九女关东南21.5公里处,在本县与费县的交界线上。白马关因关西附近有块白石似马,故名。九女关的命名也很有趣,据说很早以前,此地有9位干姊妹,武艺高强,在此占山为王,故名。附近并有九女河村及九女坟遗迹。紫荆关是蒙阴通往费县的要道。命名的由来是此地有很多灌木紫荆,风景优美,故名。关后约0.3公里处的余粮店村,原名无粮店,元朝时这里设巡检司,蒙阴官府叫该村壮丁日夜轮流帮助把守关口,免其田赋,故名。解放后改名为余粮店。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沂蒙山区时,华东野战军曾在此三关严阵以待,英勇抗击,创立了辉煌的战绩。

该洞位于县城南2.5公里蒙阴山(海拔417米)之阳,洞口朝南偏西。在此仰望山顶,松柏点点,俯瞰河流如带,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自古以来,这里是齐鲁一带名人隐居、游览、读书、赋诗的地方。清《蒙阴县志》载:“仙人洞在城南五里蒙阴山上,广容百余人,汉承宫隐此,为本县八景之一,曰南山仙洞”。又云:“汉承宫,字少子,姑幕人,……勤学不倦,后躬耕蒙阴山……官至侍中、祭酒。”此洞南北长19米,东西宽15米,高4.5米,有浮雕、滴水等景观,并残留有石碑两块,一是1461年(明·天顺五年)辛巳冬10月立,进士李炯然撰文;一是1528年(嘉靖七年)戊子孟冬本县知事蒋钺立。

蒙阴、沂水72崮,蒙阴就有36崮。南、北岱崮四周陡峭达90°,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悬崖。悬崖高度一般在10~30米,悬崖下面是60°~70°的斜坡。海拔在500~700米。若不是凭借人工依悬崖修筑石梯,一般是攀登不上的。1927年前后,沂蒙山区闹土匪时,附近群众都到崮顶上避难。凡到崮上避难的群众,大都没有遭受匪患。1933~1947年,山崮为建立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龙须崮暴动、两次岱崮保卫战、大崮保卫战、孟良崮战役都给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军以严重打击。建国以来,随着林业的发展,各个山崮的斜坡和顶端,都植树成林,远远望去,郁郁葱葱,风景极为秀丽。另外,山崮的形状各异,如卢崮,像朝天的锥子;龙须崮,像传说龙的须子;油篓崮,像盛油的篓子;石人崮,像巨人立在那里等等,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是沂蒙山区的旅游胜地。

在平邑县北蒙山前麓。主要建筑有万寿宫、明光寺、海螺寺承天宫、南天门九龙观音殿等。万寿宫为道观,始建于宋,称玉虚观,清代改万寿宫。现存殿宇为清康熙年间重修。正殿三楹,梁柱皆朱漆,崇宏壮丽。承天宫原有石殿两座,梁柱窗户皆用巨石雕成,屋顶亦覆以巨石,石上雕有屋瓦图片。庙前有石坊、石殿,为明代鲁王始建,清嘉庆年间重修。现石殿、石坊已不存在,唯余砖木结构的神殿三楹。南天门九龙观音殿,建于明代。殿有5间,梁柱、椽、屋顶等皆由石料筑成,殿内原有观世音等泥塑象7尊,现仅存神坛。

社会经济

临沂市平邑、费县、蒙阴、沂南等县境。

林业生产

蒙山北麓,建国前,除天麻林场和蒙阴山的林木属公有外,其他林木为私人所有,高山、远山多为山主不明的放牧、拾柴场所。建国后,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集体、个人所有的体制,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后,对原来的公有林木收归国有,并指派专人经营管理,林木采伐须经县府主管部门批准。1958年秋,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国营林木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后,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县委、县府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全民所有制场、圃边界进行了调整,明确了界限,并实行了“谁造林谁有”的政策。2000年代,天麻林场开发有沂蒙山旅游区。

蒙山天麻林场,位于蒙阴县境南部,蒙山山脉北侧,南与平邑县、费县毗邻。场内有冷峪顶、挂心崛子、西凤山、望海楼等较大山头。相传曾因出产天麻而得名。1876年(清光绪二年),白云岩(现属平邑县)道人尹仁遂主道期间,创建了天麻庙宇,栽植树木1000余亩,传至第五代道人马信田(1902~1968年)时,林地面积发展到1700亩。1935年(民国24年)山东省设蒙山天然林委员会,设专员1人、林警12人,以蒙阴、费县、泗水、沂水四县长为委员,负责蒙山林业管理和造林事业。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沂蒙山区时,烧毁林木500余亩。1950年沂水专署接管后,设蒙山林场天麻分区。1951年10月,下放给蒙阴县,并成立了天麻林场,面积3000亩,1957年扩大为8.32万亩,场址设在花果庄村。1963年划给临沂地区蒙山林业管理局,同时下放给附近大队、生产队山林2.77万亩。1969年蒙山林业管理局撤销,天麻林场划归蒙阴县。1981年将面积940亩的蒙阴蚕种场改归天麻林场管理,1984年冬场部迁入蚕种场,全场总面积为5.7万亩。该场为沙石山区,主栽树种有赤松、黑松、油松、落叶松、栎类、刺槐等用材树;经济林木有板栗、苹果、山楂、梨等。全场有宜林地面积4.32万亩,已造林38432亩(其中松类33573亩,刺槐2879亩,苹果、板栗605亩,其他树种1375亩),林木覆盖率为68.09%,总立木蓄积4.52万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1781立方米。1987年全场共有职工117人,其中行政技术人员7人。

