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24-09-14 18:42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立于1995年3月,是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开发、建设、运行和服务保障机构,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组建之前

1995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是:建立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并逐步扩展为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实现国内和国际联网。

1996年12月13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核批事业编制100名,从已撤消的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编制中划转,经费实行全额拨款。

组建之后

1997年8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发文授权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承担CNNIC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1998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首次面向社会开展“网络科普开放”活动。

2000年7月,中科院下发《关于调整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院信息办的职能,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全院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和协调,同时任命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阎保平同志兼任院信息办主任;9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院机关网络中心整建制并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成立OA技术与应用研究室,继续为院机关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撑。

2002年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战略定位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运行与服务的支撑机构和下一代互联网络技术的研发基地。

2004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取了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阎保平博士所做的有关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支撑平台建设情况的汇报。

2005年12月21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通过紧密合作,成功地在科学数据库超级数据服务器上部署了LCG节点,名称为“BEIJING-CNIC-LCG2-IA64”,并成为欧洲数据网格认可的正式节点,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2006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观测站成功部署首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2007年9月,经院秘书长办公会议批准,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动物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和遥感应用研究所前期所开展的青海湖区域重要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跨学科协作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中科院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基地”。

2010年1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美国西北大学国际高级互联网研究中心(iCAIR)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参加全球网络创新环境(GENI)国际合作。

2011年5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新疆生地所合作,开展波斑鸨观测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了波斑鸨孵化的视频。

2014年1月1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超级云计算和国家重要信息化基础平台项目(一期)整体运行,正式交付使用。

2015年11月29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职能部门调整,撤销原综合办公室、科技处、基建处,调整后中心职能部门为综合处、业务发展处、人事教育处、财务处和资产行政处。

2016年1月18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保护区数据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2018年6月6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与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集团、紫光云数技术有限公司在京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中国科技云技术发展研究院”。

2019年7月16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同时撤销未来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室、物联网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2020年5月13日,作为第一批倡议方,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2023年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建设的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该平台提供公益性的学术文献服务,为有相关需求的机构、社会公众等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资源。12月10日,成立“感传算控”科创发展联盟。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3年6月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拥有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34人、项目研究员7人。

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陈炜、迟学斌、单桂华、杜一、胡良霖、姜金荣、金钟高、黎建辉、李俊、李彦彪、廖方宇、龙春、陆忠华、罗泽、牛北方、任勇毛、荣晓慧、沈志宏、孙德刚、王珏、王闰强、王伟、王学志、王彦棡、肖云、谢高岗、杨小渝、于建军、张鉴、赵永华、周纯葆、周小军、周旭、周园春

项目研究员:陈远平、李菁菁、刘峰、刘俊、肖彪、肖海力、张波

科研部门

据2023年6月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有13个业务部门、2个院非法人单元、3个实验平台。

业务部门(13个):科技云运行与技术发展部、高性能计算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发展部、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与应用发展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先进网络技术与应用发展部、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先进交互式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区域创新先进信息技术实验室(筹)、信息化资源推广与服务部、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评估中心

院非法人单元(2个):中国科学院科学新闻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科学应用研究中心

实验平台(3个):大数据分析与计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应用服务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基地

设施资源

据2023年5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拥有中国科技云中国科技网、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京津冀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等共享平台。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发展部被中国科协授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据2023年6月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并拥有的科研项目共十余项。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和《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两个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其中《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是国家网络连续型出版物的首批试点刊物。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学术性专业期刊。期刊旨在以开放、创新的前瞻姿态,聚焦数据、计算与网络的发展态势与技术前沿,推广原创技术方案、创新成果与最佳实践,促进学术交流,推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技术领域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应用水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China Scientific Data)是中国专门面向多学科领域科学数据出版的学术期刊,作为国家网络连续型出版物的首批试点之一,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ISC 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合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中英文,季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23年6月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专业博士类别;设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博士类别(1个):电子信息

博士后流动站(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据2023年5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有专职博士生导师22人、专职硕士生导师53人,在学研究生250余名,在站博士后10余名。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研究生建立了完善的研究助理制度及各类奖助学金评审制度、设立研究生教育基金;毕业生获得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入选长江学者青年计划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形象标识为:

标识设计思想和理念意义:标识画面将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英文简称CNIC与中国的“中”字组合而成。整个“中”字坚实、稳重,是机构实力和权威的象征。

标识的倾角使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及行业特征。

文化活动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