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州

更新时间:2023-04-01 09:38

丹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历史沿革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丹州

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汾州置,以丹阳川得名。治所在义川(今陕西宜川东北,唐迁今宜川,宋改宜川)。辖境相当今宜川县地。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

丹州,咸平。上。开元户一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乡三十五。元和户八百十六。

行政区划

乡十二。

垦田《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白翟所居。《隋图经》云:“义川本春秋时白翟地,今其俗云丹州白室,胡头汉舌,其状似胡,其言?中夏。白室即白翟语讹耳,近代号为步落稽胡,自言白翟後也。”秦置三十六郡,属上郡。汉因之。魏文帝省上郡。其地晋时戎狄居之,苻、姚时为三堡镇。後魏文帝大统三年,割?、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为丹州,因丹阳川为名,领义川、乐川县。隋大业三年废丹州,於义川县置延平县,十三年为胡贼刘步禄所据。义宁元年,於义川县置丹阳郡。武德元年改为丹州,九年置都督府,贞观元年罢府为州。永徽二年移於赤石川。

州境:东西一百九十九里。南北一百七十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五百五十里。东南至东都九百二十里。东至同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州一百八十里。南至坊州二百六十里。北至延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麝香,蜡烛,龙须席。赋:麻,布。元和贡同。

管县四:义川,云岩,汾川,咸宁。

义川县,上。郭下。本秦上郡之地,二汉因之。魏省上郡。其地至晋为戎狄所居。後魏文帝大统三年置义川县,属义川郡,因川为名。隋大业三年废丹州,义川属延州。义宁元年,於旧城复置丹阳郡,县在城内,永徽二年移於今理。

云岩县,中。东南至州七十三里。武德元年分义川县置,在库利川南,有?岩山,因以为名。

库利川,在县郭南。昔有奴贼居此川内,稽胡呼奴为库利,因以为名。

汾川县,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秦上郡地,二汉因之。魏省上郡。後魏孝文帝置安平县,理薛川,属乐川郡。文帝改安平为汾川。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丹州,大业二年属延州,武德元年复属丹州。

黄河,在县东七里。河岸顿狭,状似槽形,乡人呼为“石槽”,盖禹治水凿石导河之处。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悬水奔流,鼋鼍鱼鳖所不能游。

咸宁县,中下。西南至州四十五里。本秦上郡之地。後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於白水川置永宁县,属义川郡,在今县东二十里永宁故县是也。文帝改为太平县,移於今所。隋开皇三年罢郡,属丹州。十八年改太平县为咸宁,以界内有咸宁镇为名。

库利川在(云岩)县北一十五里,耆老相传云:“土田沃壤,五谷丰饶,胡称贮旧谷为库利”

渭牙川在(义川)县北二十五里,从西延州延长县来,五十里入延州门山县,川内有水木,稽胡唤水木为渭牙,因以为名。

废可野寺在(义川)县北一十五里,故老相传刘萨河(为稽胡人)坐禅处。稽胡呼堡为。可野:四面悬绝,惟北面一路通人也。

库涡川在(宜川)县西北二十里,从云岩县界入,合丹阳川。《图经》云:川南是汉,川北是胡。胡汉之人在川内共结香火,胡唤香火为库涡,因此为名。

哥基,胡云濯筋川是也。

《太平寰宇纪.丹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