洋山林场,是费县最大的一处私营林场,位于蒙山东部的塔山。1896年天主教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在白埠村一带传教,看中了塔山大庵庙附近的一片山场,利用传教士的特权,通过教徒孙隆典等,低价收买山场7000余亩,一面传教,一面造林。先在大庵旧址建别墅,冬季雇用村民整地,以挖树穴为主,兼整窄幅梯田,春夏两季栽植树苗,最初两年未成活,后从青岛购进42车(二把手车)日本黑松、赤松等树苗继续栽植,严格质量要求,天旱时雇工挑水浇灌,以后从大葫芦沟西崖裸岩上开凿水渠,引山泉灌溉,使7000亩幼苗得以存活。1924~1932年,土匪刘桂堂等盘踞塔山,华德胜逃离,但树木未遭破坏。其间华德胜曾委托教徒于1932年早春在柳沟、青石胡同东南山坡、韭菜园子西坡一带用直播法造松林约600亩。匪乱平定后,华德胜返回,在咬舌子沟、竹子园、滑石山坡等处又直播造林约600亩。除黑松、赤松外,还在小葫芦崖,韭菜园子附近栽日本落叶松数百株,日本柳杉几十株,在水溪边栽植了两种日本赤杨。

塔山林场,1946年山东省实业厅在此设山东省林业试验场,直属省实业厅领导,除护林外,还种植棉花以供军需。1948年更名鲁中南蒙山林场洋山分场。土改时林场面积达11000亩。1952年又更名临沂专区洋山林场,直属临沂专署领导。1955年名临沂专署蒙山林场洋山分场。1956年名费县洋山林场,属费县人民委员会领导,1957年林场面积55000亩,1958年又扩大到110000亩,下设马头崖、紫荆关、掌书院3个林区。1959年10月更名费县塔山林场。1962年落实林业政策,保留面积62800亩。1966年曾更名“反帝林场”,1977年恢复原名塔山林场。1983年落实林业“三定”政策,保留面积50000亩,下设塔山、牛岚、平山、谭家庄4个分区,1985年有职工120人,固定资产22.3万元。

大青山林场,位于蒙山东麓,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5公里,跨马头崖、薛庄、方城、竹园4个乡镇,北与蒙阴、沂南两县接壤,总场设在马头崖乡大良村。全场面积15068亩,其中林地面积12788亩,木材蓄积量为26996立方米。计有:松林10120亩,刺槐林1239亩,刺槐、水杉丰产林180亩,板栗林418亩,其它树种286亩,剌槐无性系种子园500亩。该场设3个林区:侧营寺、五彩、竹岚子;现有职工64人,1982年固定资产103500元。

蒙山林场,1948年至建国前,人民政府先后建立国营天宝山、蒙山、山阴寺林场。国营蒙山林场,设大洼、万寿宫、明广寺、海螺寺分场;国营天宝山林场设小圣堂、锅泉分场。建国后,经省政府批准,将蒙山林场改为国营大洼、万寿宫、明广寺、海螺寺4处林场,并进行扩场、划界。1959年,锅泉分场从天宝山林场分出,建立锅泉林场。同年底,国营山阴寺林场改为四开山林场,国营浚河林场建立,境内共有8处国营林场。

交通关隘

蒙山,当蒙阴县、平邑县、费县交界线上,历史上主要通过蒙山三关跨山交通。即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

白马关,因关西附近有块白石似马,故名。九女关的命名也很有趣,据说很早以前,此地有9位干姊妹,武艺高强,在此占山为王,故名。附近并有九女河村及九女坟遗迹。

紫荆关,又名紫金关,是蒙阴通往费县的要道,在蒙山第二高峰玉柱峰之东,第三高峰望海楼之西北,命名的由来是此地有很多灌木紫荆,风景优美,故名。关后约0.3公里处的余粮店村,原名无粮店,元朝时这里设巡检司,蒙阴官府叫该村壮丁日夜轮流帮助把守关口,免其田赋,故名。解放后改名为余粮店。1751年清代乾隆皇帝初下江南时曾经翻越紫荆关,饱览蒙山景色。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沂蒙山区时,华东野战军曾在此三关严阵以待,英勇抗击,创立了辉煌的战绩。

白马关,位于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在蒙山西部海拔649米的大望山之西。因关口附近有一马形白石而得名。石(臼所)泗(水)公路从此通过。历为交通要塞。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此进行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战。

九女关,位于蒙阴、平邑两县交界处,在蒙山主峰龟蒙顶之西、白马关东。地处险要,蔚为壮观,为沟通蒙山南北的主要关隘。

黄草关,位于望海楼之东、五彩崮之西,因漫山遍壑黄草茂密而得名,关口之南有马头崖村,村北有高层土台,传说是唐代大将薛礼的点将台,曾出土古剑。

药材种植

蒙山中山丘陵地带,包括联城、桃墟、界牌、垛庄等乡(镇),自然条件优越,植被条件好,药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坡的药材有:山大活、卷柏、连翘、穿山龙、毒马岸、柴胡、百合、玉竹、黄精、映山红、唐松草等;在500米以下山坡的药材有:丹参、远志、瞿麦、地榆、葛根、南沙参等;分布在山脚下常见的有:茵陈、青蒿、苦参、翻白草、蒲公英、地丁、旋复花等。

在向阳山坡,一般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分布着丹参、柴胡、地榆、翻白草、鬼箭羽、白头翁、芫花等。背阴山坡与树木较集中的地方,由于日照时间短,阴暗潮湿,适应一些耐阴药材生长,常见的有卷柏、玉竹、黄精、苦参、草乌、石苇、天南星、半夏、大戟、马兜铃等。

在河谷平原、沿河两岸,多为沙质土壤,主要有:黄芪、桔梗、防风、白芷、大青叶、板兰、丹参、黄芩、白扁豆、马齿苋、葶苈子、甜地丁、小蓟、蒲公英等。河边水分充足,主要品种有地龙、水蓼、车前草、薄荷、艾叶、香附、芦根等。库塘浅水处分布一些水生药物,有莲子、浮萍草、甲鱼、水蛭、蟾酥等。

在低山丘陵地区,主要药材有:金银花、全蝎、土元、桑螵蛸、木瓜、酸枣仁、甜地丁、蒲公英、蒺藜、桑白皮、仙鹤草、老鹳草、扁蓄、徐长卿、远志、瞿麦、刘寄奴、白薇、翻白草、茵陈、瓦松、豨茜草、小蓟、葛根、芫花、柴胡等。

