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0 15:26
临界相对湿度(CRH)。方法:采用过饱和溶液法,先测定复方鹿衔草颗粒吸湿平衡时间,再测定复方鹿仙草胶囊临界相对湿度(CRH),绘制吸湿平衡图,作为该药吸湿性的指标。结果:复方鹿衔草胶囊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5%(18℃~26℃)。
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CRH是水溶性药物固定的特征参数(参见表1)。
表1 某些水溶性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37℃)
药物名称 CRH值/% 药物名称 CRH值/%
果糖 53.5 枸橼酸钠 84
溴化钠(二分子结晶水) 53.7 蔗糖 84.5
盐酸毛果芸香碱 59 米格来宁 86
重酒石酸胆碱 63 咖啡因 86.3
尿素 69 安乃近 87
构檬酸 70 苯甲酸钠 88
苯甲酸钠咖啡因 71 对氨基水杨酸钠 88
抗坏血酸钠 71 盐酸硫胺 88
枸橼酸 74 氨茶碱 92
溴化六烃季铵 75 烟酸胺 92.8
盐酸苯海拉明 77 葡萄糖醛酸内酯 95
水杨酸钠 78 半乳糖 95.5
乌洛托品 78 抗坏血酸 96
葡萄糖 82 烟酸 99.5
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某一定值时,药物表面吸附的平衡水分溶解药物形成饱和水溶液层,饱和水溶液产生的蒸气压小于纯水产生的饱和蒸气压,因而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断溶解药物,致使整个物料润湿或液化,含水量急剧上升。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固有特征,是药物吸湿性大小的衡量指标。物料的CRH越小则越易吸湿;反之则不易吸湿。
在药物制剂的处方中多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或辅料的混合物。水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吸湿性更强,根据Elder假说,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成分CRH的乘积,而与各成分的量无关。即
CRHAB=CRHA*CRHB(13-26)
式中,CRHAB—A与B 物质混合后的临界相对湿度;CRHA和CRHB—分别表示A物质和B物质的临界相对湿度。根据式13-26可知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值比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的CRH值低,更易于吸湿。如枸橼酸和蔗糖的CRH分别为70%和84.5%,混合处方中的CRH为59.2%。使用Elder方程的条件是各成分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对于含同离子或水溶液中形成复合物的体系不适合。
测定CRH有如下意义:①CRH值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CRH愈大,愈不易吸湿;②为生产、贮藏的环境提供参考,应将生产及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的CRH值以下,以防止吸湿;③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一般应选择CRH值大的物料作辅料。
称取各处方颗粒约1g,各7份,精密称重,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减压干燥至恒重,精密称重,将各处方的7份分别置于相对湿度(RH%)30%、40%、50%、60%、70%、80%、90%条件下(不同浓度氯化钙溶液密闭24h后可获得),放置7天,精密称重,测定吸水量,计算吸湿百分率。
丹参总酚酸是丹参药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水溶性的成分,对于其在化学药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关于其稳定性的研究还有所欠缺。现有报道称丹参酮不稳定,容易氧化发生改变;丹参切片前经水浸泡,水溶性成分损失严重,总酚类损失约97%,原儿茶醛损失约55%。但对于固体形态下的总酚酸类成分,还没有相应的稳定性的研究报道。由于其含有酚性基团,普遍认为其应该不是很稳定。本实验从光、热、湿的角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变化,得出了总酚酸类比较稳定的结论。
岛津U-20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照箱(协和药物所提供);恒温恒湿装置(自制);原儿茶醛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含量>98%);丹参总酚酸(自制,含量69%);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dodecylsulfonate(分析纯);三氯化铁(分析纯);铁氰化钾(分析纯);硫酸(分析纯);蒸馏水
2.1丹参总酚酸的临界相对湿度(CRH)考察
2.1.1计算不同湿度下丹参总酚酸的吸湿百分率精密称取丹参总酚酸6份各2g,放入相应的湿度装置中,放置72h后,取出,重新精密称量。按照吸湿百分率(%)=(吸湿后的重量-吸湿前的重量)/吸湿前的重量,计算不同湿度下丹参总酚酸的吸湿百分率。
2.1.2绘制丹参总酚酸的吸湿平衡曲线以相对湿度(Humidity)为横坐标,以吸湿百分率(Moistureabsorption)为纵坐标,绘制吸湿平衡曲线。
2.2光、热、湿三因素对丹参总酚酸的稳定性影响的考察
2.2.1光稳定性实验称取总酚酸提取物5份,照射10d(光照强度为4500~5000lx)
2.2.2热稳定性实验称取总酚酸提取物5份,密封于玻璃瓶中,分别于60、80℃恒温干燥箱内放置10d,于第0,1,3,5,10d取样,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变化(以原儿茶醛计)。
2.2.3湿稳定性实验称取总酚酸提取物5份,置于两个密闭器皿中,相对湿度分别为75%(NaCl)和92.5%(KNO3),于室温放置10d。于第0,1,3,5,10天取样,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变化(以原儿茶醛计)。
2.3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及其方法学考察
2.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原儿茶醛标准品1mg置于1ml的容量瓶中,加少量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3.2样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丹参总酚酸提取物1mg,置于1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3.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μl,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5.0ml,摇匀;加入0.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2.0ml,2%三氯化铁-1%铁氰化钾(1∶0.9)显色剂1.0ml,暗处放置5min,再加入0.1mol/l的盐酸至刻度,摇匀,暗处放置20min,同时制备空白液。在730nm处测定吸收值。绘制标准曲线。
