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08 23:23
中国现代园林泛指适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当代园林。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全国各城市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和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很少新建新的园林景观;
(2)、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各城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市政工程建设,大量建造新公园;
(3)、1958—1965年期间,园林建设速度减慢,强调普遍绿化和园林结合生产,出现了公园农场化和林场化的倾向;
(4)、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城市的园林建设陷于停顿;
(5)、从1977年特别是1979年开始,全国各城市的园林建设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起步,建设速度普遍加快。
大园林理论
新兴的园林理论——大园林理论:
1 大园林理论的萌芽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
1.1 传统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混合阶段
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时期很多的园林就是古典园林经过简易的改造后,对外开放而形成的。这时的园林虽然结束了园林为少数人服务的狭隘,打开了对外开放,为大众服务的“园门”,但毕竟园林还只是一个个独立的园子,与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设施没有形成相互的联系。园林、建筑、城市设施都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体,是一种简单的混合,是园林发展的初级阶段。园林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古典园林造型和园林的观赏性方面。
1.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磨合阶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恶化导致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因此产生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理论。该理论强调城市园林建设点、线、面的结合,主张城市园林绿地要呈网状、放射状等系统方式渗入城市中。此时的园林虽然注重了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但仍以观赏为主,缺少多重功能兼顾。这个时期,园林开始探索服务大众、与城市结合的途径,有了较大的发展。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虽然还存在距离和区别,但已有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了相互的渗透和磨合。这是园林发展的中级阶段,园林研究也进入了生态研究和城市园林系统研究等方面。
1.3 大园林——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的融合阶段
近年来形成的大园林思想,是在传统园林和城市园林绿地渐成系统的基础上,继承和借鉴古典园林理论、前苏联城市系统绿地规划理论和起源于美国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建设园林式的区域、城市甚至国家。实现大地景观规划,其实质应当是园林与建筑及城市设施的融合,也即是说,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园林发展的必然,它使园林进入了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融合的高级阶段,也使园林进入了对园林艺术、园林生态和园林功能综合研究的大园林阶段
2 大园林理论的内容
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绿化、美化、系统绿化到现代城市大园林,园林工作者在不断探索中,拓展壮大了园林学。园林学领域已经包含了传统园林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地景观规划3个层次[1],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园林、城市系统绿化、景观设计等为基础的、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现代园林发展的理论,我们暂且归纳为大园林理论。
2.1 大园林理论的核心
大园林理论的核心是指园林不仅仅是要在有限的绿地上建造公园,也不仅仅是要规划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而是要规划一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土的大地景观,即大地景观规划,将整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大园林,实现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园林化。也即是说,现代园林应当结合城市规划和建筑,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单独割裂开来谈园林。吴良镛教授也曾呼吁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的整体性城市建设,并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环境规划设计中,做了成功的尝试。
2.2 大园林理论的内容
大园林理论的实质是园林内涵的扩大,使园林从狭隘的造园转入整个区域或城市乃至大地的园林化,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是由园林绿地系统向系统化城市大园林的转化。大园林理论认为,园林应当是对一个区域或城市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并将重点放在城市开放空间上,用建筑、山系、水体和植物等园林要素,构建具有生态、艺术和使用三大功能的城市大园林。因此,大园林理论应当建立在统领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的协调性研究,进行包括城市道路、路灯、构筑物及其他市政设施等城市设施和绿地,并包括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在内的开放空间的环境设计,并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外观设计,构筑园林化的城市空间。
2.3 大园林理论的宗旨
(1)大园林是园林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 园林是艺术和功能的结合,具有改善生态、净化环境的生态功能,创造意境、美化环境的艺术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等的使用功能。建设城市大园林就是要利用现代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城市建筑、设施等,在首先满足城市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植物、山石、水体和建筑,构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城市人工环境,以实现园林三大功能的有机结合。
(2)大园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艺术的和谐统一 我国传统的城市园林只局限于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他设施之外的空余地块,也即“建筑优先,绿地填充”。而大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3)大园林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居环境是一个囊括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体系,其中最具人情味,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合作的便是园林。园林是人工创造的,源出自然,高于自然的模拟自然生态的人居环境,园林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直接发生作用的过程,大园林思想就是要力求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以达到重塑人工模拟自然的城市环境,走出私密性的园居小圈子,走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共享与交融的人居环境的大天地。
3 传统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理论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三大支柱
