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更新时间:2024-01-14 17:07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研究所于1927年8月成立并归属文史科,随后于1929年4月改属理科。首届系主任为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汪敬熙院士。1930年前后,随着汪敬熙教授的离职,心理学系并入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部,主任为许逢熙,蔡乐生、高觉敷等也曾担任主任。在此期间心理研究部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儿童心理、学习心理和智力测验研究并招收心理学研究生。

曾在中山大学工作过的部分著名心理学家

汪敬熙:生理心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蔡乐生:比较心理学家 (待查)

艾伟:教育心理学家 (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

庄泽宣:教育心理学家(待查)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

郭一岑:理论心理学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博士)

高觉敷:心理学史家和翻译家(香港大学硕士)

吴江霖:社会心理学家(美国席勒克斯大学博士)

阮镜清:教育心理学家 (留学日本)

李伯黍:发展心理学家

陈孝禅:教育心理学家

恢复心理学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心理学科相继并入其它学科或学校。以后,大学相关院系如哲学系、社会学系、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继续开展心理学研究并积累了相当研究成果和图书资料。2001年6月15日,心理学系复系,聘请社会心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杨中芳教授为系主任。心理学系大楼为位于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建于1927年的高礼士屋(The Coles Lodge)。

心理学系已于2001年秋季开始招收各级学生。其中,全日制本科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004年在全国招收50人);研究生:应用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招收14人)和基础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招收7人)、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已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2人)。心理学系现有全职教师12名和部分兼职教师。

目标及发展方向

目标

采取“教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并重”的原则,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并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研究型心理学系。具体目标如下:

(1)2002或2003年申请到心理学本科专业(已有应用心理学专业),2002或2003年申请到基础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申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005年申请基础心理学或应用心理学博士点;

(2)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并与国际、国内学者合作申请各类基金;

(3)在国际以及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与国际、国内心理学界建立交流网络并参与活动;

(5)利用校内人力、物力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是与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合作。

教研队伍

心理学系拥有全职教师12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9名、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兼职教授9名以及部分校内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心理学系未来2年还将引进5-6位全职教师)。在未来5年里,心理学系将发展以科研为本的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并培养一支富有朝气的科研和教学队伍。

心理学系将重点引进一批训练良好的新近毕业的年轻博士和几位成果杰出的中青年学者等两类人才并提供优厚待遇和科研环境(详情请见本系招聘启事)。

发展方向

(1)认知神经科学

运用影像学和行为等手段研究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包括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学习等。

(2)应用认知心理学

运用实验及调查等手段研究网络心理(包括网络交往、网络广告、网络教学)、人机关系、语言学习、自动推理、认知障碍等。

(3)文化心理学

研究中国人思维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人际交往心理、消费和广告心理等。

(4)健康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

以上述三个领域的研究为基础并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疾病的心理诱因和辅助治疗研究与实践。

教学

心理学系在教学上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重点进行了如下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部分课程聘请境外教师授课以及全部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或全英文授课。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第一年开始每位学生都配有一名学习导师,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将有科研导师。三是实行科研成果代学分制以鼓励学生开展各项科研创新活动。四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大部分课程均包含每周大约一个课时的实验或实习内容,并要求完成学期论文。五是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除了心理学本身外,心理学系特别注重对学生英语、统计学、生理学和计算机编程与应用等方面的训练;也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如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专业的课程。

实验室

这是我系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B段)心理学实验中心已投入使用。广州南校区(高礼士屋底楼)心理学实验中心建设计划即将启动。心理学实验中心包括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行为实验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自编程序进行各类反应时实验)、脑功能成像实验室、眼动仪实验室、多导生理记录系统实验室、行为实验室和儿童行为观察室。各实验室服务于各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与研究,并实行全天候开放供师生自由。

根据发展趋势,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将主要承担学生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实验以及为各类行为实验研究收集数据。实验将主要通过相关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学生除了熟悉各种重要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外,还要求能用心理学软件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实验室已装配E-Prime和DMDX两个最流行的心理学实验系统和常用心理学统计软件,并且安装了北京大学开发的实验心理学系统。同时,实验室安装了网络服务器,学生和老师可以自由下载和浏览各类信息(包括学校图书馆和心理学系购买的各类心理学全文电子期刊和摘要数据库)。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可供网络使用的计算机有23台,基本满足要求。

脑功能成像实验室、眼动仪实验室和多导生理记录系统实验室已定购128导事件相关电位(ANT 128 channel 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系统、眼动仪(eyelink II)和16导生理记录系统(BIOPAC MP150)。以上设备已于2002年底安装调试完毕。行为实验室和儿童行为观察室采用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设计,为多功能观察与辅导室(已经投入使用)。

此外,心理学实验中心还购买了多种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人格、神经心理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心理量表。

除了本系上述设备外,还与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神经科、放射科(2003年安装的GE 1.5T 双梯度高速实时成像功能磁共振仪)、耳鼻喉科(言语听觉研究)、发育儿科和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展和儿童神经心理)等部门以及相关教研室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科室已经启动合作项目),开展脑功能成像、语言学习、心理健康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图书资料

这是我系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一年来,本校心理学科的图书资料也得到了巨大扩充。除了大学已有的资料外,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可以说,一个真正的心理学数码图书馆正在中山大学形成。

部分科研项目

杨中芳参与研究的“儒家思想与现代思想在中国社会: 香港、大陆、台湾及新加坡的比较研究”(九十八万港币,香港研究拨款委员会)和主持的“本土心理研究卓越计划——有关自我研究的子课题”(总额三千万台币,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陈楚侨主持的“特异性脑损伤患者注意转换与多重任务行为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定国主持的“汉字几何特征加工: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学习英语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策略的比较和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书法辅助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进一步研究”(阿含·桐山基金和香港大学研究基金)、“语言认知研究”(中山大学校长基金)及参与的“中国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风所导致阅读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委员会项目);黄敏儿主持的“人格特质、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基本过程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以及参与的“儿童学业动机和情绪发展与脑机制的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此外,本系教师还共获得学校985项目共计165万元的资助,领域包括中国人实践思维模式研究、网络心理学、人际交往、大脑执行功能与额叶损伤、语言认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知觉学习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学习兴趣研究、眼动研究等。

办公大楼旧址

心理学系办公大楼旧址位于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东北区313号,原名高礼士屋 (The Coles Lodge)。高礼士屋是美国人高礼士博士(Dr. J. Ackerman Coles)捐建与岭南大学林安德博士(Dr. Andrew H. Woods) 之住宅。高礼士屋建于1927年,为纽约第五街Staughton & Staughton 建筑行设计,是一幢融合西方与东方建筑艺术特点的建筑物(绿色琉璃瓦加壁炉、红砖和西式门窗,俗称“小红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建筑。2001年6月学校决定高礼士屋为心理学系办公实验大楼,实用面积约600平方米。高礼士屋建成已近80年,局部存在损坏和改装现象。心理学系在学校和其它基金会的支持下使高礼士屋基本恢复了原貌。

2015年9月,心理学系整体搬迁至新址——中山大学广州东校区南学院楼C栋,实用面积约3000平方米,搭建配置心理学各方向的行为实验室,脑电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等。原办公大楼由中山大学统一进行文物保护管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