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新时间:2024-06-27 11:17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历史沿革

筹备时期

1978年,教育部(78)教高字031号文《关于中央各部委编报直属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我们希望中央各部委直属研究院(所)能在保证质量、择优录取的前提下,承担起培养研究生的任务。”1月20日,农林部将此文件批转给中国农林科学院,建议招收研究生。

1978年1月23日,科研部向中国农林科学院核心小组做了书面汇报:“可以考虑从今年起试招”,并提出了三点具体的建议。1月23日,中国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维城当即作出批示:“今年先由京内各所招收一些研究生。”1月24日,中国农林科学院政治部赵启农主任批示“同意成立专门班子具体筹办此事”。后与农林部科教局联系,因报名已经截止,同时基础理论课等尚未落实,部里认为,本年度招生条件不具备,1978年暂不招生。

1979年1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宣教处起草了“关于我院筹建研究生院工作的一些意见”,再次呈报金善宝院长、张维城与何光文副院长。同时,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际情况,科研部还起草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培养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报领导研究、审阅。

1979年1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呈报了《关于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农科院[科]字第5号文):根据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78)教高二字第1346号文中关于“中央各部委和各地方的研究机构,凡是有条件的应该积极招收研究生”的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决定1979年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于当年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17日,时任农林部副部长何康批示:“拟同意成立研究生院,规模可由小到大,基础课可借助农大力量与农大合办。”1月18日,张根生副部长批示:“同意,早办为好。”

成立初期

1979年3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对建好研究生院的工作做出详细规划,4月3日编制《一九七九年研究生院事业费预算报告》。6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印章正式启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字第151号文)。8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院方案及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正式上报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文件[科]字第242号)。9月,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最后经农业部批准,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8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开学。

1981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教务处和总务处并启用教务处和总务处印章。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

1985年,增设办公室。

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86)农科院(人)字第35号文件明确研究生院为地、师级科研、技术单位。

开拓发展

1991年12月,总务处合并到办公室。同时成立党办人事处,学生工作归党办人事处管理。教务处职能增加了博士后流动站管理。

1993年4月,成立研究生管理处,党办人事处与办公室合署办公,对外统称办公室。

1994年12月31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部及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的批复》(中编办[1994]265号)核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事业编制55人。

1996年3月,经[96]农科(人干)字第40号文批准,研究生管理处更名为“研究生工作处”,教务处更名为“研究生培养处”,党办人事处与办公室分开设置。

2003年上半年,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生院实行了全员竞聘上岗人事制度改革,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2003]35号《关于同意研究生院内设机构设置的批复》,同意研究生院成立4个处室,核定处级干部职数为8个。

2005年2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批复(农科人干[2005]2号),同意增设学位办公室为研究生院正处级机构,并增加1名处级干部职数。2月,研究生院将培养处学位与学科建设的职能调整到学位办公室。

2006年10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函[2006]82号文批准,研究生院增设招生就业处,增加处级干部职数2个。

2008年,研究生院招收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同年获“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2009年7月,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人事局农科人干函[2009]72号文批复,同意研究生院成立专业学位教育处,处级干部职数由11名增加到13名。

2024年1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东管理分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组织机构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下设办公室、财务处、招生就业处、培养处(下设生物教研室、外语教研室)、研究生工作处、国际教育处、专业学位处、学位办公室、继续教育处、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同时设置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开设10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5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包含30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包含30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兽医学畜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园艺学草学农业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自主设置)、农业生态学(自主设置)、设施农业与生态工程(自主设置)、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自主设置)、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自主设置)、农业水土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自主设置)、药用植物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加工利用(自主设置)、作物土壤机械工程学(自主设置)、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自主设置)、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水资源与环境(自主设置)、农业遥感(自主设置)、农业环境学(自主设置)、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杂草学(自主设置)、入侵生物学(自主设置)、转基因生物安全学(自主设置)、生物防治学(自主设置)、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畜禽环境科学与工程(自主设置)、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中兽医学(自主设置)、兽药学(自主设置)、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自主设置)、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自主设置)、饲草生产加工及利用(自主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主设置)、国际农产品贸易(自主设置)、农业技术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管理(自主设置)、产业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分析学(自主设置)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大气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气象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自主设置)、农业生态学(自主设置)、设施农业与生态工程(自主设置)、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自主设置)、农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自主设置)、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粮食 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装备、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自主设置)、药用植物资源学(自主设置)、农产品加工利用(自主设置)、作物土壤机械工程学(自主设置)、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自主设置)、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水资源与环境(自主设置)、农业遥感(自主设置)、农业环境学(自主设置)、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杂草学(自主设置)、入侵生物学(自主设置)、转基因生物安全学(自主设置)、生物防治学(自主设置)、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畜禽环境科学与工程(自主设置)、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中兽医学(自主设置)、兽药学(自主设置)、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自主设置)、饲草遗传育种与种子科学(自主设置)、饲草生产加工及利用(自主设置)、农业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自主设置)、国际农产品贸易(自主设置)、农业技术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管理(自主设置)、产业经济(自主设置)、农业信息分析学(自主设置)、情报学