继承和借鉴是任何事业的途径之一。当园林打开院墙,走向公众参与的开放空间时,西方也开始反省与过分对立的态度,向东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种文化的撞击,势必会产生很多新的契合点,使园林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大园林理论虽已形成,但毕竟还很稚嫩,还有许多尚待解决,如:园林的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建设思想对园林观念的和要求,现代园林体制的改革,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融合的原理和,园林的功能,园林涉及的范围,园林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和地位,园林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等等。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加以研究和提高,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使它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1 传统园林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立足之本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园林遗产。中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在明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在造园上深受绘画、诗歌的影响,讲求师法自然,重在诗情画意,以创造意境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其实质是以“咫尺”塑造“自然”,表达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将人工美融入自然美,使园林成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的园林观。在园林设计中,讲究以人为本,人与自然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系列的景观构图,彼此协调互补,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满足园主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大园林理论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就应该继承和吸收古典园林的创作理念,结合现代工艺和手法,根据现代人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在园林的内涵和思想方面下功夫,创造出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城市开放空间。
3.2 城市绿地系统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生存之道
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理论,强调从生态学的角度深化园林理论的研究,力求建立生态健全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希望通过不断延伸和渗透,有效地拓宽园林的范围,增加城市绿量;并通过研究,在城市环境下改善园林植物生存条件,发展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的园林植物种类与品种,以保证绿地的质量。强调一个城市,首先要拥有相当的绿量,并通过合理布局,达到良好的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净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绿色植物特有的功能,是园林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现代园林研究的重点,大园林理论必须注重生态研究,也要采用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方法,尽一切可能扩大绿量并构成有机的系统。
3.3 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是大园林理论的发展方向
Landscape architecture起源于美国,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是针对开放空间及其相关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的一门学科,国内有多种译法,但大多译为“景观设计学”,1996年被全国自然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确认其为“园林学”的名称。Landscape architecture从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人类文化出发,将艺术和科学的原理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研究、规划和管理中,创造出以人为本的、艺术的、生态的城市整体环境。经过100多年的发展,Landscape architecture已经形成了以城市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3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学科的涵盖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园林学范围,这是大园林理论应当充分借鉴的。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园林理论,就是要在具有丰富内涵和文化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生态和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建设,达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三位一体,创造人性化的、生态的、艺术的人居环境。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现代园林在观念、体制、专业、设计理念、园林实践等等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是城市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Landscape architecture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三足鼎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这应该成为我国园林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现代园林实践。
中国现代园林与北欧现代园林之比较
1、传统文化之本土文化;
2、现代园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北欧现代园林中的本土文化;
4、中国现代园林中的本土文化;
5、北欧现代园林中的中国文化;
6、地域景观下的本土文化传承。
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创作走向的思考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的构建
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_园林景观论文
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
谈我国现代园林中材料的运用与发展
《现代园林》
《现代园林》是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联合主办的技术性期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收录。主要刊登现代园林论坛、园林历史与文化、园林名家与名作、园林与景观生态、绿地规划与园林设计、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城市绿化技术、园林资材与施工、园林植物养护、园林政策法规、园林经营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完整介绍某一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研究报告(报道某项研究工作阶段性成果或部分工作进展)和研究简讯(简要报道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或初步结论)。
赵林声,我国首屈一指的园林绿化专家,将园林绿化与易学、风水学结合起来,是国际著名的易学家、园林风水大师,武当山元极门第一十四代传人,道号南山道人,因其于园林设计、园林绿化等建筑艺术领域的独到而卓越的见解,被誉为继李时珍之后,对植物性质了解最透彻的中国人,于2001年被台湾大学聘为荣誉教授,被尊为“华人园林风水第一人”
陶然亭
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上海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位于淀山湖的东岸,分东、西两大景区。东部以上海民族文化村、梅花园、桂花园为主要景观。西部则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笔意,运用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手法建成的大型的仿古建筑群体。东部景区面积9公顷,古典建筑近8000平米,有大观楼、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20多个建筑群。
亚龙湾蝴蝶谷
亚龙湾蝴蝶谷在亚龙湾大小龙湾湖的后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网式蝴蝶园。总占地面积1.5公顷是集科普、观赏、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旅游景点。拥有300平方米的大型蝴蝶标本展示厅,占地1500平方米的大型不锈钢网式蝴蝶园,尤其是占200平方米蝴蝶繁殖网内匆匆的生物交配现象,令游人酣畅淋漓地拍手叫绝。中国现代园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