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俗文学

更新时间:2023-12-21 23:19

《中国俗文学》是2011年8月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平原。该书是作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对俗文学的整理和归纳,以及对俗文学的理解。

内容简介

十年前,因偶然的因素,我开始接手中国俗文学学会的工作。上任伊始,创办学术集刊的计划落了空,倒是学术史清理工作进展顺利,先后组织了若干学术研讨会,并合作编纂了声誉颇佳的《现代学术史上的俗文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其实,类似的工作,此前此后也有人做,如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编《中国俗文学七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王文宝撰《中国俗文学发展史》(燕山出版社,1997)、陈泳超著《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等。此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都是希望借清理学术史,获得前进的方向、思路与动力。

谁都明白,反省前人足迹,并不保证自家的表演一定精彩。明白学科发展方向,知道路该怎么走,必须伴随艰苦卓绝的上下求索,方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业绩。

记得几年前,我曾谈过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现在看来,还得添上一兼及田野调查与书斋作业的“学术性”。而这,因众多训练有素的博士硕士逐渐走上教学及科研岗位,将变成现实。

图书目录

《宝卷辑本》导论(李世瑜)

形成期之宝卷与佛教忏法、俗讲和“变文”(车锡伦)

子弟书研究之回顾与前瞻(黄仕忠李芳)

试论曲艺发展观(戴洪森)

明清小说在东北少数民族说唱文学中的传播(吴刚)

从宋元话本到《聊斋志异》——论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渗透(陈文新)

小说间的比赛——以《三国演义》为中心(鲁小俊)

论“三言”中人物形象符号化倾向——以有关兄弟析产的作品为考察中心(白岚玲)

《西游补》与《西游记》关系新探(赵红娟)

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语境和批评标准——以近十年中国通俗小说创作为中心(汤哲声)

论民间小戏的形态价值与生态意义(刘祯)

语言民俗和戏曲创作(李祥林)

“文君听琴”的文学意义——元代才子佳人戏的恋爱模式(黄卉)

明代戏曲评点与批评话语的转换(朱万曙)

方成培《雷峰塔》版本研究(明光张弘)

杜步云与瑞鹤山房抄本《戏曲四十六种》(郑志良)

海州童子戏的源流、形式及其他考述(许卫全朱秋华)

巴蛇食象:被曲解的婚姻神话(余云华)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以冯梦龙为中心(傅承洲)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人识宝传说(王娟)

现代民歌中蕴涵的古代文化——对湖北房县民歌与古代典籍之间关系的考察(陈连山)

试论民间叙事中的“伦理悬置”现象——以陆瑞英演述的故事为例(陈泳超)

北大学人对我国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之贡献(王文宝)

俗文学研究视野里的“潮州”(陈平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