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20:08
北京丰台实验学校是丰台区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小学部,初中部为优质校,高中部为区级示范校。它坐落在丰台镇西北,占地44622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6平方米。现有中学教学楼、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四个标准篮球场、四百米跑道的运动场,另设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房,形体房,音乐教室,图书馆 。全校有75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308名教职员工。 丰台实验学校始建于1989年10月,建校初期,学校只有小学部六个年级11个教学班,共有学生500多人,教职员工47人 专任教师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8人。
十年来,该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实验人”的办 学宗旨,确立了“团结、勤奋、奉献、创新” 的八字校训,制定了 “基础扎实,能力较强、个性突出、素质良好”的培养目标,使每 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获得最优发展。
该校始终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 高教师素质,坚持抓好英语特色教学,强化口语训练,聘请外籍教 师任教,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区、市各类英语比赛中连 获大奖。
学校开展了德育途径的研究,树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大德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一体化,取得显著教育效果。
十年来,该校办学成果显著,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该校全体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 弘扬拼搏、奉献精神,把该校建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 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环境优美”的一流学校而奋斗,用忠诚和汗水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把一个生机勃勃的丰台实验学校带入新的世纪。
团结勤奋,奉献创新是实验人的校训,也是实验人的精神,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为能在这样一所环境优美,硬软件条件皆好的学校工作和学习而感到无比的欢喜。
地址:北京市 丰台区程庄路90号
卢沟醒狮永定河畔,坐落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木铎金声,桃李争妍。风华正茂,同学少年。今天我以实验自豪。明天实验为我骄傲。丰台实验,我成长的摇篮,丰台实验,我理想的风帆。
(一)探索“立人教育”实践研究,发挥一体校办学优势。
实验学校是一所12年学制的一体化学校,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基于办学体制的优势,依据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我们将对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全程性、整体性的实践与研究:其一,构建以“六讲”、“六习”为主体内容的养成教育目标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学习品质,深入开展体验式养成教育五段法实践研究,形成有实验学校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立人教育愿景目标。其二,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解决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实现基础教育的整体优化和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三,探索一体化学校科学的管理机制,合理配制与系统整合校内教育资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统筹兼顾,推进学校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科研引领,课题推进,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
实验学校从建校初就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并在丰台区率先成立了教科研室。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科研引领、课题推进、实践研究”的教育科研特色。
我校已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有较高素质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先后承担十多项市、区及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取得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承担科研子课题研究,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投身科研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科研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先后四次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校,连续七次被评为区级教科研组织奖和科研先进校。学校主办的校刊《实验教育丛刊》不断改进栏目设置,力求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已出版二十期,成为传播教育理论,沟通教育信息、交流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体会的阵地、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
(三)创建学校组织文化,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凝聚人,以师生共创的精神文明成果鼓舞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整体设计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我校以立人教育为内容、以师生自我展示为原则,建设校园文化,通过营造浓郁的教育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对学生施加好习惯的影响。使文化长廊、教室、楼道、校园真正成为实施养成教育的又一课堂。
我校把制度建设上升到组织文化的认识高度来设计,重在对师生价值观的引领上。我们将教师和学生的制度汇编改成《做德能双馨的教师》和《做品学兼优的学生》两本手册,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育人理想、精神追求等价值引领的因素融入了其中。这两本手册,已成新入职员工、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读教材。
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角度思考,我们将学校常规教育活动(每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宣誓、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军训教育、基地教育、“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以及课外展示活动(科技节、艺术节、合唱节以及文体活动)等进行整体设计,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并长期坚持下去发挥其恒久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