交叉学科硕士、博士点: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自主设置)

师资力量

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共有导师15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含退休人员)39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4人、5团队,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7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1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98人,“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和候选人109人。任课教师350余人,其中30%为聘请周边高校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授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李家洋庄巧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卢良恕方智远张子仪范云六郭予元陈宗懋刘旭喻树迅吴孔明

教学建设

每年招收不超过当年所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30%,经批准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纳入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占用研究所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经批准的硕博连读研究生自当年9月转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

默克生命科学奖学金: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定研究所在预防兽医学专业就读的优秀研究生提供奖励,主要有哈尔滨兽医所、兰州兽医所、上海兽医所的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专业,每年奖励3名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发放人民币10000元。

大北农励志奖学金:在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设置,专业不限,每年奖励40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发放人民币5000元。

陶氏益农奖学金:用以奖励有志于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品学兼优的研究生,设置陶氏益农最佳论文奖(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陶氏益农农业可持续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7名)、陶氏益农勤学奖(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计6名),奖励金额每人5000元。

“先正达”研究生奖学金:在植保、农经、农化(应用化学)、农学、园艺等涉农专业设置,每年申报5名候选研究生,每名奖励5000元。

三仪奖学金:嘉奖在学生工作、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业绩的在校研究生,奖励专业有:一级学科为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畜牧学、兽医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设置三仪最佳论文奖(10-15名,一次性奖励每人3000元)、三仪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奖(10-15名,一次性奖励每人1000元,不受专业限制)。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拥有在校留学生150余人,2007年被教育部列为指定接受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11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与比利时列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1999年,研究生院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获“北京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荣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获提名,2篇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以来,研究生院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荣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在全国研究生院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进入前三十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研究生院依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16个国家农作物、畜禽改良中心,1个分中心,5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4个农业部野外台站;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质检中心,35个部级质检中心,1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0座中期库,12座国家农作物圃。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部稻米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谷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郑州)、农业部果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兴城)、农业部柑桔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农业部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农业部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天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棉花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安阳)、农业部烟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农业部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兰州)、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性危害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农业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植物纤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农业部特种动植物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蚕桑产品及食用昆虫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镇江)、农业部糖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哈尔滨)、农业部禽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扬州)

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第五批):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果树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生物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药化学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授粉昆虫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草食动物疫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能源微生物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茎纤维生物质与工程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茶及饮料植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烟草类作物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业机械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昌平综合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棉花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改良中心(分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国家苹果育种中心、国家大豆改良北京分中心、国家桃 葡萄改良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国家畜禽分子育种中心、国家烟草改良中心、国家牛奶质量改良中心、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国家蚕桑育种中心、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麻类作物育种中心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库:国家作物种质长期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国家蔬菜中期库、国家水稻中期库、国家棉花中期库、国家油料作物中期库、国家麻类作物中期库、国家西甜瓜中期库、国家牧草中期库、国家烟草中期库、国家甜菜中期库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圃:国家种质北京多年生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圃、国家种质海南野生棉圃、国家种质武昌野花生圃、国家种质沅江苎麻圃、国家种质兴城梨 苹果圃、国家种质郑州桃 葡萄圃、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国家种质多年生牧草圃、国家种质左家山葡萄圃、国家种质重庆柑桔圃、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

国家级野外台站: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野外观测研究圃网、全国农业土壤肥力效益野外研究站网络、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台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野外台站:农业部迁西燕山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洛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祁阳红壤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德州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杭州茶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寿阳旱地农业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沙尔沁牧草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沅江麻类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廊坊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锡林浩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武昌花生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商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昌平畜禽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新乡矮败小麦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大理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镇江桑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农业部徐州甘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祁阳红壤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洛阳旱地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迁西燕山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昌平潮褐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德州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白山野生生物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杭州茶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寿阳旱地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鄂尔多斯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沙尔沁牧草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沅江麻类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廊坊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锡林浩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兴城北方落叶果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武昌花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商丘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昌平畜禽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矮败小麦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大理农业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镇江桑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徐州甘薯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天水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桂林有害生物防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廊坊数字水肥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密云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鄂托克旗牧草资源与育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杭州水稻种质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长江中下游棉花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平安油菜育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贤红壤地区油料作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汉川转基因油料作物环境安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武清转基因生物农田生态系统影响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藁城农业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彭州农产品产地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南京农业机械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郑州果树瓜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阿克苏果树瓜类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青岛烟草资源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张掖牧草及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苏尼特温带荒漠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太仆寺旗草地资源生态监测与评价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葫芦岛落叶果树生理生态及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廊坊蔬菜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信息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数字化文献信息服务系统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那曲高寒草原生态与气候变化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密云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共和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兰州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永宁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大荔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崇明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东营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祁阳综合试验站、德州综合试验站、沅江苎麻试验站、葫芦岛综合试验站、左家综合试验站、豫西与黄土高原综合试验站、郑州综合试验站、鄂尔多斯综合试验站、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研究室:育种与繁育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设施与设备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机械研究室、综合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设施设备研究室、育种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养蚕与桑树栽培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加工研究室、栽培与茶园机械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与种子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栽培与耕作研究室、综合研究室、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遗传与育种研究室、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育种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栽培与综合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栽培与草地管理研究室、环境控制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加工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产业经济研究室、营养与饲料研究室、疾病控制研究室、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病虫害防控与质量监督研究室、育种与授粉研究室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际棉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肉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禽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蜂产品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参考实验室:国家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参考实验室、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

