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6 17:09
中国民航航空是中国民航总局所成立的航空公司,1955年1月1日成立。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国民党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 。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
1980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政府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60年代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2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不到20架。机场仅有79个,其中不少机场设施极其简陋,一些大城市还没有机场。
1988年,中国民航总局与航空公司实行政府部门和企业运营分离,形成6大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北方航空公司(2002年被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2002年被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兼并)、中国西南航空公司(2002年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兼并)。
波音747SP(亦称747-100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