2.3.4样品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30μl,按照标准曲线项下进行测量,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以原儿茶醛计)。
2.3.5稳定性实验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按照标准曲线项下进行显色,间隔一定时间测定1次,持续2个h。
2.3.6加样回收率实验由吸湿平衡曲线可以得到,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为45%。其在常温下不容易吸潮。这对于丹参总酚酸的保存具有一定意义。
3.1丹参总酚酸的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3.1.1计算不同湿度下丹参总酚酸的吸湿百分率按照吸湿百分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不同相对湿度下(即20%,30%,40%,50%,60%,70%)丹参总酚酸的吸湿百分率分别为:0.4%,0.8%,0.96%,1.56%,4.03%,6.09%。
3.1.2绘制丹参总酚酸的吸湿平衡曲线结果见图1。
图1丹参总酚酸的吸湿平衡曲线(略)
由吸湿平衡曲线可以得到,丹参总酚酸提取物的临界相对湿度为50%。其在常温下不容易吸潮。这对于丹参总酚酸的保存具有一定意义。
3.2光、热、湿三因素对丹参总酚酸稳定性影响的考察
3.2.1丹参总酚酸的光稳定性实验在光照1,3,5,10d之后,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由原来的69.21%降为69.18%,68.45%,68.60%,68.36%。
3.2.2丹参总酚酸的热稳定性试验在80℃恒温1,3,5,10d之后,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由69.21%变为69.24%,69.12%,68.60%,68.83%。
3.2.3丹参总酚酸的湿稳定性实验在RH=75%的条件下恒湿1,3,5,10d之后,丹参总酚酸的含量由69.21%变为69.05%,69.36%,69.10%,68.94%。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丹参总酚酸在光、热、湿稳定性试验中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3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及其方法学考察
3.3.1标准曲线的制备以吸光值X为横坐标,浓度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Y=0.3244X+7.8×10-3,r=0.9998;丹参总酚酸在11~55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3.3.2样品的含量测定按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进行测定,测得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分别为69.21%,68.54%,69.78%,RSD为0.90%。
3.3.3稳定性实验按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进行测定,测得吸光值分别为0.924,0.931,0.938,0.955,0.976,RSD为2.21%。
3.3.4加样回收率实验按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进行测定,测得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13%,105.07%,101.15%,100.40%,97.07%,平均回收率99.76%,RSD为3.86%。由以上实验数据可以表明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方法可行。
临界相对湿度实验可以用来定量的研究湿度对药物的影响,为制定产品的工艺条件提供依据,药物的生产和贮存环境必须控制在CRH以下。
丹参总酚酸类成分由于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理论上讲稳定性不够好,为此本论文设计了总酚酸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运用总酚酸的原儿茶醛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同时运用其标准曲线。恒湿条件可在密闭容器如干燥器的下部放置饱和无机盐溶液实现。根据不同湿度的要求,可以选择NaCl饱和溶液[相对湿度(75±1)%],KNO3饱和溶液(相对湿度92.5%)。在本次的实验中,在RH=92.5%的条件下,提取物的吸湿性严重,几乎成为溶液,所以只是测定了CRH为75%的条件下丹参总酚酸的含量变化。光稳定性试验[1]的设备必须可以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照度。一般采用荧光灯源,6000lx照度,实验10d使总照度达到1.44105lx。
热稳定性实验中只对80℃条件下丹参总酚酸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酚酸的稳定性很好,60℃条件下的实验没有必要再进行。
有关于复方丹参片的稳定性研究的报道[2],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以丹参中的原儿茶醛和丹参酮作为指标,其有效期分别为3.73年和0.53年,说明原儿茶醛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丹参中不稳定的成分主要是丹参酮[3]。
本实验对丹参总酚酸的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其在固体状态的稳定性较好,至于其水溶液的稳定性,如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4],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
[1]陈坚行,王彦.药物的光稳定性实验[J].中国药事,2000,14(1):17.[2]丁青龙,刘日华.复方丹参片的稳定性研究[J].中成药,1992,14(4):5.
[3]苏子仁,陈建南.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的变异因素和稳定化措施[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47.
[4]朱治方,莫凤奎,朱宁,等.二氯醋酸盐水溶液稳定性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14(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