获OIE认可的参考实验室: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OIE马传染性贫血参考实验室、OIE马流感twinning实验室、OIE口蹄疫参考实验室、OIE禽传染性法氏囊病twinning实验室、OIE人兽共患病亚太区协作中心、OIE羊泰勒虫病参考实验室、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

国家质检中心: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部级质检中心: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植物抗病虫性及农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畜牧环境设施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辐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节水灌溉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兴城)、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农业部动物毛皮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态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机械工业旋耕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机械工业茶叶加工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烟草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烟草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青岛)、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

科研成果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获奖成果2495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273项;“十五”和“十一五”科研经费总计43.4亿元。

2002年至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共获得国家奖成果98项,省部级奖成果56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249项,社会力量奖成果139项。

学术资源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拥有1座馆藏文献210万余册,33万余种的国家农业图书馆,建有数据量80G以上的大型农业科学数据库。

截至2013年1月,国家农业图书馆拥有图书31万余册,20万余种;古农书、地方志等15000余册,3494种;中外文资料12万余册,11万余种;期刊164.7万余册,1.4万余种,订购中外文科技期刊4100余种,其中1100余种外文期刊是全国的孤本。电子文献资源方面本馆引进了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中心的CABI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S、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AGRICOLA等100余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自研自建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国外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图书馆馆藏文献目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世界农业发展动态数据库、中国食物与宏观农业数据库、中国农业经济分县基础数据库等各类实用型数据库50余个,数据量1500万条,每年新增记录50余万条。

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依托办学的中国农科院官网显示,农科院拥有71种学术期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由“汉印农字图案”为核心,加中英文校名组成。

选取汉代古印“农”字,造型端庄稳重,结构严谨,笔画间疏密有致,古朴雄浑,既体现了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悠久的发展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突出强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级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主流地位。

“农”字集中表达了大农业的整体概念。该“农”字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上半部分为两个“人”面向“田”作业的图案形成的象形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形态与其中的协作精神;下半部分为“辰”字:既寓意辰时,又代表日子和时光,揭示了农业与季节、时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紧密关系,也有珍惜光阴、勤奋作业的警世鞭策之意。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其中包含的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与团结协作精神。

由此“农”字构成的视觉符号,在整体上表达了大农业的宏观概念之同时,其部分笔画也形象地呈现了英文字母E(EducationExcellent)、W(World)、H(High)、F(FarmingFood),对应地表示研究生院作为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的性质、地位、任务和国际化发展目标。整体标志为圆形,而其中的核心图案的“农”字为方形,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传统思想;整齐的直线与圆润曲线之间形成了动静有致的对应关系,以乾坤概念反映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朴素哲学思想;同时,也寓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作风,象征勃勃的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出前景。

文化精神

明德格物、博学笃行

明德格物:语出于儒家经典《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明德”是说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是要教导学生能够彰显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明德”也有净化自己的德行,达到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上。院训将“明德”放在首位,体现了我院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格物”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简言之,“明德格物”的目的是修炼品德,获取真知。体现了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

博学笃行:语出于《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院训“明德格物、博学笃行”取自于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精髓,有着深厚的教育和文化积淀。院训反映了研究生院广大师生在传承古代传统和文明的基础上,博学现代科学文化和技术,“厚积而薄发”,实现传承与创新、德与行和谐统一的精神风貌。

博学、求实、团结、奉献

春华杂志

春华》杂志是由中国农科院主管,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综合性季刊,1999年创刊,主要以研究生院教学及学生生活为主要报导内容,在研究生院与中国农科院30多个研究所、兄弟科研院校以及研究生院校友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主要有专稿、人物专访、青青校园、校园短波、各所巡礼等传统栏目,和焦点、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栏、班级风采、实践报告等专栏。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