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21:33
中华料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在潮州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潮州菜在全国都风行,国际上潮州菜是最好的中华料理。
整理,处理,收拾
在日语中是菜肴的意思。
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初到异乡孤独而漂泊,走在大街上每当看见悬挂的汉字招牌“中华料理”就倍感亲切,好几次看见店门口有人出来打扫都有想上去跟他说中国话的冲动,等到亲自去品尝后才清楚原来这些所谓的中华料理是彻头彻尾的冒牌货。而且在全汉城数不清的中华料理店中,除了华侨开的以外,相当多的是地道的韩国人开的。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味道都一样。
在这些中华料理里,炸酱面是最受韩国人欢迎的,韩国人对它的喜爱程度几乎仅次于泡菜了,尤其是男士对于炸酱面没有不喜欢的。说起这炸酱面,味道实在不敢恭维,中国人若食之大概顶多把它当成一个充饥的玩意儿。做法是将酱,肉末,洋葱,土豆和洋白菜炒一炒,然后加淀粉水搅成一锅糊糊,将煮好的面条盛在大碗中,最后把这黑黑的糊糊盛一勺在面条上就完成了。首先是色泽太深勾不起食欲,其次完全体现不出炸酱的感觉,整个制作过程倒像是印度的咖喱饭。在中国,一提到炸酱面就让人想起窝头和困难的时代,小时常听外婆说“没得吃的时候天天就吃炸酱面”,炸酱面成了困难时代的象征,我们这些新时代的人就没机会品尝过。一直到一次为了教育我们,家里专门做了一次“忆苦思甜饭”,我有机会品尝到了外婆亲自做的炸酱面。那时简直觉得美味至极,肉末炸酱鲜美无比,再撒些碎碎的黄瓜丝,让人意犹未尽。不过想来若是天天吃,日日吃,必定是要痛恨的,“忆苦”也就在所难免了。言归正传,韩国中华料理还有一种颇受欢迎的食品:姜波(音译),意译应该是鱿鱼汤面,因为实在是一道与中国食品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所以用音译是为了避免与中国食品混淆。汤是用辣椒面,鱿鱼,洋葱等汇成的,把煮好的面条盛在汤里就成了。这是一道标准的韩国籍的东西,却只在中华料理才有售,有点好笑。不过这些大大小小的中华料理若是菜谱上没有几个正宗的中国菜名(诸如:糖醋里脊,麻婆豆腐之类),那可就不能叫“中华料理”了。至于味道嘛,或许是为了迎合韩国人的口味,很多菜加上芝麻油,洋葱跟葱一样使。洋葱本是好东西,但因为本身味儿重,容易抢味儿。所有的炒菜都放洋葱,所有的菜都一个味儿。不过居然一次碰上一个韩国人跟我说:“中华料理怎么就没有不放洋葱的菜,中国人那么喜欢洋葱干脆改叫‘洋葱国’吧!哈哈……”我真是哭笑不得。就在几天前我刚好跟朋友打电话聊天时说道洋葱问题,朋友说:”韩国应该改叫”洋葱国”,什么都离不开洋葱!”
后来我想也许高档的餐厅或许会正宗一点吧?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我们找了家很大的餐厅。两层楼,有停车场,里面的服务小姐全穿着红旗袍。不过很快就失望了,入座上茶后服务小姐就端来了泡菜!吃的过程蛮有意思,盘子很大,约是国内的一倍,而且要等大家几乎快吃完时才会上第二道菜。因为菜的味道实在让人失望,所以我们就努力地吃,为了迎来下一道菜。是不是真的只有到大饭店里的中国餐厅才能吃到完全正宗的!我简直失望了!先生倒开口了:“正宗的自己做不就成了吗?”是啊,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动手呢?今年元旦我们就在家,我在厨房里忙了3个小时,专门做了些特别的,费时的。虽然我的烹调水平一般,但起码正宗啊!先生吃得很香,还不住地说:“喜欢,喜欢……”
想来在韩国中国菜叫“中华料理”,也不无道理。在中国谁把菜叫“料理”呀?既然不是中国的,又跟中国有点沾亲带故,那就叫“中华料理”吧!
每个人都知道中华料理的传统都有些特别的东西,而且我们很多人确实喜欢中华料理,去中国餐馆的次数也多于其他像墨西哥和印度餐馆之类的。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这个民族的菜肴并且常常盼望着去中国吃中国菜呢?
对于我们来说,中华料理是什么呢?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是将不同的基本原材料巧妙地混合在一起。这些原料并不是在世界上每个地方都一样的。也正因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效果不一样,中华料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地方特色。显然,只有原材料是不足以形成这种特色的,但是他们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其中一个关于原材料独特组成的重点就是它们在历史中的变化。当牵涉到食物的时候,中国人民是不会从民族主义这方面去抵制进口的。事实上,有史以来,外国食物就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了。小麦,绵羊和山羊可能是在史前就被人们从西亚引入进来,很多水果和蔬菜是在汉朝和唐朝的时候从中亚引入的,而花生和红薯则是在明朝从沿海贸易商那里引入进来的。这些全都变成了中华料理的组成成分。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牛奶和乳制品还没有在中国菜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在中华文化中,将原材料变为可入口的菜肴的整个烹调过程都会涉及到,高度区别于其他主要民族的饮食传统相关变量的综合体。在这个综合体的最基本是“饭”(谷物和其他淀粉类食物),还有“菜”(蔬菜肉类食品)之间的分类。要做到膳食平衡,一定要有合适数量“饭”和“菜”,而且在准备原料的时候都要按着这两个方向走。谷物类可以整个都拿来助都或者磨成面粉,组成膳食其中一部分的“饭”也可以有多种形式:饭(就是狭义所指“米饭”),馒头,小米面包,或者玉米粉面包,饼,还有面条。蔬菜和肉类通常都会被切碎然后通过多种方法加入到不同的菜肴中从而组成膳食的另一部分“菜”。即使在每顿饭中的主食部份和菜肴部份表面上看来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就好像“云吞”那样,但事实上,他们只是放在一起而并没有相互混合,而且每一样食物都是保留了它的主要部份和自身的特征。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很多种类的中华料理。然而,最受欢迎的也莫过于北京烤鸭,上海面,四川酸辣汤,还有广东饺子。
中华料理和西方料理有着好几个基本区别,比如说,中华料理在一顿饭里面是有好几样菜的,而且他们都是多样化的,精细复杂的,营养均衡的,健康的和好吃的。
中国社会各层的人都喜欢吃好的食物,因此烹饪已经发展为一门非常精细复杂的艺术。或者,就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吃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