中药材人工培植,始于1957年,培植面积27亩,至1985年发展到716亩。初时栽培品种主要是白芍、苡米、地黄等品种。随后将药材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既满足了需要,又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经济收入。1957~1987年,全县培植中药材34种,累计收获面积8537亩。

军事战事

蒙山地区,地势显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在蒙山一带有3次大战。明正德年间,农民起义军刘六、刘七,明末农民军李青山、朱连堂部,晚清捻军、幅军都曾率部数度攻克蒙阴城。民国时“北伐军”也都进驻过县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配合抗日部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粉碎日伪军万人以上的“大扫荡”5次,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大崮保卫战、两次岱崮保卫战、蒙山阻击战、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解放蒙阴城等重大战役和战斗,都发生在蒙阴境内和毗邻地区。蒙阴县人民在这些战斗中,勇跃参加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全力支援前线,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光绪年间,蒙山前白埠村雇农孙隆三,不堪德国洋教徒的欺凌,当众杀死凶恶教徒孙隆典,聚众反洋教。探沂、朱堡、甘林庄、棠林等村群起响应,结队焚烧洋教堂,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11年,费城居民殷澄吉父子,响应孙中山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号召,秘密组织了200多人的武装团体。民国初年,爆发了抱犊崮张良、梁邱朱万年、杨五的“吃大户”武装团体。他们“杀富济贫”,活动于抱犊崮山区和沂蒙山区。

1939年6月,一一五师彭雄支队进入蒙山区,以地方乡乡长李鹤轩的自卫武装为基础组建费县抗日第一游击大队,活跃在蒙山前万寿宫一带,屡次袭击地方至铜石之间的敌人。上冶乡乡长马鸿祥,为了组织抗日武装,卖掉全部家产,置办军需武器,举家上山,组建费县抗日游击第八大队,活跃在大仲口、齐鲁地、兴国庄一带。1939年,马鸿祥率众150人,攻克古城伪据点,缴获钢枪百余支。1940年,马鸿祥率部南赴天宝山,配合主力部队英勇战斗,消灭叛军廉德三部。八大队战士郭相起冒着弹雨第一个冲上偏头崮,夺取首功。在东蒙山一带,诸满邵子厚的独立支队,汪沟朱廷文的抗日游击队,也屡次打击敌人。1941~1942年,日军大规模“扫荡”沂蒙山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沿蒙山前挖封锁沟百余里,修碉堡百余个,对蒙山根据地实行“囚笼”、“蚕食”政策,在占领区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抗日武装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组成武工队、区中队、战斗小组,深入敌后,炸碉堡、割电线、贴传单、埋地雷,不断打击敌人,并配合主力部队,顺利进行了临费边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数次攻克汪沟据点。1943年,蒙山抗日根据地人民武装不断壮大,从1944~1945年,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四团向敌人展开了战略进攻,连续攻克上冶、薛庄、诸满、汪沟等敌伪据点,毙俘敌伪军数千人,祊河以北全部解放。

畜牧业

蒙山地区,黄牛、黑山羊颇负盛誉。蒙山南麓的费县,农民积多年的畜牧饲养经验,早年就培养出蒙山牛、蒙山黑山羊、菊花顶猪等优良品种。但建国前畜牧业发展迟缓,牧畜存养量逐年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畜牧业的领导。1954年,费县被列为中国两个黄牛基地县之一。

历史文化

蒙山是一座林海浩瀚、翠峰浪涌、资源丰饶、景深莫测的国家森林公园。古为文化宗教名山,誉称:“岱宗之亚”,有“蒙山七一二峰、三十六洞、七十古刹”之说。为历代登临胜地。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这里所说的“东山”,即指蒙山。原有“东山小鲁处”碑碣。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长裳隐居于此。唐代诗坛上的两大旗手李白和杜甫,于天宝四年联袂来蒙山寻道访友,饱览名山风光,结下深挚情谊,李白为此赋诗说:“醉眠复几日,登临遍池台。”杜甫为此赋诗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诗坛双星放歌蒙山,成为千载传颂的佳话。清圣祖玄烨、清高宗弘历两位皇帝南巡时亦曾驻跸附近,眺望蒙山、吟诗赞颂。清代诗人吴伟业、厉鹗、大戏剧家洪舁等都曾写下赞颂蒙山的华美诗章。

蒙山人文与自然景观极为丰富。万寿宫、迎仙桥、承天宫、明广寺、朝天宫、玉皇庙、慈宁宫、观音殿、雨王庙、鬼谷洞等古迹与对松山、擂鼓台、白云岩、望海楼、龟蒙顶、平仙顶、玉柱峰、水帘洞等名胜相映衬,引人入胜。有古道奇观、三关雄姿、东鲁在望、一经通天、云海松涛、龙门三潭、碧水垂帘、玉泉枕流、虎踞龙盘、鹰峰晚照等胜景供游赏。

万寿宫,座落在蒙山前怀,是登临龟蒙顶的第一个风景点。原为一道观,盛时道众达三百余人。始建于宋,称玉虚观,后改今名。现存殿宇,为清康熙年间重修。正殿三楹,原祀玉皇。梁柱皆朱漆,崇宏壮丽。原有蒙柯,为古颛臾王祀蒙山处。尚有颛臾故城遗址,略呈正方形。这里背山面水,地势平坦,茂林修竹,花果飘香,风景旖旎秀美,适宜修身养性。从此登龟蒙顶有三条路:

西路,为东蒙古道。由万寿宫西北行,过迎仙桥、承天宫,北折,穿桃花峪,越泰山行宫,跨回马岭,历黑风口,经小风门、大风门,步快活岭,达南天门,再北上经二仙桥,过朝天宫、慈宁宫、玉皇殿旧址,就到了蒙山绝顶。此路胜景,目不暇接。

