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龙新区

更新时间:2024-04-29 09:15

义龙新区是兴义市的功能区之一,根据黔西南州规划的城镇体系成果显示,兴义城市体系结构包括兴义城区和义龙新区,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推动兴义市义龙新区一体化全面融合,强化城市带动,种好试验田。兴义市义龙新区交通便利,兴义环城高速公路、G7612纳雍兴义国家高速公路、G354南昌兴义国道、关岭兴义高等级公路、汕昆高速公路、324国道、南昆铁路等穿境而过,境内设有兴义国家地质公园顶效贵州龙化石园区、间歇泉等景区。

基本概况

义龙新区位于兴义市东北部,平均海拔1200米,属中海拔低纬度地区,常年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平均气温16.2°,绝对最高温度34.5°,绝对最低温低-1.5°。年均降雨量为1382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义龙试验区交通运输方便,西南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路线南昆铁路、汕昆高速、324国道、晴兴高速、309省道、关兴公路从此穿过。现已开工建设的义龙大道、关兴大道、东峰林大道,鲁万公路将使整个新区形成网格化交通,一号大桥、三号桥、四号桥的建设投用使得新区交通不断完善,兴义火车站至兴义机场路程时间缩短为10分钟。新区境内有历史悠久的鲁屯古镇、幽静神秘的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布依民族风情的楼纳少数民族村寨、天印山、间歇泉、太阳泉等美丽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备受世界地质学界和古生物学界关注的贵州龙化石。在新区周边有国家AAAA级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万峰湖等景点。

建设管理制度

根据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贵州省人民政府对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呈送的《关于审批〈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请示》作出批复、指示:原则同意《兴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规划年限、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在实施规划时,进一步强化兴义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分步实施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市域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综合交通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和空间管制规划。增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小城镇综合功能。二要按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及供水、供电、通讯、防灾等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管理制度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指示,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一)在兴义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抓好市域各级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市域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引导全市城镇合理布局,优化城镇结构,增强城镇功能。

(二)在《兴义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和新一轮近期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同时,要认真推行规划公开公示制度,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

(三)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改变和调整。

兴义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严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对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加强对《兴义市总体规划》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情况和处理结果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每年应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同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职能改革

精简管理机构

义龙新区机构改革,精简管理机构,聚焦主责主业。贵州省研究出台了《贵州省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新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措施》,直面问题与矛盾,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铺开。义龙新区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原则,最大限度精简内设机构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精简整合为管委会行使职能提供支持辅助的事业单位。在推进兴义义龙一体化发展上给予全力支持,黔西南州印发《关于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将义龙新区机构设置、调整、更名、加挂牌子等审批权限下放兴义市。聚焦减负突出主责主业,重申开发区功能定位,明确杜绝将开发区与行政区同等对待,明确要求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理顺开发区“内外之间”“条块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聚焦扩权深化改革创新,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开发区管理机构动态调整机制;创新人事和薪酬制度,探索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实行绩效考核及末位淘汰,推进“去机关化”,减少向开发区发文、开会、督查考核,真正为开发区“减负松绑”,规范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核心就是让开发区回归本位,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加强经济管理服务职能,剥离不必要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具体的开发运营职能,开发区管理机构职能从“大包大揽式”向“轻装上阵式”转变。

剥离社会事务

黔西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3个100万”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强州府、带全州行动,扎实抓好“强中心城区”建设,兴义市平稳有序承接义龙新区社会事务,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根据州编办《关于印发〈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义龙新区、安龙经济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调整规范各开发区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州机编办字〔2022〕38 号)文件精神,义龙新区社会事务局等相关部门已撤销,不再管理乡镇。开发区聚焦经济发展主责主业,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以去行政化改革为方向、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明确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方向,突破要素瓶颈,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剥离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规范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在配齐配强开发区现有班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增设开发区人员编制,选配懂经济、懂工业、懂招商、懂市场运作的精兵强将充实开发区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完善开发区“管委会+运营公司”模式,设立开发区独立的运营公司,开发区运营公司要坚持实体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立足于做大做强,增强融资能力、偿债能力和再发展能力,有效利用和盘活开发区各类资产资源。黔西南州聚集资源要素,抓好“强中心城区”建设,出台了《中共黔西南州委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兴义市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27条政策措施,台账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对兴义市义龙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支持,及时开展用地手续报批、保障开工的省、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将兴义市合规设置的副科级事业机构设置、调整、更名、加挂牌子等审批权限下放兴义市,除国家及省明确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跨市(州)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含医疗垃圾处理)项目外,将涉及兴义市(含义龙新区)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州级审批权限下放兴义市,在推进兴义义龙一体化发展上给予全力支持,将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义龙新区、安龙经济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交由兴义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

经济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三路”:即义龙大道、关兴大道和东峰林大道,为试验区连接周边乡镇的主要交通枢纽,是串联汕昆高速、关兴公路,连接G324和S309的重要基础工程。三条大道约50公里,规划红线宽均为80米,总投资约为29.9亿元,三条大道的土地征拆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桥”:即G324国道跨马岭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3号大桥)、兴义至马岭线跨马岭河大桥(1号桥)、兴义至顶效楼纳生态风景区跨马岭河大桥(4号大桥)。“三桥”是兴义市跨越马岭河至顶效,宽泛连接的顶效镇的战略性重点工程;是河两岸工业园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和城镇群之间的交通主干道。建成后将承担起试验区衔接汕昆高速、城市环线,并快速联系兴义市桔山片区、丰都片区及铁路兴义站,有效网络并贯通G324国道和S309省道,形成试验区快速交通体系。三座大桥前期工作基本完成,1号桥已建成。三桥总投资约25亿,其中G324国道跨马岭河大桥危桥改造工程(3号大桥)投资达15亿元。

产业园建设

“三园”:即兴义红星产业园、兴义市郑鲁万产业园和新德产业园。“三园”是充分考虑试验区环境及区位等优势,制定的产业上的空间格局。

兴义红星工业园

兴义市红星工业园规划总面积4300余亩,已用地面积833亩,现有入住企业33家,其中建成投产16家,在建14家,入住企业预计总投资10余亿元,完成投资3亿元。

试验区根据全州和全省的医药制药实际情况,在红星工业园区规划打造医药产业园,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医药原材料交易中心、生产销售集散中心。该医药产业园已经入住天地药业、德良方药业、华圣药业等大型制药企业。

兴义郑鲁万产业园

兴义市郑鲁万产业园和新德产业园规划建设已现雏形,且有如贵州荣盛集团建材产业园项目、贵州元豪有限公司、黔西南元豪投资有限公司、鹏升再生纸业、金宏化工、金石石材等企业入驻、建成并投产。

经济开发

2015年,义龙试验区按照州委、州政府“先行先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坚守“两条底线”,以国际化生态智慧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以“三路、三桥”为中心的城市骨干路网建设,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个100工程”战略部署和“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总体思路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启动和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同步推进工业、农业现代化,“三园”建设日新月异,全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财政总收入突破了25亿元大关,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上了一条符合义龙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加速发展、后发赶超之路。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本报特别推出2015年义龙经济社会发展回眸专题报道,以飨广大读者。2015年以来,义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按照“三路、三桥、三园”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际生态智慧城市”目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发展的一派大好形势。2015年,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自觉性,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同步小康的自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协调谋划、扎实推进,以“五个起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国际化生态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热浪迭起,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工业建设快步推进,招商引资硕果满枝,城镇化蒸蒸日上,农业产业化花开大地,社会事业谱新篇,改善民生惠及百姓,同步小康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