中路,由万寿宫北行,沿拦路泉拾阶而上,经老母猪点窝、李家右屋、彭家庵子、小峨峪、自云岩,绕过十八拐,攀过鹰窝峰、风门子,即达中路、东路交会点小柳沟,由此转向龟蒙顶;或由自云岩北上,翻过大峨峪,渡过柳沟,越过擂鼓台,登上龟蒙顶。此路山势嵯峨,奇峰突兀,重重叠叠,云海松涛、鹰峰晚照等胜境即在此路。

东路,为1969年开辟的高山公路,路面宽6米,高路入云,乘吉普车、大卡车盘旋而上,经蝎子山,历沙家浜,过胜利门,穿小柳沟,越擂鼓台,直达山顶。此路山靠山,山连山,“前崖后谷疑无路,左绕右旋又数峰”。登上蒙山顶峰,放眼四方,东望苍溟,西瞻泰岳,沂蒙大地尽收眼底,千峰涌翠浪,万里青蒙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龟蒙顶背后有明广寺,系明代所建上元庵,又称鹿野苑。这里山石奇兀,林木葱茏,水声潺潺,风景极佳,游览区约10平方公里。

大洼,位于龟蒙顶以东,玉柱峰南麓,因四面环山,中间平凹,一径通幽而得名。设大洼杨场,林壑优美。极擅幽邃之胜,而无市井之喧,堪称深秀莫测的世外桃源。玉柱峰下有鬼谷洞、鬼谷庙、鬼谷峪、鬼谷村等遗址。相传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谋略家鬼谷子曾在此隐居并教授兵法于孙膑、庞涓。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

挂心崛子,亦称云蒙,为费县、平邑、蒙阴三县界山,是蒙山第二高峰,海拔1026米。面积4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称挂仙撅,光绪年间称玉柱峰。山势笔立陡峭,景色幽奇。北麓之水入东汶河,南麓之水入浚河。有天麻、大洼、塔山林场。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林木以油松、落叶松、赤松、黑松居多。下部间有麻栎、刺槐、板栗等。碧峰飞瀑,林海花潮,空山鸟语,云雾缥渺,四时之景,各有奇妙。名胜古迹有水帘洞、雨王庙、百花峪、老龙潭等。

白马关、九女关、紫荆关、黄草关为蒙山四大关隘,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历为南北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气势雄伟,风光壮美,称险关雄姿。

旅游开发

蒙山距泰山120公里,两山遥相呼应,堪称伯仲,故蒙山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孔子曾多次登临蒙,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说。楚国老莱子、战国纵横家鬼谷子、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蒙山亦是养生长寿胜地,空气极佳,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居全国之最。

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云蒙、天蒙和彩蒙四个分区,龟蒙是养生旅游区(平邑),云蒙是生态旅游区(蒙阴),天蒙是天险观光区(费县),彩蒙是山林休闲区(沂南)。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明广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雨王庙、水帘洞、望海楼、云霞洞、百花峪、观峰台、云蒙峰、云蒙湖等。

蒙山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为蒙山国家森林公园,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2005年被新闻媒体和专家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2013年12月19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区。2014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超高的森林覆盖率及良好的植被保护和多样化的生物层次被评为“全国第一座生态名山”、“中国避暑名山五十强”。2015年6月5日,在江苏常熟召开的中国林场协会第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议上,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临沂市蒙山旅游区国有天麻林场通过激烈竞争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佳”林场,也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林场。

龟蒙景区

位于蒙山南麓,原名古蒙祠,宋代改为道观,名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曾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济惠民王庙。宋代盛行道教,万寿宫道众达310人,道观建筑最具规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均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万寿宫古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损坏,后经平邑县政府修复。新建筑群座北朝南,迎面兀立着一座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结构的三洞山门。山门前有一建筑,称“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庆年间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录》中记载的“玉华峰”奇石一处,碑刻数通。过山门即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正面是前殿和两厢配房。前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檐歇山势。穿堂入第二进院落,为万寿宫主体建筑,北有“三清殿”,建筑面积560米,重檐庑殿式,殿堂为琉璃瓦屋面。古寺新颜,金碧辉煌,颇具气势。万寿宫依山傍水,有乔松古桧700余株,参霄蔽日,苍翠欲滴。新植的黑松、雪松、水杉、毛竹及各种果树,满山遍野。加之溪水缠绕,更觉此处景色宜人。

步游中路,位于平邑境内,沿途松涛泉韵,怪崖嶙峋,景色秀丽,风光迷人。森林覆盖率达80%,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溪流汩汩,让人美不胜收。沿途著名景点有:胜境门、试刀石、寿桃石、枕流泉、忘忧谷、龙虎门、白云岩、鹰窝峰、东天门、老虎石、快活林等。平邑县又投巨资,加大中路开发力度,铺筑登山台阶4,000余米,建成了山门牌坊两处,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大大提高了蒙山风景区的知名度。

又称“东蒙古道”,为古代登山必经之路,山重水复,景观壮美,沿途主要景点名胜有:迎仙桥、朝天宫、桃花峪、泰山行宫、回马岭、黑风口、小风门、大风门、快活岭、南天门、九龙宫观音殿、圣憩石等。沿途道路险峻,峻崖森罗,鸟兽出没,情趣无穷。

位于平邑县境内,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与泰山遥遥相望,被称为“岱宗之亚”,因酷似一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登上极顶,眼前豁然开朗,但觉云生袖间,霞笼眉际。放眼远眺,但见奇峰罗列,皆匍匐而北拱;众壑逶迤,俱幽深而含翠;水似碧罗带,湖若明镜悬。主要景点有东鲁在望、孔子小鲁碑、观云亭、蒙山度假村、蒙山转播台、观日峰、玉柱峰、群龟探海、海誓山盟石等。度假村集吃、住、游乐、购物于一体,兼有度假、接待、会议、疗养等多功能,并建有蒙山邮电分局一处,中、小型客车可直达,备有中、低档客房、舞厅等,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位于蒙山主峰东侧,大部分为平邑县大洼林场所属。地势深凹于龟蒙、云蒙、东蒙三大主峰之间,身处该地如壶中窥天,深奥莫测。这里秀峰如削,树木葱茏,涧溪纵横,洞府相连,环境优美。相传纵横家之祖鬼谷子曾在此传道授徒,留有众多遗迹和传说。大洼景点经过驻军和林场多年来的开发建设,楼堂馆所林立,交通、通讯便利,服务设施齐全。每逢秋季来临,满山红叶硕果,省内外艺术写生者络绎不绝,游客倍增。大洼地势平坦,山青水秀,实为避暑、度假的旅游胜地。大洼的主要景点有:

玉皇阁,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清雍正年间重修。现彩画涂壁,神像重塑,院落重修。阁楼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朱墙灰瓦,古朴典雅。门楼书有楹联“万道霞光归紫府,千条瑞气贯黄庭”。行笔流畅,字迹金黄。阁楼掩映在绿树古木之中,风光秀丽迷人。

老寿山,位于大洼景区南部,山势奇特独立,于山腰处有一巨石如老寿星头像,故而得名。山上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在老寿星头像上方不远处,有一巨石如龟,二者相映成趣。现于寿星巨石前雕塑一尊老寿星像,手持龙头拐杖,身边配有童子、梅花鹿、灵芝仙草、宝葫芦、寿桃等,在塑像后面的石壁上刻有一大型“寿”字。有诗曰:“者固老儿非等闲,斑衣鹤发驻童颜,任他世上风波起,只在山中不出山。”此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石铺山间小路曲折回环,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鬼谷子讲堂,为智圣鬼谷子王禅教徒授艺之处。“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王禅的称号,曾隐居蒙山之鬼谷子洞,修身养性,长于纵横捭阖之术,著有《鬼谷子》一卷,教授弟子百余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著名纵横家、军事家皆出自其门下。“鬼谷子讲堂”即为当年讲学遗址,今已重建,红墙青瓦,竹篱相围,院内有一古槐,三人合抱方拢,遮地近半亩,讲堂内王禅塑像立于正堂,其五弟子端坐两侧,凝目恭听。“鬼谷子讲堂”隐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势险要,云飘幽谷,景色深奥奇绝。

智慧府,在老寿山西北方向,有两山洞相连,世传为孙膑、庞涓洞。二人在此曾跟随鬼谷子学艺,洞前塑鬼谷子和孙膑、庞涓等弟子像,并筑造仿古建筑群一套。

长眉洞,该洞位于垛石山西南崖下,洞宽阔而朝阳,奥秘幽深,相传此洞曾是穆桂英师长长眉仙翁所居,现有穆柯寨遗址。

位于平邑县明广寺林场内,原系明代所建上元庵,又称鹿野苑,这里山石奇兀,树木繁森,泉水潺潺,风景极佳,是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直达景区。由该景区至蒙山主峰龟蒙顶的旅游线路已经开通。

位于平邑县城南10公里处,有柏油路可直达景区。五龙湖原为唐村水库,是平邑县内唯一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总库容1.49亿立方米。集蓄水、灌溉、发电、养鱼、旅游于一体。景区内山清水秀,水面广阔,青山、碧水、阳光、沙滩,别具风格,是游人盛夏纳凉避暑的理想去处。景区配备了水上汽艇、摩托艇、游船,建设了沙滩浴场、水上酒家等服务项目,建起了众多的商场、宾馆、饭店。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等,各项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位于平邑县城东南30公里的天宝乡,该乡因盛产黄梨,亦称“黄梨之乡”。天宝黄梨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特点是丰产、耐贮、抗病性强,肉质细嫩,汁多味甜,有浓郁的香气,素为人们喜爱。境内山重水复,遍栽梨树。每年阳春三月,方圆几十里内,梨花盛开,但见漫山遍野,铺雪堆玉,银妆素裹。间以桃红柳绿,风光迷人,前来观看梨花的游人络绎不绝。景区内已铺筑了柏油公路,宾馆、饭店、购物、游乐、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云蒙景区

蒙山位于平邑县和蒙阴县交界处,山北坡位于蒙阴县境内,蒙阴县由此而得名。蒙山之阴(即北坡)风景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名胜古迹颇多。蒙山北坡森林面积达30余万亩,素有百里林海之称。1993年1月被辟为省级森林公园,1994年被辟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有林海花潮、水帘洞、后花园、观峰台、百丈崖、蒙山石林、神蚁台和云蒙湖等;人文景观有二郎帽子山、铁拐李葫芦谷、雨王庙、戏仙台等。登观峰台可观日出,蒙山群峰尽收眼底;穿蒙山石林如入仙境,石林排空,峥嵘而立;临百丈崖顿觉心旷神怡,有返朴归真之感。登二郎帽子山,如见杨二郎担山造乾坤;入铁拐李葫芦谷,可见铁拐李的“宝葫芦”;临戏仙台,仿佛听见八仙饮酒嬉戏。雨王庙一带碑碣随处可见,记载了历代修庙建祠的经过和古人游蒙山的描述。

面积达30余万亩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横亘百里,现已开辟为旅游主体的系天麻林场。此景区位于蒙阴县南部云蒙峰的北侧。据清光绪年间《东蒙山嘉惠昭应王碑铭》称,“山上原有天麻场数十亩,其平如砥”,因称天麻场。1950年,沂水专署在此设蒙山林场天麻分区,翌年10月,下放归蒙阴县,改为天麻林场,面积5.7万亩。公园山峦起伏,谷深壑幽,有巨瀑异泉,云海明霞,赤松、黑松、油松、落叶松、华山松、栎、刺槐等密密层层,具有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林间山花争妍,野藤绕树,是享誉遐迩的旅游胜地。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有:

乐在攀登坊,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沂蒙公路西侧,不论从蒙阴城或临沂市乘车皆可直达。山门东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坊式建筑。两侧对联为“集五岳灵气,荟名山胜景”,额题“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皆为隶书,沉雄郁勃。入门右侧为大片果园,春花秋果,风景旖旎;左侧为一山溪,沿溪信步前行,又一门坊矗立,门联为“此去云峰林深处,一路胜景伴君游”,横额为“乐在攀登”。它启示游客,过此即开始跋涉,寻奇探幽。

瞻佛亭,循石磴西行不远,一亭翼然立于悬崖之侧。亭为八角八柱,顶部有彩绘图案装饰。亭侧一碑,正面书“瞻佛亭”3个大字。亭北悬崖有巨石,造型酷似一大佛盘坐,犹如神工雕成,头、胸、腹各部位匀称,轮廊清晰,惟妙惟肖。

蒙山叠瀑,由瞻佛亭向南,越过一道山涧,沿崎岖山径拾级而上,即到达一道俗称“阎王鼻子”的山梁。三面皆为峭壁深壑,很像一个巨人鼻子。上有秀雅二亭,亭名“观瀑”,由此可观赏惊人心魄的大瀑布壮丽景色。大瀑布为数叠,称为“蒙山叠瀑”。各叠之间有石台。山水从高入云天的峰巅飞流直下,气势磅礴,为石台所遏,激起汹涌波涛,浪花翻卷,发出震耳轰鸣,声彻山谷,像暴怒的雪狮,咆哮着向下狂奔,直泻谷底,汇流入湍急的溪流之中。瀑流飞珠四溅,形成轻纱似的雨帘雾幕,绮丽无比。明代公鼐在《蒙山瀑布》诗中写道:“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向匡庐。”大瀑布因状如垂帘,被称为水帘洞,实际石壁上没有洞。传说其北曾是鬼谷子隐居处,原有鬼谷子庙,今已不存。若到枯水时节,大瀑布上下又是风致别具。下部高峻的石壁上,显露出一个巨大的“涛”字摩崖,字径约1米。二叠之间的石台,外侧有铁链围护,供游客登临休憩和游赏。两侧的断壁各有陡险的石级和护栏,称做“升仙梯”,仙梯之上危岩耸立,称升仙台。扶栏而上,有飘飘欲仙之感。大瀑布石壁之下的山涧,经洪水冲刷,石净水明,游客常在此濯足拣石,眺赏两边的松嶂槐壁。

五龙托石,由观瀑亭上行,一路奇树异花,目不暇接。路的右侧,有双松并立,树干挺直,周粗皆约半米,根相连,高相等,树冠也极为肖似,恰像一双挛生姊妹,称为“姊妹松”。再向上,有一叫“碾台子沟”的山壑,附近山梁上有一株巨大的古柞,树龄不可考,老干龙钟,五股巨枝围粗皆1米以上,旁逸侧出,龙卧虬屈,中央托负一块巨石,石的表面光平,可围坐四人戏牌,成为森林公园的一大胜景,叫做“五龙托石”。由此西南行,便是雨王庙。

雨王庙,坐落在海拔900米的天麻场的平缓地带,西、南、北三面翠峰环绕,绿树掩映,分上下两庙。上庙居西,红墙灰瓦,淡雅古朴。山门东向,额题“雨王庙”3个大字。庙内神像仙、佛杂居,佛道混合,西殿祀雨王,后墙有风神电母壁画;南殿祀鬼谷子,后壁绘蒙山风景图;北殿有观音菩萨彩塑像,文静端庄,慈眉善目。这里原是一座道观,旧址在今庙之西,内祀鬼谷子、钟离子、羡门子,另有嘉惠昭应王神坛。钟离子即汉钟离,传说中的道教八仙之一,俗传姓钟离,名权,字云房,自称“天下都散汉”,故称汉钟离。全真道尊为“正阳祖师”。羡门子亦为道教神仙,《史记·秦始皇本纪》记为“羡门高誓”,《封禅书》作“羡门高”。嘉惠昭应王,传说金明昌年间在颓废的庙宇中发现“石主”,上书此名,人们认为是蒙山神的封号。光绪初年,蒙山前白云岩清虚观道人尹仁遂来此,营林千余亩。在此前后,捻军势力发展到蒙阴一带,并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一度攻破蒙阴城,附近多有来天麻场避居者,山上“鸡犬不惊,刁斗不闻”,皆谓蒙山神的保佑。尹仁遂乃借这个由头,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募资修建嘉惠昭应王庙和翠云亭。光绪二十五年天旱,人们认为,“自古名山大川能出云雨,泽润生民”,乃登山“诚祷”,果“大雨三日”,遂集资在天麻场开拓庙基,进行扩建,成为蒙山之阴最大的一所道观,嘉惠昭应王从此也由蒙山神变成了雨王。此后,历经风风雨雨,神像毁弃,庙貌颓败。1993年,为开发蒙山旅游事业,复鸠工修葺殿宇,再塑神像,使百年古观恢复了昔日风貌。下雨王庙居上庙东南,形制仿上庙但规模宏大,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香港培新代理有限公司于1998年捐资建成。正殿面东,依山坡而建,基座约2米高,庑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金光熠耀,正脊两端鸱尾,外部上翘,造形美观。殿为5间,内祀雨王,门窗扇皆朱漆,廊檐下有6条粗大的丹柱,富丽堂皇。东西两配殿各3间,比正殿略低,歇山顶,亦为红墙黄瓦。里面分别塑观音菩萨和鬼谷子像。外侧各有造型庄严的碑楼,风格和谐,浑然一体。院内有放生池。山门塑有护法神韦驼像,英勇威武。

云蒙峰,位于蒙山旅游区内,海拔1108米,是蒙山第二高峰,有大、小两座山峰,双峰耸立,象一对孪生兄弟,绝壁如削,直插云天。因长年隐在云雾之中,故名。登上云蒙峰,如置身于云霄之中。远眺山下,“绝顶红轮耀,中腰白雾昏”,云雾突袭,奔腾于千山万壑之中。抬眼望去,但见群峰嵯峨,幽谷深邃,山溪翻花,绿树掩径。云蒙峰不仅奇险,而且灵秀。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石壁上生有名贵灵芝,长有享誉中外的蒙山茶。蒙山茶有清痰化瘀、涤烦消暑之功效。

百花峪,原名布袋峪,位于雨王庙西北。现已被蒙阴县列为旅游度假区,是蒙山森林公园内自然风景最秀丽的四大旅游景点之一。百花峪内有5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如天蒙峰、大云峰、小云峰、东大楼峰和西大楼峰。山高林密,风景宜人。百花峪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131种,草木400余种,动物15种,鸟类20余种,是一座天然动植物园。百花峪内有大小自然村10余个,民风纯朴,展现了沂蒙山区鲜明的民俗特色。每年春夏时节,百花峪内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位于蒙阴县城南部10公里处的桃墟镇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时发现的。洞门是从溶洞中间炸开的,两头深不见底,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建设。现已开发360多米,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宝石花之多、之美,是其他溶洞中所罕见的,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洞内洞套洞,洞连洞,洞中有湖,湖中有岛,怪石林立,奇景叠出。“卧牛”等造型维妙维肖,“龙宫”等场景把人带入世外仙境和童话世界。杏山溶洞已具备接待游客的优良条件,并与5公里外的蒙山国家森林公园、20公里外的云蒙湖及孟良崮形成了旅游圈,在高峰期,杏山溶洞日接待游客数千人。

位于蒙山旅游区内睡虎山前,是一天然溶洞,因洞内供奉云霞娘娘,故名。相传,云霞娘娘是泰山老母碧霞元君之妹。碧霞元君巡行,看中此洞,便留其妹云霞在此居留,建立泰行宫。由于洞府宽广,位置优越,是修仙的佳境,故隋唐时代被辟为道观,并在正对洞口的位置供奉道教的三清教主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一洞供奉4位尊神,而且是男女神仙同处,实为罕见。云霞洞曾多次重建、扩建,历经千年,香火旺盛,百里闻名。过去每年都举行万人庙会,为当地一大盛事,并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洞南面上方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南天门,日光能由此射入,故洞内光线充足。北侧另有一黑洞,过去曾是道士的居室,深不可测,尚待探明。洞外有许多景点,著名的有火神庙、玉皇庙、青龙洞、白虎洞、玉液泉、十八拐等。另有一处十八罗汉摩崖造像,为佛教文物。

云蒙湖即岸堤水库,位于蒙阴城东。水面达5万余亩,蓄水量为7.8亿立方米,是北方地区大型人工湖之一。从1993年开始,被列为旅游开发区,环湖进行了绿化,购置了游艇,兴建了湖水浴场,并建水上跳伞塔一座,可供游人跳伞。云蒙湖处蒙山北麓,三面群山环峙,中涵渌水。巨山由西北深入湖内,使湖水向两侧伸展,呈新月形。山皆不高,但峰秀石奇,草木丰茂,湖山映衬,相得益彰。湖边浅水地带,多辟为荷池,夏日碧盘承珠,玉莲含金,一片清芬。湖的东侧为长1665米、高近30米的雄伟大坝,横贯南北。过大坝向南,有宾馆“圣水山庄”。山庄背依秀丽的小山,一六角亭翼然秀立,飞檐翘角,别具风格,附近山岩有一“寿”字摩崖。山庄西临湖水,在此可观赏湖上晨昏晴雨变幻、多姿多彩的风光。

天蒙景区

原称蒙山东蒙景区(费县),2011年12月18日,鲁商集团与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蒙山天蒙旅游区合作开发协议。拟投资50亿元,将天蒙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山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按照总体规划,一期投资10亿元,重点建设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活态博物馆、标志性文化景观建筑望海楼和“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塔山森林公园;恢复明代道观玉皇宫;修建世界第一跨径的人行悬索桥;从奥地利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索道,并配备360°观景吊箱;建设集奇、秀、险于一身的江北第一悬崖栈道;依托德国传教士华德胜修建的天主教堂建设华德胜旅游小镇等项目。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山脉东段,是沂蒙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一期核心片区14.4平方公里。

位于费县、蒙阴交界处,亦称东蒙,海拔1001.2米,系蒙山三大主峰之一。因峰顶状如城楼,清晨立于此峰可观黄海日出,故名。每逢晴日,游人立于峰顶,东观日出,只见茫茫海气中,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渐渐地由暗变红,恰似一盏宫灯。刹那间,瑞气千条,金光万道,游人观之,心旷神怡。峰顶有一巨石,石上有一泉眼,状如茶碗,碗中泉水晶莹剔透,似琼浆玉液,不溢不流。游人饮之,沁人心脾。碗中泉水若一气喝干,泉水便迅疾注满,犹如再斟一碗,实为奇事。春夏时节,登山观日、品尝圣水者络绎不绝。

位于蒙山旅游区内的塔山,面积3338公顷。塔山位于费县县城北21公里处,北靠玉皇顶,是蒙山东段高峰之一,海拔929米,面积4平方公里。《费县志·卷二·山川》载:“平仙顶,南为塔山”。因山峰陡峭如塔,故名。山体由太古界泰山群麻岩构成。峰奇石怪,草木茂盛,山泉流泻,风景宜人,为费县最佳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公园内树种繁多,现有树种58科,170余种。保留着百年前营造的落叶松和黑松林,其中落叶松是中国最早从日本引进的。公园内有飞禽走兽十余种,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塔山森林公园内旅游景点有:塔山水库、葫芦崖、玉皇顶、望海楼、棋盘山、烂镢庵、掌枢院、朝阳洞、情人谷、仙人脚、青蛇石、白蛇石、挂心橛子及德国传教士华得胜于1894年建造的三层别墅等。

位于蒙山脚下费县境内,为清乾隆年间沂州知府李希贤督建。行宫仿北京故宫样式构筑,依山而建,三面环水,占地6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两院,各为四进院落,自南至北依次有朝房、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观山楼、望河亭、值事房、御书房、军机房及花亭等。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两次下榻此宫,作诗14首。其中,作于乾隆三十年二月的《万松山驻跸》诗曰:“前巡停跸兹驻跸,为爱苍松欲久陪。白月喜于疏处度,清风时自杪间来。小轩早是临高置,悬牖偏宜向远开。我本不希学仙者,而何涉远宛蓬莱?”当时,费县探沂柴卜庄有一美女,被选送来陪伴乾隆,后人们尊称其为“柴娘娘”。乾隆离开后,“柴娘娘”终老于此。

以玉皇顶的明代玉皇庙遗存和沂蒙山的玉皇信仰为基础,扩建玉皇庙为玉皇宫,打造沂蒙山祈福文化核心体验地。由南天门、钟鼓楼、东西配殿、玉皇殿、北天门、接仙台、祈雨亭、王母池等组成。

位于费县县城西南11公里处许家崖乡境内,该乡境内的许家崖水库是1958年10月修建的,系全省八大水库之一,总库容2.81亿立方米,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题写的库名“许家崖水库”5个大字刻镶于水库大坝上。该水库经1989年除险加固后,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水库中间有一座荷包山,名曰“仙人岛”,这里三面环水,一面依川,面积约400亩,岛上长满桃树。水库东边是万亩梨园,水库周围有景点10余处,主要有饮虎泉、南天门、仙人洞、玉环书院、金凤泉、龟山庵、齐眉岗、无影碑等。

位于费县城北钟罗山西北部,总面积达90公顷,为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一座奇石公园,与云南石林遥相呼应,不愧为中国之最。费县园林石主要产于钟罗山后1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产园林石玲珑剔透,佝偻纽曲,集“瘦、漏、透、皱、丑”于一体,天酿地造,鬼斧神功,可称天下一绝。费县园林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就有王姓地主在费县朱田镇苑上建花园,作为别墅,花园内就立有3块园林石,底座上均刻有文字,留存至念。清乾隆三十年,弘历皇帝第二次南巡驻跸费县时,就赋诗赞美费县园林石:“突兀玲珑各斗奇,高低位置雅相宜,尽此用心勤民务,吾不忧无贤有司”。用费县园林石装点园林庭院,古朴典雅,可与江南的太湖园林石媲美。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在北京特建了一座大观园,其中园内所立奇石就是费县园林石。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的少数民族问题顾问的刘传篪曾专程到费县,选中4块园林石运回美国,立在夏威夷等地。费县园林石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费县将在近年内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沂蒙石林”,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悬索桥是连接望海楼和玉皇顶两个景点的人行天桥。该桥总投资约8000万元,桥跨布置采用双塔单跨吊悬索桥,中跨长度420米,边跨长度分别为38米和47.5米,全长505.5米,为世界最长、跨度最大的人行索桥。大桥主梁宽4米、人行道宽2.4米,桥面距离谷底的高度为143米,宽跨比1:120。为增加结构的抗风稳定性,在桥面下方设置了抗风缆,通过抗风缆索将桥面与抗风缆索相连接,在国内人行桥梁中首次增加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与巡检通道。人行索桥的建成避免了游客穿过深达143米的娄子沟,节约40分钟的行程。

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此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将上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每个院落就是一个展馆,具有文化展示和体验功能。主要建设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旧址、沂蒙精神馆、沂蒙历史馆、沂蒙风俗馆、沂蒙物产馆、沂蒙声音馆、沂蒙味道馆和沂蒙人家等。并依托村西的打谷场,打造一台原生态的演艺,聘请当地村民,演唱各种版本的沂蒙山小调。

全长12公里,有悬空栈道、自然石步道、木栈道、松针路等样式,沿线根据沂蒙文化设计景观节点和休憩平台。

塔山顶海拔930米,因山峰陡峭如塔而得名。在塔山用玻璃材质打造悬空式空中观景平台,长20米,面积近200平方。匠心独具的空中玻璃U型观景台,为游人提供了观赏风光的独特角度,站在看台,脚踏悬空玻璃,群山美景映入眼帘,游人不仅可以高空俯瞰尽情拥抱壮阔天蒙秀色,更可以体验脚踏高空、步步惊心的刺激感。

从奥地利多贝玛亚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索道,长约1278米,高差529米,运量每小时1600人,并配备了国内唯一的水晶吊箱,可以让游客360度的感受沂蒙山美景。

彩蒙景区

地处蒙山东部,沂南县东南部,海拔762.8米,为沂南最高峰。此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密,阳坡和缓,阴坡陡峭,山势连绵,四时有景,春华、夏绿、秋实、冬雪皆有特色。五彩山作为彩蒙山林休闲区的主景区,已经开发的景点有:金蟾迎宾、山村访俗、溪潭跌水、龙潭幽谷、峭壁石洞、笑石群松、步步生险、云天彩阁。

在沂蒙山区,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各异的山峰:呈圆形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这种古城堡式的大山头,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俗称“崮”。沂蒙山区崮的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在国内首屈一指。陈毅元帅当年指挥华东野战军南征北战,在沂蒙山区歼灭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途中曾写下“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的诗句。诗由崮而引发,崮因诗而扬名。沂蒙群崮从此更以独有的瑰丽和奇特,名声远播。

所谓“沂蒙七十二崮”,有的因姿态奇特象形而得名,如锥子崮、鹰嘴崮、马头崮、鏊子崮、香炉崮、牛角崮等;有的因地近某村镇而得名,如刘家崮、范家崮、江家崮等;有的因某一方面的特点而得名,如多泉的叫水泉崮、宝泉崮、青泉崮,多树的叫樟子崮、松崮,高大的叫摩云崮、大崮等;有的因传说或古迹而得名,如沂南与蒙阴交界的孟良崮,相传宋代抗辽大将孟良在此操练过兵马而得名,崮上犹存“拴马石”、“跑马梁”、“试剑石”等遗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